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阿尼玛卿论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形态

作 者: 仁增多杰
导 师: 周拉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藏学
关键词: 阿尼玛沁 神山 形态
分类号: B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雪域先民们曾对这片山高地灵,众河之源的灵秀之地称赞不已,青藏高原是在印度和太平洋两大板块在几个世纪的碰撞和挤压下渐渐隆起而形成。因此遍布藏区的山峰南北纵横、东西交替、错落有致。犹如擎天支柱般的雪山更是成为藏民们顶礼膜拜的圣地。在此仅举几例便可管中窥豹,例如雅拉香波、拉日江脱、念青唐拉、梅里雪山、墨尔多、俊卿唐热、阿尼玛卿等,这些高山就是产生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土壤。虽然祖先们在崇山峻岭间大江之畔时代繁衍,但是囿于认识能力的影响,对一些奇特自然现象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而提出万物有灵论是全人类的普遍现象,藏族对神山的崇拜便是一例。虽然这一文化形态受到苯教和藏传佛教的改变,但是继续生生不息,存活了下来。在本教祖师先饶的传记中记载他设法制服工尊第摩,并将她奉为雍仲苯教的护法神,由此可知神山崇拜在雍仲苯教之前兴盛与藏族地区。赞苯和笃苯是属于藏族原始宗教的范畴,是先民们智慧的创造。苯教祖师先饶和莲花生大师将山神奉为护法神,改变他们原先动物的形体,使他们俨然变为一个个佛颜庄重的护法神。后期虽然这一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采取苯教和佛教的一些因素,但是这一文化的核心依旧是山神崇拜。根据现在对宗教学将宗教划分为制度型的宗教和分散性的宗教或划分为官方宗教和民间宗教,这一文化形态便可划入分散性的宗教和民间宗教这一范畴。一个藏族村落供奉一个山神或几个神山,或几个村落供奉一个神山等这一文化形态表现出多种形态,各地区的神山崇拜形态各异、各有特点,例如印度教佛教苯教都供奉冈底斯山。阿尼玛卿神山崇拜又是统摄安多藏区的区域崇拜,因此表现为鲜明的独特性,本文试论述这一崇拜的产生,传播过程和独有的神山崇拜文化形态。阿尼玛沁又称作大积石山,主峰在果洛州玛沁县境内,海拔6282米,终年积雪不化,是昆仑山脉东部的一支。从拉加寺的西南,达日县的北部延伸而出,全长400公里左右,由玛沁县甘德县两境延伸至循化地区。阿尼玛沁和其他的神山一样,有着威武的形象,一系列祭祀的宗教仪式和众多的信徒,但是由于是藏族九大神山之一,坐落在黄河源头,在历史上位于藏蒙汉等多民族文化辐射的区域,因此这一崇拜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政治、文化宗教的众多属性。在此我将试论阿尼玛沁的原型、发展传播的过程、最终定型的形态等,由此论证安多地区社会的变迁和宗教的发展状况。本文分为三个章节,后有论文总结。第一章,本人总论了阿尼玛卿名称的由来和它的装束形象。阿尼玛卿又称之为玛卿本惹,玛是理解该名称的关键所在。所以本人花了较大的篇幅来论述了玛字的词源学意义。由苯教史书记载万物始生之初出现玛(rma)与梅(rme)两族,这正与古藏文的文法规律吻合,表示较小一级,则在原有名词之后加上(u),如(rta),小马称之为(rteau),玛族是大的氏族,而梅族是较小但与玛族同源的氏族。玛是藏族与苯教密切相关的古老姓氏,在藏族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玛阿仁钦巧、玛顿却贝、四世达赖喇嘛等重要的历史人物,但是玛氏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退出的舞台、究其原因还是与吐蕃文明东向发展的历史有关。玛氏族本是出自卫藏彭波地区,在吐蕃时代随军出师边地,即到达了今天的河西走廊一代,在该地开辟了玛冲和玛蔡等军营,在敦煌文史资料中可以考证这些军营的存在。然而河西走廊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点,玛氏族也逐渐融入到各个氏族当中去,造成了玛氏族绝迹的现象。更有甚者,羌族这一名族是在民族识别之时,根据历史上的羌人这一历史概念界定的民族,羌族的称谓也是自此形成,在本民族内部,他们自称为尔玛,尔玛的称谓与玛相似之外,在羌族的历史上有族源出自青海之说,有羌人自青海出后与当地戈人大战的故事,所以笔者推论羌族与玛族在族源上有联系。除此之外,在本章还论述了阿尼玛卿的形象。该形象在民间传说等中被塑造成戴有毡帽的老者,与当地居民的形象并无二致。然而在寺院等中,阿尼玛卿的形象被刻画成戴有毡帽的护法神,和藏族的其他护法神大体一致,这种变化是与格鲁派向东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关。这种具有典型性的护法神形象,通过寺院的艺术化表达,通过壁画,唐卡,雕塑等形式被固定下来,具有了藏族护法神形象的程式化特征。然而这一过程是从宗喀巴开始,经过各代格鲁派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世纪的的构建而成形。论文的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本章中我论述了阿尼玛卿文化的范围,阿尼玛卿首先作为果洛地区的守护神,是该文化的开端和源泉。所以在该地区现在始终把祭祀山神作为宗教生活的主要部分。果洛地区的族源也与阿尼玛卿有着重要的联系,民间传说和故事中宣称阿尼玛卿是果洛三部的祖先神,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内涵。阿尼玛卿超出果洛三部成为整个安多地区的神山守护神之主,鄙人认为这与宗喀巴大师将阿尼玛卿奉为守护神的事迹有关,从此以后格鲁派的高僧大德先后撰写祭祀阿尼玛卿的祭祀文、圣地志,使阿尼玛卿成为了格鲁派的守护神。