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儒道女性观研究

作 者: 陈佳
导 师: 罗家湘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女性观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儒家道家是对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两家,尤其在这两派思想形成之初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从孔子、孟子到荀子,道家从老子到庄子,逐步完成了儒道在思想源头上的基础确立,其中也包含了儒道两家女性观的形成。先秦儒家女性观注重对女性的角色要求,在家庭中女性要做好母亲、妻妾、女儿等角色,在社会中也有具体而严格的规范,如反对女性干政等,对女性能够起到的社会作用进行明确地控制,带有十分浓烈的角色主义色彩。先秦道家的女性观则从老庄追求的自然无为出发,更加肯定人性本真的面貌,崇尚女性的阴柔,充满对母系社会的向往,是追求个体自主、女性自由的自由主义女性观。本文在先秦儒道两家女性观的比较研究中,找出两者对女性容貌、态度的区别和在男女有别以及重视程度上的联系;进而探讨先秦儒道女性观的根源,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深入挖掘造成两家女性观的原因;而后分析先秦儒道女性观在女性地位、女性贞洁等多个方面对当时、对后世、对整个中华民族女性观和社会性别制度的影响。先秦儒家角色主义女性观和道家自由主义女性观的并存,实际上证明了儒道两家在女性观上的互补,是儒道互补的一个支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中国传统女性观区别于其他女性观的要素之一。研究先秦儒道女性观的互补,探讨先秦女性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女性观在源头上的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给传统文化中女性研究的不足做以补充,对儒道女性观整体研究有所启示,对于解构传统女性观,重构当今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也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6
  一、问题的缘起  10-11
  二、研究的现状  11-12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  12-13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3-14
  五、需要指出的问题  14-16
第一章 先秦儒家女性观  16-26
  第一节 孔子的女性观  16-19
    一、重德抑色  16-17
    二、女子与小人  17-18
    三、反对女性干政  18-19
  第二节 孟子的女性观  19-23
    一、好色是人性本能  19-20
    二、夫妇有别  20-21
    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1-22
    四、男女授受不亲  22
    五、妾妇之道——顺从  22-23
  第三节 荀子的女性观  23-26
    一、人生而好声色  23
    二、重视男女之别、男女关系、夫妻关系  23-25
    三、女祸论的继承与夸大  25
    四、柔从听侍与恐惧自竦  25-26
第二章 先秦道家女性观  26-32
  第一节 老子的女性观  26-29
    一、母性哲学意义  26-27
    二、对母系氏族社会的向往  27-28
    三、生殖崇拜  28
    四、阴阳平等  28
    五、“柔弱胜刚强”  28-29
  第二节 庄子的女性观  29-32
    一、对原始社会女性观的崇尚  29-30
    二、妻死不哀  30-31
    三、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  31
    四、美者自美,恶者自恶  31-32
第三章 先秦儒道女性观的比较研究  32-37
  第一节 先秦儒道女性观的联系  32-35
    一、以男女有别为出发点  32-34
    二、对于处理女性问题的重视  34-35
  第二节 先秦儒道女性观的区别  35-37
    一、对女性容貌的态度  35-36
    二、对女性贬低的程度  36-37
第四章 先秦儒道女性观产生的根源  37-43
  第一节 先秦儒家女性观的根源  37-40
    一、孔子女性观的根源  37-39
    二、孟子女性观的根源  39
    三、荀子女性观的根源  39-40
  第二节 先秦道家女性观的根源  40-43
    一、老子女性观的根源  40-41
    二、庄子女性观的根源  41-43
第五章 先秦儒道女性观的影响  43-49
  第一节 先秦儒家女性观的影响  43-47
    一、树立女性德行的榜样  44-45
    二、对男女、夫妇之别更加重视  45-46
    三、女性地位先下滑后上升的“山谷式”变化  46
    四、女性与政治“无缘”——男主外女主内  46-47
  第二节 先秦道家女性观的影响  47-49
    一、对母亲的重视  47
    二、追求男女平等的星星之火  47-48
    三、敢于追求女性的自然美  48-49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家元气生成思想探微,B223.1
  3.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4.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5.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6. 《都市女报》的女性观,G216.3
  7. 从《大地》中的阿兰看赛珍珠的女性观,I712.074
  8.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9. 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R473.74
  10. 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J609.2
  11. 《镜花缘》女性观及其文化学分析,I207.42
  12.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女性观,I206.2
  13. 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萨满教女性观研究,I207.9
  14. 杂色蝴蝶自在舞,I206.09
  15. 关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研究,I313
  16.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I01
  17. 张祜思想简论,I207.22
  18. 黄庭坚哲学思想研究,I207.22
  19. 论张炜小说的道家文化精神,I207.42
  20. 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I712.072
  21.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实践,G41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