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春秋决狱”之《公羊传》

作 者: 史静
导 师: 郭建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两汉 公羊传 经权观 春秋决狱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春秋决狱”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是以《春秋》为主的儒家思想为断案依据的一种特殊的断案方式。它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史学者较为重视,相关著述颇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春秋决狱”产生的原因、历史作用及其评价等几个方面。本文从“春秋决狱”的断案依据《公羊传》的“微言大义”入手,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春秋决狱”在两汉时期的适用状况。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分为两部分。首先,关于《公羊传》的传授问题,历来多为学者争议,本文只是采用通说,对其传承脉络做出简单的介绍。《公羊传》在两汉期间的发展,主要论述董仲舒对其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因为董仲舒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策的制定者,又是治《公羊传》的大儒和“春秋决狱”的首倡者。因此,笔者对略加介绍,以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本文思想。其次,具体论述了在儒家“经权观”方法论逻辑框架下的《公羊传》的“微言大义”。笔者对“微言大义”中何者属于“经”,何者属于“权”进行了梳理。同时,重点论述了“经”与“权”的关系——反小经而返大经。第二章是对“春秋决狱”内涵、性质、原则的论述。“春秋决狱”是儒家“经权观”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它使儒家的思想融入法律,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序幕。“春秋决狱”的原则是“本其事,原其志”,笔者更强调前者,并以案例加以说明二者之间适用的区别。第三章是对两汉时期“春秋决狱”的适用情形的梳理。笔者以不同的决狱依据为标准,把“春秋决狱”的案例分为三类:经义入律、经义决狱、成例断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9
第一章 决狱依据——《公羊传》  9-20
  第一节 两汉《公羊传》的传授和发展  9-10
    一 《公羊传》的传授  9
    二 董仲舒对《公羊传》的发展  9-10
  第二节 《公羊传》之经权观  10-20
    一 经权观的内涵  10-11
    二 "经"所包含的内容  11-16
      (一) 王道——"大一统"  11-13
      (二) 礼  13-14
      (三) 仁义  14-16
    三 "权"所包含的内容  16-17
      (一) 行专  16-17
      (二) 不以亲亲害尊尊  17
    四 "经""权"关系  17-20
      (一) 经权地位的不平等性  17-18
      (二) 权的适用条件  18-20
第二章 春秋决狱  20-24
  第一节 "春秋决狱"的内涵和性质  20-21
    一 "春秋决狱"内涵  20
    二 "春秋决狱"的性质  20-21
  第二节 "春秋决狱"原则  21-24
    一 本其事  21-22
    二 原其志  22
    三 原则的适用  22-24
第三章 《公羊传》决狱案例  24-36
  第一节 经义入律  24-26
    一 亲亲得相首匿  24-25
    二 诛首恶  25-26
  第二节 经义决狱  26-32
    一 君臣之义  26-28
      (一) 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26-27
      (二) 诸侯不得专地  27
      (三) 讥世卿  27-28
    二 夫妇之义  28
    三 父子之义  28-29
    四 行专  29
    五 善善及子孙 恶恶止其身  29-30
    六 为亲者讳  30
    七 君子大居正  30-31
    八 以功覆过  31-32
    九 诛君之子不立  32
  第三节 成例断案  32-36
    一 卫太子案  32-33
    二 昌邑王案  33-34
    三 赵昭仪案  34
    四 庞参案  34-36
结语  36-37
注释  37-41
参考文献  41-43
后记  43-44

相似论文

  1. 两汉散文序跋研究,I207.6
  2. 循吏与两汉社会,K234
  3. 两汉时期中原人物的地理分布,K234
  4.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K256
  5. 神游宇外 心存仙道,I207.22
  6. 督邮与两汉地方吏治,K234
  7. 以史为鉴—对“春秋决狱”的研究,D924
  8. 试论“春秋决狱”对皇权集权化的平衡,D929
  9. 试论两汉农业生态变迁与生态意识,K234
  10. 影响汉代守边戌卒健康因素的相关研究,K234
  11. 先秦两汉妇女的经济、政治、宗教行为对构建女性文学形象的影响,I207.22
  12. 两汉弘农杨氏家族文学研究,I206.2
  13. 两汉拟骚作品研究,I206.2
  14. “春秋决狱”研究,D929
  15. 两汉辞赋中的隐逸意识,I207.22
  16. 古罗马与两汉洗浴文化比较研究,K126
  17.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K234
  18. 两汉太常研究,K234
  19. 民国春秋学研究,B259.9
  20. 两汉山东诸侯王国研究,K23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