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秩序与冲突:清代乡村社会纠纷-以《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为例

作 者: 张新平
导 师: 梁志胜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秩序 纠纷 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 乡村 社会控制
分类号: K24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社会史、法制史的角度研究基层社会成为近年来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大端。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的乡村小农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保甲、里甲、乡约到乡绅、民间自治组织、民间信仰等呈现出一个逐渐深入的局面,并且成果颇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论处在哪个时间段的阶层和个人都想有效的对社会秩序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和有效控制,这种维护、有效控制或是统治阶层的共同意志和维护实现其利益的法律体现,或是下层社会个体自觉地形成某种组织对所处基层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然而在这种社会控制过程中就产生了各种关系、纠纷以及斗争。18—19世纪清代乡村社会又处在大的历史变革前夕,在这一时间段我们看到乡村社会秩序内部变量自身所孕育着有意识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下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在冲突中进行破坏和重组。在大量的组织构建、个体纠纷、道德教化、法律制约中一直寻找某种共同认知的秩序建立,其中乡村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和下层人民个性鲜明的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使得各种不同的社会整合组织都充满时代特色,因而佃农反抗斗争、宗族间的械斗、不同集团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间段内人们无法看出琐碎的乡村纠纷,平静的家庭生活对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但我们将历史的焦点拉长放大之后,就会看到正是这种数以万计的家庭、组织在平静之下对那个时代产生的巨大变革,以及所产生的种种效果影响后来的社会的秩序。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为了行文的通顺在以后章节中此书全部统称为《刑科题本》)是冯尔康先生主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内阁全宗·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嘉庆朝档案形成的档案资料。该书是涉及命案的嘉庆朝刑科题本档案资料的汇编,前面致力于清代乡村社会组织的研究者对于这些资料的运用挖掘还不够充分,尤其是以乡村社会纠纷和纠纷中发生的刑事案件作为研究着眼点入手,从清代乡村社会纠纷的角度看清代乡村社会秩序,以及乡村社会组织的管理,这些纠纷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冲击、重建,以及作为基层组织中活跃的个人面对所处的社会、机制进行的挣扎、破坏。透过这些纠纷案件我们可以看到乡村社会的自治、发展脉络和国家法律实施的程度。同时这些纠纷也是乡村基层社会组织和统治阶层的各级机构对地域和个人实行的控制,通过不同的形式、法规最大效果进行社会管理。以乡村社会纠纷为中心,通过对大量的乡村纠纷进行分析发现其背后反应的清人乡村社会控制和秩序,以及国家成文法律和以习惯法为中心的民间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以及在纠纷中所起的作用,对社会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清代刑事诉讼档案中常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乡民日常生活纠纷、土地纠纷、社会公共事务纠纷,以此为契机了解清代乡村社会秩序和清代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以案件来透视乡村的组织秩序和控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纠纷的类型、分析,以及由此而反映的社会问题;第二部分是土地案件的类型、分析,作为传统小农社会中主要纠纷的土地事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第三部分是公共事务的纠纷,以及处理办法,乡村组织和法规与国家法律处理的轻重异同;第四部分主要是依以上三类纠纷为依据,在国家成文法和民间习惯法中详细地论述乡村基层社会的冲突、秩序、控制、法律的实施程度以及在这种纠纷下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做出的调整。乡村社会的纠纷、冲突、秩序、控制不仅是眼前各种利益发展的诉求,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少数精英有意无意识的对生存现状做出的改变,在缓慢变量下寻求一种新秩序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这些纠纷在国家成文法和民间习惯法共同的解决之下所体现出来自官方和民间两方面对社会秩序的控制和维护。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7
  一、研究思路和基础  9-10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0-14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7
第一章 乡民日常生活中的纠纷  17-31
  一、口角纠纷  17-20
    1、夫妻口角  17-19
    2、其他口角  19-20
  二、婚外性纠纷  20-23
  三、挟恨、敲诈、图赖、投毒与谋杀  23-28
    1、挟恨  23-25
    2、敲诈  25
    3、图赖  25-26
    4、投毒和谋杀  26-28
  四、匿报案  28-31
第二章 土地纠纷  31-41
  一、田界、地界纠纷  31-32
  二、土地买卖  32-34
  三、地主与佃户  34-41
    1、欠租  35
    2、回赎  35-37
    3、押租  37
    4、争佃、夺佃、转佃  37-38
    5、撤佃、退佃  38-41
第三章 公共事务纠纷  41-49
  一、水权纠纷  41-45
  二、山林纠纷  45-46
  三、社庙纠纷  46-49
第四章 秩序与冲突:法律和道德视野下的社会控制  49-59
  一、州县官员以《大清律例》为中心对纠纷的处理  50-52
    1、《大清律例》  50-51
    2、对社会秩序的控制  51-52
  二、在州县和乡村游走:乡绅、族长和地保  52-56
    1、乡绅  53-54
    2、族长  54-55
    3、地保  55-56
  三、以习惯法为主的民间法在冲突中对秩序的维护  56-59
参考文献  59-65
致谢  65-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7

相似论文

  1.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2.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3.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4.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5. 环境司法实证研究,D925
  6. 虚拟实践与生产方式变革,B02
  7. 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422.6
  8. 构建习惯的司法运用机制研究,D90
  9. 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D925.1
  10. 国际海洋法面临的新挑战,D993.5
  11. 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422.6
  12. 安徽省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D926
  13. 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D90
  14. “现代性叙事”与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变化,I207.42
  15. 乡村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研究,F327
  16. “青县模式”与乡村治理结构创新,D422.6
  17. 昌图县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分析,D422.6
  18. 青岛市城阳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F327
  19.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青州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F592.7
  20. 治理视野下中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F320
  21. 另类乡村精英的地位获取和权力运作,C912.8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乾隆至道光(173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