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

作 者: 李斌
导 师: 李育民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废约运动 民国政治 民族主义 政治势力
分类号: D69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绪论部分主要分析选题的意义,界定了废约运动民国政治的概念,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构,并指出了创新及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分十章论述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互动关系。第一章主要分析废约运动全面兴起的政治环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为废约运动提供了浓厚的政治氛围及平台;苏俄发表对华宣言提升了国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的信心,而五四时期的国民大会运动及国民强烈的废约诉求,为废约运动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全面兴起阶段的废约运动对南北政局的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引发的废约诉求,既是南北尝试统一的契机,同时,又是南北争端的纠结点。内政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政府废约外交的成效。第三章主要阐述废约运动对北京政府内政的影响。中日对山东问题的交涉,成为各派政治势力较量的重要借口,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后来奉系主导的北京政府,既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下试图加快废约的步伐,同时,又因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而力不从心。地方势力如冯玉祥、孙传芳等人的废约态度和主张反映了其政见的变化,对政局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废约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共产党以废约反帝为打倒军阀和北京政府的号召,以民众运动为废约反帝的重要途径,突出国民党在废约运动中的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在革命低潮时期,共产党坚持废约反帝并反对国民党,虽然废约运动及革命遭受挫折,但仍然为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精神食粮,指明了革命前进的方向,并取得最终的胜利。第五章主要分析中苏废约外交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一方面,苏俄的对华政策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策略如影随形,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和消息的双重作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对中苏废约交涉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又针因国共两党与苏俄的关系,中国掀起一股关于“赤化”和反“赤化”的大讨论和政治斗争。第六章主要论述废约运动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势力发展的相互促动。国民党以废约反帝为国民革命和北伐的重要旗帜,得到了大多数民心的支持,基本上取得了国家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尽管南京政府受到共产党的反对,但通过调整废约外交为修约外交,南京政府得到了列强的承认,在一定意义上稳定了其政治地位。第七章主要介绍政府决策机制外的团体组织的废约情况及其对政治的影响。政府成立的正式组织,为政府的废约政策出谋划策,起到了重要的咨询作用。各种非政府团体组织具有很强的协作性,外争国权,内争民主,对国民革命的发展和废约运动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第八章主要阐述知识阶层对废约运动及政局的关注。知识阶层在废约运动中不仅提出或“先内后外”或“先外后内”的,或激烈或温和的废约主张,而且关注南北政府和国共两党在政局中的地位变化,对列强态度的影响也予以评判,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的渴求。第九章主要分析废约运动与国民会议运动及各惨案事件引发的爱国运动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广大民众将废约纳入国民会议的议案,共同推动了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掀起了一股要求政治民主的风潮。由惨案事件引发的爱国运动,其主要内涵也是废除不平等条约,既推动了废约运动的深入,又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第十章主要分析了废约运动中经济文化领域的斗争与民国政治的关系。抵货运动、国货运动、商会的斗争,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等,既是废约运动的重要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还具有极大的政治斗争意义。结语部分主要论述在民族主义的驱动下,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相互影响。废约与否,成为民众评判政治势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得道”与“失道”的筹码。同时,也是其时判断民众和思想界政见的重要标准。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12
绪论  12-32
  一、选题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6
  二、研究状况  16-24
  三、主要研究方法  24-25
  四、主要内容  25-27
  五、创新与不足  27-32
第一章 废约运动兴起的政治环境  32-49
  第一节 外争国权内争自由的政治诉求  32-41
    一、参战激发了国民力争国际地位的信心  33-35
    二、巴黎和会激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  35-38
    三、苏俄对华宣言增强了国人的废约信念  38-41
  第二节 反对巴黎和约凝聚了爱国精神  41-49
    一、外争国权内争民主的国民大会运动  41-44
    二、"五四"爱国精神的影响  44-49
第二章 废约运动与南北和谈及政争  49-72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南北和会  49-59
    一、巴黎和会与南北统一的尝试  49-53
    二、对德和约与南北和会的纠结点  53-59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南北政局  59-72
    一、会议代表问题与南北统一的契机与争端  61-64
    二、外交家对南北统一的诉求  64-66
    三、华盛顿会议的政治影响  66-72
第三章 废约运动与北京政府的内政  72-91
  第一节 对德和约引发北京政府内争  72-76
  第二节 山东问题与第一次直奉战争  76-80
  第三节 废约问题与奉系军阀政治  80-84
  第四节 废约运动与地方军政势力  84-91
    一、冯玉祥的废约主张与政见  85-89
    二、其他地方势力的废约态度及政见  89-91
第四章 废约运动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91-115
  第一节 将废约反帝纳入国民革命的范畴  91-95
    一、废约反帝与革命的中心工作  91-93
