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歌舞剧《刘三姐》研究

作 者: 黄培
导 师: 蒲方
学 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专 业: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关键词: 《刘三姐》 彩调剧 戏曲改革 歌剧创作
分类号: J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歌舞剧《刘三姐》在我国歌舞剧的创作中独树一帜,它的出现使我国歌剧中的“歌舞剧”这一类型达到成熟。它经历了从彩调剧到歌舞剧的创编过程,歌舞剧《刘三姐》诞生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之后又出现了在中国电影史上轰动一时的电影《刘三姐》,本世纪以来,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成为广西的文化品牌和商业品牌。歌舞剧《刘三姐》是“刘三姐”创编以来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作品,本文将对歌舞剧《刘三姐》进行综合研究,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描述歌舞剧《刘三姐》的创作过程。概述从“刘三姐”传说到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再到歌舞剧《刘三姐》的创作过程,以此来看歌舞剧《刘三姐》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创作思想。第二章,分析歌舞剧《刘三姐》音乐创作的总体特点,研究音乐在剧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如何塑造中心人物刘三姐的形象。分析音乐在戏剧结构各场的安排,论述民歌在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所发挥的戏剧性作用,研究对唱、合唱在各个场次所起到的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后,对其音乐创作中山歌结合彩调的特点做以阐述。第三章,首先分析歌舞剧《刘三姐》的历史成因,第一,它是沿着黎锦晖开创的区别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新型歌舞剧道路进行创作的,第二,它受到我国广西歌舞小戏彩调的直接影响。第三,歌舞剧《刘三姐》的产生与当时的戏曲改革以及新歌剧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最后,对歌舞剧《刘三姐》的历史地位做出总结和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4-6
绪论  6-9
第一章 歌舞剧《刘三姐》的创作过程  9-19
  第一节 “刘三姐”传说的来龙去脉  9-10
  第二节 彩调剧《刘三姐》的产生过程  10-14
  第三节 歌舞剧《刘三姐》的诞生  14-19
第二章 歌舞剧《刘三姐》音乐创作的总体特点  19-43
  第一节 歌舞剧《刘三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9-29
  第二节 音乐在戏剧结构各场的安排  29-39
  第三节 山歌与彩调的结合  39-43
第三章 歌舞剧《刘三姐》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43-49
  第一节 歌舞剧《刘三姐》的历史成因  43-46
  第二节 歌舞剧《刘三姐》的历史地位  46-49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录  54-60
  附录一:歌舞剧《刘三姐》相关资料  54-55
  附录二:访谈录  55-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民歌传播的仪式论,J607
  2. “印象·刘三姐”与社区经济文化变迁,F592.7
  3.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4. 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及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研究,J832
  5. 试论十七年时期易俗社的戏曲改革,J80
  6. 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I207.3
  7.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调查与研究,J809.2
  8. “三并举”戏曲剧目政策研究,J809.2
  9. 一座典型的金桥,I207.34
  10. 红色神话演绎之路,J809.2
  11.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戏曲研究,J809
  12. 历史的再审视-1956年《琵琶记》大讨论研究,J809
  13. 浅析歌剧《白毛女》片段《杨白劳》唱段的艺术处理,J616
  14. 基于旅游者行为分析的旅游业态创新研究-以“印象·刘三姐”为例,F592
  15. 民歌传唱与文化书写,J607
  16. 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J609.516
  17.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G124
  18. 歌剧《江姐》音乐戏剧性研究,J822
  19.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初探,F592
  20. 旅游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学生存空间的拓展和传承,I207.9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歌舞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