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行车与近代中国(1868-1949年)

作 者: 徐涛
导 师: 熊月之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西物东渐 物质文化 自行车 中国 同业公会 交通 现代 运动
分类号: K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行车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百余年间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生产国和保有国,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的王国”。但与中国“自行车王国”地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自行车的历史却几近无人知晓,成为一项学术空白。本文是在“西物东渐”历史大视野下,“自行车与中国”议题的拓荒填白之作。全文共分作七个章节予以论述:第一章,“是为何物:自行车技术与中国认知”。本章首先厘清自行车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重点描述了中国人对自行车初次接触时的反应,并对“自行车技术源自中国说”的成因史料作一全面考辨。当Bicycle引入中国之后,如何以中文翻译、如何称谓,亦是一个大问题。百余年间,Bicycle的中文译名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莫衷是一,通过梳理与分类,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东西方文明于彼时中国在器物层面上的碰撞痕迹,亦可以借机一窥彼时中国人面对全新技术的应对策略和认知水平。第二章,“外车入华:自行车进口状况研究”。百年间,中国民族自行车产业赢弱不堪,国人脚下、市面所行的自行车与修补零件,几乎全系外国进口而来。这一章节中,笔者试以《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所载自行车相关数据为主要资料来源,辅以上海市档案馆等各地馆藏档案,对近代中国自行车进口状况之流变进程,作一全面剖析。有自行车输入中国的所有国家当中,日本自行车对中国民族自行车产业打击最大、伤害最深。文章最后重点讲述的是,日产自行车的崛起、倾销与中国民族自行车产业的沉沦、新生,这一核心矛盾。第三章,“同业之谊:自行车同业组织研究”。同业公会是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普遍成立的新式工商行业组织,它的产生称得上是中国工商行业组织从传统的行会向现代行业组织发展变化的一个标志。中国民族自行车产业自诞生伊始就常受列强同业之倾轧,又屡遭战争之破坏,且无政府当局之保护,资金、原料、技术、员工等要素无一不常处于短缺厄境之中。如此厄境,且求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之中兴起的自行车行业同业组织在其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节中,笔者依托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对近代上海城市中出现的自行车同业组织进行一番爬梳分析,以期通过个案的具体剖析丰富、深入同业公会史的研究。第四章,“踏车而飞:骑车人的日常生活史”。自行车1868年被引介入中国之后,作为骑行者,即器物接受者、消费者,近代中国的骑车人群涉及范围极其广阔,上至王公贵族、富商巨贾,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甚至连末代皇帝溥仪都曾为骑行自行车便利而锯掉了百余年来都横搁在紫禁城宫门中的门槛。本章将以自行车为切入点,回溯近代百年中国自行车传播史,希冀通过“自行车”这种器物负载的文化符号,微观展现近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社会心理、生活习性、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之现代性演变,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日常生活,完整呈现自行车对于近代中国人千差万别的存在意义,解读“自行车王国”的曲折构建之路。第五章,“以为生计:自行车营生群体研究”。近代以降,西物东渐,舶来器物系统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器物接受者、消费者的反应,解释的是舶来品在多大范围、多深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而对器物所导引的更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未有深入探究。自行车传入中国之后,除了骑车人愈来愈多外,以买卖、制造、修理、租赁、看护自行车为生计主要来源的社会群体亦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本章中,笔者试将视线投射到散布在近代中国城市街道上的有关自行车营生的各类车行,解读此类群体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第六章,“管制双轮:公权力与自行车”。近代中国,自晚清至民国,是一个由大社会渐渐发展为大国家的过程,已是学界共识。然而公权力怎样逐步深入社会细部,影响直至控制一般人们的日常生活?现有著述多以宏论见长,少有细致深入的个案研究。本章以自行车为切入点,将从交通管理、执照捐费和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的地方政权在面对现代新式交通工具普及所带来的系统性社会变化时,是怎么应对这种新挑战,以及如何运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在急剧变动的社会局面中建立一种新式社会秩序的。第七章,“一车多能:自行车所呈现的多面性”。自行车是交通代步工具,然并非单功能取向之简单交通代步工具。综观自行车的应用史,除了基本的代步功能之外,自行车还曾被广泛用于军事机动、环球冒险、运动竞技,以及载物、玩娱,等等。在这一章节之中,研究对象不再是街头巷尾寻常可见的那些骑车人,而是自行车使用人群之中极为特别的环球旅行的冒险家、各类比赛中的自行车运动员,所欲呈现的则是自行车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多面性。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2
绪论  12-34
  一 选题缘起  12-14
  二 学术史回顾  14-25
  三 文献综述  25-30
  四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30-34
第一章 是为何物:自行车技术与中国认知  34-63
  一 自行车技术之流变  35-43
  二 自行车技术源自中国说  43-46
  三 最早接触自行车的中国人  46-50
  四 Bicycle的中文译名  50-63
第二章 外车入华:自行车进口状况研究  63-98
  一 概述  64-75
  二 日产自行车的崛起与倾销  75-87
  三 以“抵制日货入华案”为中心论述  87-96
  附注  96-98
第三章 同业之谊:自行车同业组织研究  98-121
  一 近代上海的自行车同业公会  100-114
  二 新行业同业组织的新特点  114-121
第四章 踏车而飞:骑车人的日常生活史  121-151
  一 形象演变与传布进程  122-137
  二 中国皇帝与自行车  137-142
  三 中国女性与自行车  142-151
第五章 以为生计:自行车营生群体研究  151-186
  一 卖车人的生意经  152-164
  二 瓶颈与新生  164-174
  三 底层生活  174-183
  四 对斯皮瓦克、冯客等人的回应  183-186
第六章 管制双轮:公权力与自行车  186-222
  一 新挑战  187-196
  二 新秩序  196-212
  附注  212-222
第七章 一车多能:自行车所呈现的多面性  222-255
  一 环球之车  223-236
  二 运动之车  236-255
附录  255-310
  附录一:《黄履庄小传》  255-258
  附录二:1908年至1910年上海江海关进口“自行车及其零件”数据统计表  258-260
  附录三:1908年至1948年中国进口自行车价值数据统计表  260-265
  附录四:1923年至1948年中国进口自行车数量数据统计表(单位:辆)  265-269
  附录五:1908年至1946年中国进口自行车输入口岸价值数据统计表  269-275
  附录六:1923年至1946年中国进口自行车输入口岸数量数据统计表  275-279
  附录七:1950年上海自行车各厂名称、产品、产能一览表  279-286
  附录八:上海市脚踏车商业同业公会1946年度工作报告  286-289
  附录九:近代中国各地自行车管理规则  289-310
自行车与中国大事记(1627-1956年)  310-317
参考文献  317-337
后记  337

相似论文

  1.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2. 磁场位形对霍尔推力器内电子运动的影响研究,V439.2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4.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5.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6. 电视制导系统中视频图像压缩优化设计及实现研究,TN919.81
  7. 电子稳像系统中旋转稳像算法研究,TP391.41
  8. 有标记点的人体三维运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TP391.41
  9. 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10. 末制导段导引控制方法研究,TJ765.3
  11.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12. VXI总线运动单元测控模块研制,TP274
  13.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14.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15. 基于全局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TP242.6
  16. 一种新型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研究,TP242.2
  17.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18.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19.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20.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实现,TP273.4
  2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