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罗洪先心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刘小云
导 师: 韦东超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罗洪先 阳明心学 明代 思想史
分类号: K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罗洪先,王阳明的私淑弟子,学术界通常把罗洪先和聂双江等人划为阳明后学的归寂派。罗洪先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幼年由体弱多病而激发出向道之志,中年道业未成,再加上遭遇丧子丧妻之痛,使其学说处处透漏着渴望了解人生终极意义的痕迹。在经历楚山悟道一事后,罗洪先通过静坐最终超越了聂双江的归寂说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收摄保聚说。罗洪先未曾亲炙于王阳明,故其对良知教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阳明学说的要义,由此饱受阳明后学一些学者的质疑,不过罗洪先通过自身的践履逐渐形成了自己有关本体、工夫、境界的学术体系。本文以罗洪先的思想历程为切入点,阐述了罗洪先思想的基本内容,并比较分析了罗洪先思想与阳明后学诸子的思想异同,进而凸显罗洪先的思想特色。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罗洪先思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经历;第二个部分介绍罗洪先思想演变的过程,剖析罗洪先的良知说与早期师说、王龙溪的见在良知说、聂双江的归寂说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本体、工夫、境界这一主要脉络来彰显罗洪先思想的主要特色;最后一部分对罗洪先思想进行一个总结,说明罗洪先在阳明心学一派中的地位。笔者试图将罗洪先置于整个阳明后学的思想演变中来考察其思想内涵,并通过罗洪先与阳明后学的辩难来凸显阳明后学诸子争论的焦点,以求更全面展示阳明后学对阳明良知说的把握并从中考察其得失。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13
  一、 选题缘由  9-11
  二、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1-12
  三、 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方法  12-13
第一章 罗洪先的学思历程  13-31
  一、 陈白沙、李谷平等人对罗洪先的影响  14-17
  二、 罗洪先与王龙溪的“见在良知”说  17-25
    (一) 王阳明的“良知”与王龙溪的“见在良知”  18-20
    (二) 罗洪先与王龙溪关于“见在良知”争论的焦点及其取向  20-25
  三、 罗洪先与聂双江的“归寂”说  25-31
    (一) 未发、已发  26-28
    (二) 寂与感  28-31
第二章 罗洪先思想的特色  31-42
  一、 罗洪先思想的“本体论”构建  31-34
  二、 罗洪先曲折的“工夫”进路  34-37
  三、 罗洪先“彻悟仁体”的思想境界  37-42
结论  42-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48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48-49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49

相似论文

  1. 明代三种小说联合关系连词研究,I207.419
  2. 由《明儒学案》观黄宗羲对心学的继承与发展,B249.3
  3. 民主集中制价值合理性研究,D092
  4. 阳明心学实践原则之解构,B248.2
  5. 《列子》考辨及思想研究,K206
  6. 明代西宁卫研究,K248
  7. 从士人心理变化看明代书法的发展脉络,J292.1
  8. 郑晓《今言》探析,K248
  9. 明代的赎律与赎例,K248
  10. 明代徽州学者犯罪预防思想研究,K248
  11. 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文献学研究,K248
  12. 《左传》预言研究,K225
  13. 明代开中盐法产生及其嬗变的经济分析,K248
  14. 明代山东流民问题述论,K248
  15. 明代中后期练兵方法研究,K248
  16. 明代茶马互市若干问题研究,K248
  17. 明代文化宦官初探,K248
  18. 生员与明代荒政,K248
  19. 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K248
  20. 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研究,K248
  21. 论明代热审制度,K24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明(1368~1663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