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研究

作 者: 陈淑燕
导 师: 王克奇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两汉 民间慈善事业 慈善思想
分类号: K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滥觞时期,两汉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主导作用。此时,民间的慈善救助事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两汉政府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部分,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本文拟从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角度,研究两汉时期民间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内容及历史现实意义等。笔者认为,两汉时期民间慈善事业是两汉时期社会救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两汉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间慈善救助给后世留下了较多有益的启示,可为当代慈善事业提供借鉴。前言:首先阐述了慈善的概念,并界定了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范畴。阐明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并回顾了学术史对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研究概况,并选定自己的研究范畴。第一章:概述了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儒家的“仁爱”、“大同”、“义利观”等慈善思想,先秦道家的“善恶报应”、“平均主义”及早期道教的“除恶扬善”、“承负说”等慈善观,中国化的佛教所宣扬的“积善累德观”、“果报论”、“慈悲观”等。第二章:分类阐述了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内容。从宗族救助到乡邻救济,再到社会救助,体现了两汉民间慈善事业遵循由亲到疏、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的原则。第三章:简单概括了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历史意义及现代启示。两汉民间慈善事业成为两汉政府慈善救助活动的有力补充,并形成了以宗族救助为主导,士人为主体的慈善模式,有利于两汉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地域性,行为主体的单一性,目的动机的复杂性,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等。当前,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健全的慈善制度及发达的慈善事业的形成就逐渐提上日程。但是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宗族血缘意识的淡化等问题,不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尽快解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前言  9-19
  一、 “慈善”释义  9-11
  二、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2
    (一) 理论意义  11
    (二) 学术价值  11
    (三) 现实作用  11-12
  三、 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2-17
    (一) “慈善事业”概念的界定  12-13
    (二) 关于慈善思想的研究概况  13-15
    (三) 关于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研究概况  15-17
  四、 论文重点、难点、创新点  17-18
    (一) 重点  17
    (二) 难点  17
    (三) 创新点  17-18
  五、 慈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8-19
第一章 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  19-31
  一、 儒家的慈善思想  19-24
    (一) 先秦儒家的慈善观  19-23
      1.仁爱思想  19-21
      2.大同思想  21-22
      3.义利观  22-23
    (二) 两汉儒家的慈善思想  23-24
  二、 道家与道教的慈善思想  24-27
    (一) 先秦道家的慈善观  24-25
    (二) 早期道教的慈善观  25-27
  三、 佛教中的慈善观  27-31
    (一) 积善累德观  27-28
    (二) 果报论  28-29
    (三) 慈悲观  29-31
第二章 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内容  31-69
  一、 宗族互助  31-46
    (一) 兄弟互助  32-37
      1.兄弟同居  32-33
      2.兄弟推让  33-35
      3.抚养兄弟孤寡  35-37
    (二) 族人互助  37-46
      1.经济互助  37-40
        (1) 抚恤救助  37-39
        (2) 散财避灾  39
        (3) 灾荒救济  39-40
      2.收养孤弱  40-43
        (1) 父族收养  40-41
        (2) 外家收养  41-42
        (3) 抚恤教育  42-43
      3.散财同宗  43-44
        (1) 推让遗产  43-44
        (2) 散发禄赐  44
      4.聚族自保  44-46
  二、 乡邻互助  46-50
    (一) 灾荒救助  47-48
    (二) 平时互助  48-50
  三、 社会救助  50-69
    (一) “周恤部旧”  50-57
      1.救济部属  50-53
      2.朋友互助  53-57
        (1) 经济救助  53-55
        (2) 抚养孤寡  55-56
        (3) 丧葬救助  56-57
    (二) 师生互助  57-59
      1.经济互助  57-58
      2.丧葬救助  58-59
    (三) 救济陌生人  59-69
      1.灾荒救助  59-62
        (1) 灾荒救助  59-61
        (2) 荒乱救助  61-62
      2.平时救济  62-69
        (1) 经济救济  62-64
        (2) 收养孤寡  64-65
        (3) 婚丧救助  65-66
        (4) 医疗救济  66
        (5) 住行救助  66-67
        (6) 教育救济  67-69
第三章 结语  69-75
  一、 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历史意义  69-71
  二、 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的现代意义  71-75
参考文献  75-83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83-85
后记  85

相似论文

  1. 两汉画像砖石的人本取向及其图像学意义,K879.4
  2. 两汉诗歌研究三题,I207.22
  3. 两汉灾异奏疏研究,I206.2
  4. 两汉驸马研究,K234
  5. 徐州城市旅游品牌开发模式研究,F592.7
  6. 两汉散文序跋研究,I207.6
  7. “春秋决狱”之《公羊传》,D929
  8. 循吏与两汉社会,K234
  9. 两汉时期中原人物的地理分布,K234
  10. 神游宇外 心存仙道,I207.22
  11. 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K234
  12. 试论两汉农业生态变迁与生态意识,K234
  13. 影响汉代守边戌卒健康因素的相关研究,K234
  14. 两汉风水信仰研究,K234
  15. 先秦两汉妇女的经济、政治、宗教行为对构建女性文学形象的影响,I207.22
  16. 两汉弘农杨氏家族文学研究,I206.2
  17. 两汉拟骚作品研究,I206.2
  18. 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K092
  19. 两汉辞赋中的隐逸意识,I207.22
  20. 张謇、熊希龄慈善思想与慈善实践之比较研究,D632.9
  21. 古罗马与两汉洗浴文化比较研究,K12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