随着格鲁派东向传播,阿尼玛卿的崇拜也跨出了民族地域的界限,传入到蒙古和汉地,使阿尼玛卿的崇拜成为跨地区的大型崇拜。阿尼玛卿从氏族守护神发展为区域守护神,再次发展成为跨区域跨民族的守护神,集中鲜明地表明了该文化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阿尼玛卿文化传播的范围横跨多个地区,多个名族。而这些传播的方法是通过与本地的神灵进行比附,类推,宣称阿尼玛卿与关羽、白毡帽神、梵天神、拉姆吹仲是同一神灵的不同变体,使阿尼玛卿从安多地区走向卫藏地区,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本文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阿尼玛卿神山出现变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阿尼玛卿和宗喀巴的生平事迹有关,如白毡帽神是宗喀巴著述《菩提道次第论》的寺院热振寺的守护神,其余各神也是大同小异,另一变体关公是与格萨尔相联系,两者作为战神等众多属性的一致,再加上关公在历史上的藏族地区的广泛传播,使关公和格萨尔紧紧相连,阿尼玛卿作为格萨尔的守护神,间接地成为阿尼玛卿的变体,这正是文化交流的佐证。第三章内本人集中论述了阿尼玛卿与格萨尔文化的关系。阿尼玛卿所在地与格萨尔文化的流行地正好重合,所以格萨尔传中关于阿尼玛卿的内容比比皆是,阿尼玛卿被认为是格萨尔的寄魂山,也是格萨尔十三战神之一,史诗中有许多论述阿尼玛卿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阿尼玛卿周围遍布着许多格萨尔的遗迹和风物传说,组成了阿尼玛卿圣地朝圣圈的重要内容。当下格萨尔文化发展兴盛之时,阿尼玛卿所在地区正在迎合这一文化热流,如果我们无法在学理上给以分析和梳理,就很难对阿尼玛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总之,阿尼玛卿崇拜是在藏族神山崇拜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继而在藏传佛教整合的总用下,并附有浓重的格萨尔文化气息的大型崇拜。这一文化在安多藏区的宗教生活中地位很重要,相比于其他地区,该地区神山崇拜的气息很浓。现在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神山崇拜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当下的语境中有了特殊的意义。在当地盛传,阿尼玛卿神山表面的冰雪融化成像奶牛的背部一样时,世界就快灭亡了,阿尼玛卿作为自然的实体,依靠神山崇拜的功能,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2012的谣言扩散,阿尼玛卿周围的牧民,也纷纷传说,2012时阿尼玛卿已获得十地成就,修的菩萨果位,这正是阿尼玛卿崇拜在新时代所进行的再创造。随着环境的恶化,阿尼玛卿这一文化实体的存在就会受到环境问题的冲击和挑战。

全文目录


藏语摘要  2-5
内容摘要  5-10
目录  10-14
正文  14-87
参考文献  87-90
附录  90-99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4.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5.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6.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7.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8.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9. 基于区域分割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研究,TP751
  10. 基于核方法的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算法研究,TP751
  11.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血管管径自动测量技术,R310
  13.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14.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15. 水稻磷转运蛋白OsPT4的生理功能鉴定,S511
  16. 基于模型的水稻根系可视化研究,S511
  17. 油菜植株形态结构模型及可视化,S565.4
  18.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19.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对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损伤的保护作用,R96
  20. 基于模型的小麦根系可视化研究,S512.1
  21. 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钙素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S15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神话与原始宗教 > 原始宗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