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语正义》与《论语集释》比较研究

作 者: 刘娟
导 师: 刘韶军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刘宝楠 《论语正义》 程树德 《论语集释》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刘宝楠所作《论语正义》是有清一代研究《论语》的大成之作,程树德《论语集释》也是民国以来的代表作,对后世研究《论语》都有极大的帮助和意义。通过对二书进行对比,从而认识二书各自的特点、意义等,并且强调《论语集释》的存在价值。故而就此研究,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二人的学术背景着手进行对比。该部分分别从二人所处时代的学术环境、启蒙影响、政治环境等方面对二人创作的背景、原因进行阐述,另外结合二人的人生经历来看其所创作《论语》注释在各自人生中的地位如何。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原材料着手,对二书本身进行比较。该部分分别从二书的创作体例、对前人资料处理的方法和特点以及二书中所突出的重点进行阐述。其中所使用的材料,由于二书体例的不同,故而比较时使用的资料基本选择出自相同著作的注释,以此方能进行比较合理的比较。第三部分是对二书的学术思想进行比较。该部分主要通过对二书中作者自己的语言进行对比,以观二人对孔子、对儒家以及对《论语》思想内容的看法,所反映的学术观念、方法以及所启示的学术意义。由于本文的重点在《论语集释》,且曾有任铭善批评《论语集释》的文章,该文章对《论语集释》批评过于严厉,稍显不公,故在该文中特列“关于任铭善对《论语集释》评价的评价”一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9
  (一) 研究意义  10-12
    1. 学术意义  10-11
    2. 现实意义  11-12
  (二) 研究现状  12-19
    1. 相关论文  12-16
    2. 相关著作  16-19
一、作者学术背景研究  19-31
  (一) 刘宝楠程树德的学术背景和特点  19-22
    1、刘宝楠的学术背景和特点  19-21
    2、程树德的学术背景及特点  21-22
  (二) 刘宝楠与程树德的创作动机和成书原因  22-26
    1、刘宝楠的创作动机和成书原因  22-24
    2、程树德的创作动机和成书原因  24-26
  (三) 《论语正义》《论语集释》在刘宝楠与程树德人生中的意义和地位  26-31
    1、《论语正义》在刘宝楠人生中的意义和地位  26-28
    2、《论语集释》在程树德人生中的地位和意义  28-31
二、《论语正义》与《论语集释》的比较研究  31-53
  (一) 《论语正义》与《论语集释》的体例特点  31-36
    1、《论语正义》的体例特点  31-34
    2、《论语集释》的体例特点  34-36
  (二) 《论语正义》和《论语集释》对前人注释资料的处理与方法  36-41
    1、刘宝楠对注释稍加删减,程树德保留原文  36-38
    2、刘宝楠对原注校勘修正,程树德保留原文  38-39
    3、刘宝楠保留原文,程树德稍加修改  39
    4、刘宝楠、程树德皆保留原文  39-41
  (三) 二书对前人注释资料处理的特点  41-44
    1、《论语正义》对前人资料处理的特点  41-42
    2、《论语集释》对前人资料处理的特点  42-44
  (四) 二书关注的重点比较  44-53
    1、人名考证之比较  44-49
    2、地名考证之比较  49-50
    3、器物考证之比较  50-53
三、《论语正义》与《论语集释》的学术思想  53-77
  (一) 二书关于孔子与儒家的看法比较  53-56
    1、刘宝楠对孔子和儒家的看法  53-55
    2、程树德对孔子和儒家的看法  55-56
  (二) 二书对《论语》思想内容的阐释比较  56-66
    1、阐释的基本态度  57
    2、阐释的具体方法  57-59
    3、阐释的具体内容  59-66
  (三) 二书所反映的学术观念及方法的比较  66-70
    1、端正的态度  66-68
    2、审慎的行为  68-70
  (四) 关于任铭善对《论语集释》评价的评价  70-77
结语  77-79
参考文献  79-82
后记  82

相似论文

  1. 《论语正义》中刘宝楠对同义词的研究,H131
  2. 道学之间:嘉道学术与士人,K249
  3. 朱熹《论语集注》与刘宝楠《论语正义》比较研究,B244.7
  4. 论语異文疏辩,G256.3
  5. 朱熹和刘宝楠《论语》解释之比较,I206.2
  6. 《论语》朱熹注与刘宝楠注的比较,H13
  7. 民国《论语》学研究,B222.25
  8. 清代扬州府科举研究,D691.3
  9. 程树德《九朝律考》探析,D909.2
  10. 刘宝楠《论语正义》探析,G256
  11. 《论语正义》中典章制度训诂的作用,H13
  12. 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B222.6
  13.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B222.2
  14. 借鉴儒家思想传播方式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B222
  15. 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B222
  16. 公平、正义:荀子社会治理思想探索,B222.6
  17. 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B222
  18. 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B222.2
  19. 儒家“忠恕”思想的历史转换及当代价值,B222
  20. 《礼记·月令》天人思想研究,B222
  21. 先秦“人禽之辩”思想研究,B222.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