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

作 者: 李静
导 师: 张平宇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空间组织 三江平原垦区
分类号: K9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垦城镇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人口聚居地,是一种特殊的城镇聚落形态。随着农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垦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国农垦区发展的迫切要求。本论文就是针对这一现实的需求,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垦区城镇形成与演变过程、产业结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人口集聚与就业结构等关键要素演变的特征识别;选取了与垦区城镇区位相邻的普通农区城镇富锦市、密山市、萝北县、集贤县以及东部沿海农业大县嘉善县作为对比样本,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法对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与比较;在分析垦区城镇中心职能强度、与区外城镇经济联系强度及核心城镇的辐射范围的基础上,从垦区中心城镇的培育、等级规模多极化以及轴向拓展多元化等角度探讨了三江平原垦区点一轴空间组织模式;并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开放与合作以及城镇化制度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垦区城镇化进程的调控对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1、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垦区城镇化、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空间组织的内涵,系统总结了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开展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分析与评价奠定理论基础。2、阐述了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形成与演变阶段,深入分析了1989-2010年农垦城镇三次产业结构、城镇工业和服务业以及人口集聚与就业结构等关键要素的演变过程及机制,并定性分析了垦区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为确定垦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城镇化空间组织提供依据。3、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垦区城镇区位相邻的普通农区城镇富锦市、密山市、萝北县、集贤县以及东部沿海农业大县嘉善县作为对比样本,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法对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与比较。4、依据中心职能强度的大小把三江平原27个城镇分为3级,基于改进的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了垦区城镇与周围城镇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情况,基于维诺图模型划分了三级核心城镇的辐射范围,并从垦区中心城镇的培育、等级规模多极化以及轴向拓展多元化等角度探讨了三江平原垦区点一轴空间组织模式。5、作为一种以开发农业资源为主的地域,考虑农垦经济的特殊性,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开放与合作以及城镇化制度的创新提出了促进垦区城镇化发展的调控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39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5
    一、 选题背景  11-14
    二、 研究意义  14-1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价  15-34
    一、 城镇化相关研究  15-24
    二、 空间组织相关研究  24-33
    三、 垦区城镇化研究进展  33-34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34-39
    一、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34-35
    二、 研究方案  35-36
    三、 论文特色与创新  36-39
第二章 区域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的基础理论  39-55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  39-42
    一、 城镇化  39-40
    二、 城镇化质量  40-41
    三、 空间组织  41-42
  第二节 主要理论基础  42-53
    一、 城镇化动力机制相关理论  42-47
    二、 空间组织相关理论  47-53
  本章小结  53-55
第三章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分析  55-85
  第一节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的形成与演变  55-64
    一、 开荒建场  56-58
    二、 开发兴场  58-63
    三、 转型发展  63-64
  第二节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64-76
    一、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64-67
    二、 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67-74
    三、 人口集聚与就业结构变化  74-76
  第三节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现状特征  76-83
    一、 不完全的城镇功能,城镇职能较单一  76-79
    二、 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是垦区城镇化主要动力  79-80
    三、 不完善的发育过程,行政动力的外在推动性  80-82
    四、 结构性矛盾明显,体制矛盾突出  82-83
  本章小结  83-85
第四章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评价  85-109
  第一节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85-91
    一、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85-86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86-87
    三、 评价指标选取的步骤与方法  87-88
    四、 指标内涵的界定和作用  88-91
  第二节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  91-96
    一、 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91-92
    二、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2-96
  第三节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96-106
    一、 相对独立性分析  96
    二、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  96-97
    三、 城镇化质量比较分析  97-106
  本章小结  106-109
第五章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空间组织  109-131
  第一节 垦区中心城镇与区外城镇联系  109-116
    一、 城镇中心职能强度  109-112
    二、 经济联系强度  112-116
  第二节 核心城镇的辐射范围  116-120
    一、 断裂点模型  116
    二、 维诺图模型  116-117
    三、 影响范围的划分  117-120
  第三节 点—轴式空间结构组织  120-129
    一、 垦区中心城镇的培育  120-121
    二、 等级规模多极化结构  121-125
    三、 轴向拓展多元化结构  125-129
  本章小结  129-131
第六章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调控对策  131-145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131-136
    一、 持续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131-133
    二、 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133-135
    三、 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打造商贸、旅游等新兴产业体系  135-13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放与合作  136-139
    一、 加强区域整合,创造农垦城镇竞争整体优势  136-137
    二、 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137-139
  第三节 城镇化制度创新  139-144
    一、 改革垦区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城镇管理职能  139-140
    二、 推进企业管理升级  140-142
    三、 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扩大投融资渠道,为加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42-143
    四、 切实完善垦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143-144
  本章小结  144-14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45-151
  第一节 结论  145-149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49-151
参考文献  151-162
成果目录  162-163
致谢  163-164

相似论文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3.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4.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6. 大众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研究,G812.0
  7. 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趋势,F224
  8.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9.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0.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研究,F301
  11. 基于产业发展的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F299.27
  12. 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299.27
  13. 合村并居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F325.4
  1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F323.89
  15. 南昌市新型城镇化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研究,F293.2
  16. 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分析,D921;D922.5
  17. 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对策研究,D631.42
  18. 煤炭城市转型期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F299.2
  19. 基于产业转型的邯郸市峰峰矿区城镇化发展研究,F299.27
  20. 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TU984
  21. 城镇化背景下浙江农村居住环境转换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