    二、废约反帝与打倒军阀政治  93-95
  第二节 以废约运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95-101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废约反帝革命  101-105
  第四节 革命低潮中的废约反帝运动  105-115
    一、争取废约反帝革命的领导权  105-106
    二、反对国民党修约的革命策略  106-110
    三、以民众为废约和反对国民党的主力  110-115
第五章 中苏废约外交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115-142
  第一节 苏俄与中国废约运动  115-123
    一、苏俄对华宣言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6-119
    二、对中共早期废约政策的指导  119-120
    三、指导废约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120-121
    四、促使废约反帝成为国共合作的共识  121-123
  第二节 苏俄对中共废约反帝策略的消极影响  123-128
  第三节 中俄相关条约的处理及其影响  128-134
  第四节 废约与"赤化"的争论及影响  134-142
    一、反对苏联、反对"赤化"  134-135
    二、"赤化"与反"赤化"是政治手段  135-136
    三、以废约去"赤化"  136-138
    四、国民党内的反"赤化"因素  138-139
    五、共产党对"赤化"的澄清  139-140
    六、"赤化"是民族主义高涨的结果  140-142
第六章 废约运动与国民党势力的发展  142-172
  第一节 废约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42-147
    一、废约运动与国民革命初步结合  142-145
    二、废约为"国民革命第一重要工作"  145-147
  第二节 废约运动与北伐  147-155
    一、欲废约反帝,先去不肖军人政客  147-151
    二、北伐的胜利,就是国民革命的胜利  151-153
    三、以废约为主要理由,各个击破  153-155
  第三节 废约与国民政府合法地位的争取  155-160
    一、以废约为南北统一的前提条件  156-157
    二、否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  157-158
    三、强调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及合法性  158-160
  第四节 民众对北伐和国民政府的支持  160-163
  第五节、国民政府国际地位的稳定  163-172
    一、南方护法政府对国际承认的争取  164-166
    二、分析列强的态度,调整废约政策  166-169
    三、实行修约政策,得到各国正式承认  169-172
第七章 团体组织的废约努力及其影响  172-196
  第一节 废约运动与政府组织  172-180
    一、废约与北京政府成立的相关组织  172-179
    二、废约与国民政府成立的相关组织  179-180
  第二节 非政府团体组织与废约运动  180-196
    一、团体组织是国民参与废约的重要载体  181-184
    二、关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团体  184-188
    三、团体组织参与废约运动的政治性  188-191
    四、团体组织在废约运动中的协作性  191-196
第八章 知识阶层对废约运动与政局的关注  196-230
  第一节 对废约与国家统一的诉求  196-202
    一、知识阶层的民族主义情结  196-198
    二、废约问题是政治问题  198-199
    三、整理内政以废约  199-202
  第二节 关注列强对南北政府的态度  202-208
    一、谴责列强的观望态度  202-205
    二、关注国民政府的国际承认问题  205-208
  第三节 关注南北政府的废约举措  208-217
    一、对北京政府的质疑  209-212
    二、对政府修约外交的认可  212-215
    三、以"国别谈判"争取国家主权  215-217
  第四节 现代评论派对政府修约的反应  217-226
    一、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修约政策  217-219
    二、国民政府须具备权威姿态  219-221
    三、以民众运动为政府后盾  221-225
    四、激进的民族自决途径  225-226
  第五节 对学生参与废约运动的关注  226-230
第九章 废约运动与国民运动的高涨  230-255
  第一节 废约运动与国民会议运动  230-242
    一、共产党以国民会议为反帝反封的重要方式  230-234
    二、国民党以国民会议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途径  234-238
    三、民众以国民会议为力争内外自主的途径  238-242
  第二节 有关事件激发的废约与革命浪潮  242-255
    一、五卅惨案与国民革命的诉求  242-248
    二、其他有关废约的事件与国民革命  248-255
第十章 废约运动与经济文化领域的政治斗争  255-283
  第一节 废约运动与经济领域的斗争  255-268
    一、具有政治意义的抵货运动  255-260
    二、维护民族工商业的国货运动  260-264
    三、关税自主斗争  264-268
  第二节 废约运动与教育权的维护  268-283
    一、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政治原因  268-272
    二、非基督教运动与收回教育权运动相互促进  272-274
    三、教育权的维护与国民革命  274-278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政治文化意义  278-283
结语  283-294
  一、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互动  283-288
  二、民族主义是废约运动的精神内核  288-291
  三、废约是政治势力博弈的"道义"之旗  291-294
主要参考文献  294-303
致谢  303-304

相似论文

  1.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2.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与冷战后国际政治,D562
  3. 马丁·布伯锡安主义研究,D09
  4. “红色经典”再解读,I207.42
  5. 隋唐山东政治势力研究,K241
  6. 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562
  7. 转移视线战争的困境,D50
  8. 中国磷肥产品出口研究,F426.72
  9. 刘师培与章太炎“中国人种西来说”再探,K25
  10. 清末《东方杂志》民族主义思想研究,K252
  11. 思想交锋:美国软实力与中国民族主义,D092
  12. 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3. 冯国璋军事活动述论,E295
  14. 来自加勒比的普世情怀,I561
  15.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理性民族主义探究,D820
  16. 《安徽白话报》研究,G219.29
  17. 民族主义和欧洲一体化关系的过程性考察,K505
  18. 雷海宗与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史学,K092
  19. 俄罗斯民族主义在对华关系中的影响,D751.2
  20. 胡适实验主义与其宪政思想及实践关系的研究,D092
  21. 陈独秀民主观研究,D2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民国时代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