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的法律平等观及其当代指导价值

作 者: 宋雪
导 师: 罗绍康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 法律平等观 当代指导价值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体系的首要原则,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是由于不平等社会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又为平等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以前人的思想为借鉴,创立了自己的法律平等观体系,揭示了法律平等的理性真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法律平等资源的挖掘,论述了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以劳动异化思想为切入点,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揭示出法律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马克思法律平等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法律平等应该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实现权利义务相统一,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相统一的无产阶级法律平等观,具体包括立法平等、司法公正、执法公平等内容。文章在最后从建构当代中国法律平等保护体系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角度,论证了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当代指导价值。即以马克思法律平等观为指导,我国应从立法、司法、法律权威三个方面建构当代中国法律平等体系,并且应保障人民的政治民主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保证社会分配的相对公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以期充分实现事实平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导论  8-15
  (一)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8-11
    1、选题缘由  8-10
    2、研究意义  10-1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1-13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4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5
    1、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2、研究的主要方法  14-15
第一章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15-22
  1.1 早期关注自由的法律平等,属于新理性主义法律平等观(1835年-1842年)  15-18
    1.1.1 从康德主义向黑格尔的转变:确定应从现实中寻找法律观点  16
    1.1.2 《博士论文》中的法律平等思想:关注自由的法哲学思想  16-17
    1.1.3 《莱茵报》前期:体现自由基础上的法律平等思想  17-18
  1.2 批判阶级社会法律不平等的事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法律不平等的本质(1842年下半年—1844年初)  18-20
    1.2.1 《莱茵报》后期:私人利益决定法律不平等关系  18
    1.2.2 克罗兹纳赫时期:私有财产决定法律不平等关系  18-19
    1.2.3 《德法年鉴》时期:经济关系决定法律不平等关系  19-20
  1.3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平等观的建立和发展(1844年初—1883年)  20-22
    1.3.1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平等观的建立(1844年—1848年)  20-21
    1.3.2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平等观的发展(1848年-1883年)  21-22
第二章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内容和特征  22-33
  2.1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22-28
    2.1.1 立法平等  22-24
    2.1.2 司法公正  24-26
    2.1.3 执法公平  26-28
  2.2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基本特征  28-33
    2.2.1 揭示法律平等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关系  28-30
    2.2.2 阐明法律平等与阶级利益的关系  30-31
    2.2.3 强调法律平等是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的统一  31-32
    2.2.4 注重法律平等与权利、义务的统一关系  32-33
第三章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的当代指导价值  33-43
  3.1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对构建当代中国法律平等体系的指导价值  33-40
    3.1.1 完善立法,为实现法律平等提供完备的法律支撑  33-36
    3.1.2 加强司法,为实现法律平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6-39
    3.1.3 强调法律权威,为实现法律平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9-40
  3.2 马克思法律平等观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40-43
    3.2.1 保障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41
    3.2.2 保证社会分配的相对公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41-42
    3.2.3 保护弱势群体的特殊权利,以期早日实现事实平等  42-43
结束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7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3. 论人的本质的实现,B038
  4.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及意义,B515
  5.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研究,F091.91
  6. 论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A811.1
  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09
  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B03
  9. 从劳动价值到剩余价值,F014.2
  10. 马克思“跨越论”思想及其中国实践,A811.6
  11. 基于马克思自然观的环境资源绿色核算比较研究,F205
  12.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B038
  13.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14. 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农民”思想在新时期发展与实践研究,F320
  1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16.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F124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法经济学思想研究,F014.2
  18. 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F293.3
  19.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0.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当代命运反思及价值,B03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