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花篮瑶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广西金秀六巷村的追踪调查为例

作 者: 高钰
导 师: 徐平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花篮瑶 生活方式变迁 追踪调查
分类号: C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最短的那一片木板决定了这个木桶的容量,同理,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西部多山地且发展较慢,东部多沿海沿边且发展较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研究西部高寒山区人们的适应与发展问题很有必要。西部山区大多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的聚居区,这些少数民族中的瑶族,自有记载起便被认为是世居深山的民族,其支系多且分布极广。中国的大部分瑶族人口都生活在广西,而广西的金秀又是瑶族支系聚居较多且较全的地域之一,素有“中国的瑶族研究在广西,广西的瑶族研究在金秀”之美誉。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指出,金秀大瑶山里有着五个共同繁荣的山区游耕民族支系,这里有利于开展各种调查,是一个很好的田野调查的实验基地。因此,追踪调查花篮瑶这个人口较少的山地游耕民族的生活方式变迁,用费先生总结的“微型社区研究”的方法进行“类型加比较”,了解他们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如何接受与被接受,如何改变与适应,相信其价值不论是对该社区本身、还是对瑶族地区都会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本调查采用访谈及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花篮瑶聚居的六巷乡六巷村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等。结合本次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三个主要观点,即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从分离到融合,经济上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文化上从封闭到开放。六巷花篮瑶进入大瑶山后一直以农业为其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经济作物的引进、科学技术的提高等重大变化,种植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林、副并举。交通、水电、通信条件等硬件的改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来源、消费和休闲方式多样化。婚姻观念和形式逐渐与山外趋同,人口数量稳步提高,家人间互爱互敬,家庭的财产分配民主化。花篮瑶由最初血缘社会演变成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其社会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石牌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转变。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原始宗教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六巷花篮瑶的教育由传统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并一直保持着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居民间有了以财富而不是阶级来划分的等级观念,人们希望到城市里生活,但是对于如何适应新的城市生活表示担心。本文认为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一方面是内因,由花篮瑶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另一方面是外因,由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等而引起。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的变迁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选择。六巷将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观与客观的困难,同时又允满着机遇与挑战,前景光明。发展教育、求同存异、开展特色旅游等都将是六巷花蓝瑶将来发展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导论  9-26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5
    一、选题背景  9-11
    二、选题意义  11-12
    三、概念解释  12-15
      (一) 六巷花篮瑶  12-13
      (二) 生活方式  13-14
      (三) 追踪调查  14-15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  15-22
    一、国外的理论  15-16
      (一) 社会变迁理论  15-16
      (二)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16
    二、国内的研究  16-22
      (一) 有关有关大瑶山、花篮瑶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16-18
      (二) 费孝通及其弟子有关大瑶山的社会学研究  18-21
      (三) 有关花篮瑶研究的最新成果  21-2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2-26
    一、研究对象:六巷花篮瑶  22-23
    二、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23-26
      (一) 问卷法  23-24
      (二) 访谈法  24-25
      (三) 资料的处理  25-26
第二章 金秀大瑶山花篮瑶经济生活的变迁  26-41
  第一节 广西大瑶山花篮瑶经济生活的概况  26-31
    一、六巷概述  26-30
      (一) 地理位置和行政辖属  26-27
      (二) 人口构成  27-29
      (三) 资源状况  29-30
    二、六巷花篮瑶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30-31
  第二节 六巷乡花篮瑶经济生活的变迁  31-41
    一、生产、生活条件的变迁  31-35
      (一) 生产方式的变迁  31-32
      (二) 生活条件的变化  32-34
      (三) 收入构成的变化  34-35
    二、经济来源的多样化  35-38
      (一) 打工经济  35-36
      (二) 商业与副业  36-37
      (三) 旅游开发  37-38
    三、消费与休闲  38-41
      (一) 消费  38-39
      (二) 休闲  39-41
第三章 金秀大瑶山花篮瑶社会生活的变迁  41-49
  第一节 婚姻  41-42
    一、婚姻观念的变迁  41-42
    二、婚姻形式的变迁  42
  第二节 家庭  42-46
    一、家庭的人口  42-44
    二、家庭的结构  44-45
    三、成员间关系  45-46
  第三节 社会组织  46-49
    一、社会组织的变迁  46-47
      (一) 传统社会组织  46-47
      (二) 现代社会组织  47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  47-49
第四章 金秀大瑶山花篮瑶精神生活的变迁  49-56
  第一节 信仰与教育  49-51
    一、信仰  49-50
    二、教育  50-51
  第二节 村规民约与等级观念  51-53
    —、村规民约  51-52
    二、等级观念  52-53
  第三节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53-56
    一、社会分层  53-55
    二、社会流动  55-56
第五章 思考与解读  56-62
  第一节 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表现  56-59
    一、政治上从分离到融合  56-57
    二、经济上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  57-58
    三、文化上从封闭到开放  58-59
  第二节 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59-60
    一、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  59-60
    二、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  60
  第三节 六巷花篮瑶生活方式变迁的展望  60-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调查问卷  66-73
致谢  73-74

相似论文

  1. 从近代江南女性服饰探究女性生活方式的变迁,K25
  2. 兵团农十三师红星二牧场哈萨克族职工生活方式变迁研究,D412.7
  3. 生活方式的变迁对我国家具功能形态的影响研究,F426.88
  4. 当代维吾尔族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研究,K281.5
  5. 改革开放以来畲族乡村社区变迁研究,D422.6
  6. 裕固族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C913.3
  7.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移民社会变迁研究,D632.4
  8. 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生活方式变迁,C95
  9. 电视与土家族乡村生活方式变迁,C95
  10.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测,G728.8
  11. 六巷花篮瑶经济变迁,D633.1
  12. 风吹着这片草原,C951
  13. 花篮瑶婚姻家庭的变迁,C913.1
  14. 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研究,C912.8
  15. 散杂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2008),C951
  16. 裕固族地区生活方式变迁研究-以肃南皇城镇为例,C95
  17. 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C95
  18. 阿克塞县牧民定居后生活方式变迁研究-以民族新村社区为个案的调查,C951
  19. 农村蒙古族居民生产方式变迁研究-以永红村生产四队为例,C911
  20.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21. 回族社区中的汉民族研究,C95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