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作 者: 张勤景
导 师: 漆思剑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价格法律制度 市场定价 政府定价
分类号: F7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价格法律制度是指规范价格行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总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为核心,还包括其他法律、价格行政法规、地方性价格法规、部门和政府规章等形式在内的价格法律、法规和规章。价格法律制度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经济关系、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市场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国价格法律制度也暴露了诸多缺陷。不完善的价格法律制度,使得不规范的市场价格竞争行为泛滥,政府调控价格缺乏法律指导,影响市场机制尤其是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减弱政府价格调控的权威和效果,最终会阻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房地产为例,决定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是供求关系,商品房也是一种商品,房地产行业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房地产看成是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社会和民生问题,商品房是一种特殊商品,还具备社会产品属性。如果任由市场去调节房价,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望房兴叹”。因为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无疑要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也会使房价越炒越高。这个时候,需要政府调控房价,使房价合理回归。政府对高房价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房价反弹,越调越高。这些与我国的价格法律制度无不相关,价格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价格竞争形式混乱、价格竞争行为不正当,政府调控价格为所欲为抑或流于形式。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价格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行、保证政府搞好价格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价格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价格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文中对比了国内外价格立法的研究现状,为研讨我国价格法律制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为完善我国价格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借鉴。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价格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文中介绍了价格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政府调控价格与市场调节。重点分析了价格法律制度中要有规制政府干预价格的内容,明确政府为什么要调控价格,政府何时调控价格,政府调控价格的范围和政府如何调控价格的问题。联系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缺陷。例如价格规制法律有漏洞,价格听证制度不完善,价格监测体制不健全,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完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针对那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以及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要求价格听证的呼声也愈加强烈,文中对价格法律制度中的价格听证制度的缺陷加以了重点分析。对价格听证制度的不完善从三个方面即价格听证代表的机制不合理、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开性不够、价格听证会主持人地位难以保证中立进行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剖析。第四部分是外国价格法律制度借鉴。论述了国外一些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在价格法律制度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与我国相比,这些国家都有完善的价格法律法规,都善于运用法律规范价格行为,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执法严格。因此,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完善。这也是文中的重点部分,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建议:健全价格规制法律,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健全价格监测体制,完善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从优化价格听证代表机制、增强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开性和重组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三个方面对完善价格听证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这些都既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对价格的调节作用,也有利于政府搞好价格调控,从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发展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2
第1章 导论  12-19
  一、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14
    (一) 选题来源  12-13
    (二) 研究意义  13-1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4-16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4-15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15-16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17
    (一) 研究思路  16-17
    (二) 研究方法  17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7-19
    (一) 创新点  17-18
    (二) 不足之处  18-19
第2章 价格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分析  19-25
  一、政府调控价格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19-20
    (一) 市场定价的缺陷  19
    (二) 政府调控价格有助于公共产品的发展  19-20
    (三) 政府调控价格有利于调节垄断价格  20
  二、政府如何调控价格  20-25
    (一) 政府调控价格的范围  21-22
    (二) 政府调控价格时机选择  22
    (三) 政府调控价格的手段  22-25
第3章 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  25-32
  一、价格规制法律存有缺陷  25
    (一) 价格调整范围狭窄  25
    (二) 政府定价范围不清晰  25
  二、价格听证制度不完善  25-29
    (一) 价格听证代表的机制不合理  26-28
    (二) 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开性不够  28-29
    (三) 价格听证会主持人地位难以保证中立  29
  三、价格监测体制不健全  29-30
    (一) 《价格法》对价格监测未作专门规定  29-30
    (二) 价格监测信息系统不完善  30
  四、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完整  30-32
    (一) 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不严格  30-31
    (二) 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到位  31-32
第4章 国外价格法律制度及其借鉴  32-41
  一、美国分散型的价格立法模式  32-34
    (一) 美国价格法律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  32-33
    (二) 美国的价格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发  33-34
  二、法国独立型的价格立法模式  34-36
    (一) 法国价格法律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  34-35
    (二) 法国的价格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发  35-36
  三、日本独立型的价格立法模式  36-38
    (一) 日本价格法律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  36-37
    (二) 日本的价格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发  37-38
  四、新加坡独立型的价格立法模式  38-41
    (一) 新加坡价格法律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分析  38-39
    (二) 新加坡的价格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发  39-41
第5章 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完善  41-48
  一、健全价格规制法律  41
    (一) 拓宽价格法调整范围  41
    (二) 明确界定政府定价范围  41
  二、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41-44
    (一) 优化价格听证代表机制  41-43
    (二) 增强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开性  43-44
    (三) 重组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  44
  三、健全价格监测体制  44-46
    (一) 《价格法》对价格监测应作专门规定  44-45
    (二) 完善价格监测信息系统  45-46
  四、完善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46-48
    (一) 补充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内容  46
    (二) 加强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管理  46-48
结语:完善价格法律制度是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  48-49
注释  49-51
参考文献  51-5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4-55
致谢  55-56

相似论文

  1.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网上购物平台的定价机制研究,F724.6;F224
  2. 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现货市场定价效率与运行效率影响实证研究,F224
  3. 我国石油定价权法律制度研究,F426.22
  4. 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研究,D630
  5. 政府定价行为的失范与规制研究,F726
  6. 我国药品政府定价机制及相关对策的研究,R95
  7. 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研究,D922.294;F726
  8. 政府定价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726
  9. 水电站计价费用及计价电量的研究,F426.91
  10. 政府定价权的经济法学思考,D922.29
  11. 政府定价制度研究,D912.29
  12. 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法律问题研究,D922.297
  13. 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D90
  14. 基于博弈论的发电侧电力市场定价方式比较研究,F407.61
  15. 论新疆的价格听证制度,F726
  16. 我国公用事业中政府定价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922.29
  17. 公共产品定价权研究,D922.29
  18. 基于ARIMA模型的药品价格管制政策评估,R95
  19. 论价格法律制度中的国家干预,D922.29
  20. 论我国的政府定价制度,F7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物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