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治理制度化研究-基于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的调查

作 者: 周同
导 师: 朱成山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新农村 乡村治理 制度化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初步确立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农村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打破了单一的经济模式,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三农”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截至2013年,中共中央连续十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不断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充实党的新农村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不断发展与创新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治理制度化建设的支持与推进,制度化的乡村治理模式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可靠保障。因此,本文就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以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工作近四年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矛盾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在乡村第一线的调查和考察,思考与探索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化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治理制度化所需要的制度内容,并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制度”层面的分析,从而提出“制度异化”的概念,并展其表现,究其原因。文章最后,笔者针对“制度异化”问题的种种表现和产生原因,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站在“制度创新”的角度,从“乡村民主、乡村法治、乡村人才”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策,诸如发展乡村协商民主制度、呼应《乡级基层政府组织法》的出台、实行特殊人才的加薪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也因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5
  一、本论题的背景和意义  8-9
  二、本论题的研究综述  9-13
    (一) 国内研究  9-12
    (二) 国外研究  12
    (三) 不足之处  12-13
  三、本论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5
    (一) 研究方法  13-14
    (二) 创新之处  14-15
第一章 乡村治理制度化概述  15-27
  一、乡村治理制度化相关概念  15-17
    (一) 治理的概念  15-16
    (二) 乡村治理的概念  16
    (三) 制度与制度化的概念  16-17
    (四) 乡村治理制度与乡村治理制度化及其关系  17
  二、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化的历史演变  17-20
    (一) 建国初期的乡村治理  17-18
    (二) 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  18-19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治理  19-20
    (四) 乡村治理制度化的提出与实施  20
  三、新农村乡村治理制度化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20-23
    (一) 新世纪以来党的新农村发展战略  20-21
    (二) 乡村治理制度化所要求的制度内容  21-23
  四、新农村乡村治理制度化的有利条件  23-27
    (一) 以城带乡的新支持  23
    (二) 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23-25
    (三) 经济角色的新定位  25-26
    (四) 民主法治水平的新提升  26
    (五) 社会服务的新关注  26-27
第二章 乡村治理制度“异化”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27-42
  一、乡村治理制度“异化”的提出  27-29
    (一) 异化的概念  27-28
    (二) 乡村治理制度的“异化”  28-29
    (三) 提出乡村治理制度“异化”的原因  29
  二、乡村治理制度“异化”的表现  29-36
    (一) 制度缺失  29-31
    (二) 制度错位  31-33
    (三) 制度悬置  33-34
    (四) 制度逆变  34-36
  三、乡村治理制度“异化”的成因分析  36-42
    (一) 传统家长制的影响  37-38
    (二) 革命动员体制影响  38-39
    (三) “全能主义”情结根深蒂固  39-40
    (四) 治理主体的自利性  40-42
第三章 乡村治理制度化的创新路径  42-50
  一、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42-44
    (一) 严格乡村民主程序,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42-43
    (二) 发挥农民组织的作用,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  43-44
    (三) 创新乡村民主形式,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44
  二、加强法治制度建设,保障乡村治理“有法可依”  44-46
    (一) 保证乡村治理主体法治化  44-45
    (二) 细化农民群众的政治权利  45
    (三) 强化乡级基层政府的法治化运转  45-46
  三、加强人才制度建设,优化乡村人才结构  46-50
    (一) 建构教育培训制度,全面提升乡村人才素质  46-47
    (二) 建立人才保障制度,提高乡村干部待遇  47-48
    (三) 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来乡村发展  48-50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7
附录  57-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3.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6.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9. 村民参与与村庄发展关系研究,D422.6
  10.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公众信息系统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TP393.09
  11. 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422.6
  12. 新农村建设中西宁市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G812.7
  1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郊农村党员的道德建设,D648
  1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研究,F320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研究,F326.2
  16. 民族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C912.82
  17.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研究,TU982.29
  18. 衡东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F121.23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研究,G812.42
  20.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21. 泰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S15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