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建构

作 者: 陈建明
导 师: 李向平
学 校: 上海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五旬节信仰 地方基督教 真耶稣教会 耶稣家庭 灵恩运动
分类号: B97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以来,五旬节-灵恩运动对基督教在欧美及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在华基督教来说,该运动最重要影响是本土五旬节教派的兴起,对长期以来以西方宗派差会为主导的在华基督教格局来说,这种本土化的产生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为什么五旬节信仰会对长期以来很多中国信徒所努力探求而收效甚微的本土化产生这样明显的影响?为了对此做出更好的解答,本文致力将历史叙述与理论解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围绕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建构这个基本论题,对五旬节信仰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其入华的基本历程及在华的主要实践内容作了一个整体性的论述。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五旬节信仰由西来的五旬节派传教士和差会带到了中国,并以他们为主体展开了一系列的宣教活动,这些活动对西方主流宗派差会的权威产生了一定冲击,并在当时特定的基督教复兴背景中进一步促发了本土的五旬节-灵恩运动,这些都为本土信徒的地位上升和自主活动提供了重要空间。在此基础上,接受了五旬节信仰的理念和体验的本土信徒,以其自身及更多的当地信徒为行动主体,在具体的处境中逐渐建构出真正“三自”的本土五旬节教派。这些影响的产生同五旬节信仰表现出的复原主义和奋兴主义神学立场和实践特征紧密相关。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来说,宗教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分析视角。本研究在依循该基本视角的前提下,对信仰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意义给予了充分重视,本文认为,信仰本身的理念内容和体验特性,对其所可能的社会实践模式有着重要影响,这首先体现在对上述五旬节信仰差传活动的分析中。不过对五旬节信仰来说,其最突出的方面是对神-人的直接交往及由此而来的神秘启示的强调及情感主义的信仰体验和表达方式,这尤其作用到了本土教派行动者主体性的建构。同时,对外来的五旬节信仰来说,这种影响还受限于其与中国社会文化间的选择性亲和机制,最基本地表现为其与信徒包括教派领袖的处境化需要和他们长期以来的信仰惯习之间的互动关系,后两者使得五旬节信仰中的某些要素更容易得到接受和落实,并在其所秉持的启示主义和复原主义等基本神学主张的影响下,使得这种接受和落实有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建构空间。这些复杂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对本土五旬节教派的权威与灵性资本建构产生重要作用。在对本土五旬节教派的研究上,本文以真耶稣教会耶稣家庭这两个近代最重要的教派为具体对象,在论述过程中力图呈现两者在基本实践模式上的相似,以及这些相似之外的一些具体差异,并对此做出尽可能的解释。这种比较与对照更能体现和揭示五旬节信仰所可能产生的独立意义、及该信仰与特定处境中的中国社会文化所可能发生的选择性亲和的过程和结果。基督教的发展在近代以来更加体现出一种全球地域化的特征,五旬节信仰在中国的所有这些实践最突出的结果,就是建构出了中国的地方基督教,这种地方基督教不仅在信仰内容和实践模式上具有鲜明的当地社会文化属性,在阶层和权力结构上同样具有相当的民众性和地方性。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圣爱的比较研究,B978
  2. 泰安耶稣家庭述论,B979.2
  3. 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B978
  4.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5.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传播策略分析,B978
  6. 卡尔·巴特《教会教义学》中的上帝论,B978
  7. 基督教劳动伦理观及其影响,B978
  8. 朋霍费尔责任伦理思想研究,B978
  9. 基督教同性恋罪性论之探究,B978
  10. 尼采早期宗教思想的形成及其现代启示,B978
  11. 论基督教思想在杨飞云作品中的隐喻,B978
  12. 托马斯·阿奎那之“心智语”(Verbum)及其研究意义,B978
  13. 儒家与基督教“爱”的思想比较研究,B978
  14. 追求互济与和平,B978
  15. 试论基督教右翼的政治参与路径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B978
  16. 世界的表与里,B978
  17. 诺斯替主义反叛模式研究兼论启蒙运动中的诺斯替主义,B978
  18. DAP-R中文版修订及在中老年基督教信徒中的应用,B978
  19. 李提摩太的传教活动和跨文化传播策略,B978
  20. 论西方哲学中的上帝观,B978
  21.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B97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 对基督教的分析与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