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尖锐湿疣与其亚临床感染的HPV-DNA分型和临床病理分析

作 者: 严文杰
导 师: 黄熙
学 校: 桂林医学院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外阴 尖锐湿疣 亚临床感染 HPV型别
分类号: R752.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典型尖锐湿疣(CA)与尖锐湿疣HPV亚临床感染(SPI)在HPV-DNA型别、组织病理形态特点的比较分析,探讨:①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的病理形态特征,并与典型CA进行比较。②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中HPV型别的情况,并与典型CA进行比较。③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组织病理特点与不同类型HPV型别(低危型和高危型)的关系。④尖锐湿疣SPI的诊断。方法:1.按照卫生部防疫司2000年颁布的CA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性病门诊初诊的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具有典型CA临床表现的患者(均未经治疗)进行醋酸白实验初筛,确定疑似尖锐湿疣SPI病例80例。2.所有病例在典型CA皮损、疑似尖锐湿疣SPI皮损,分为A、B二组。二组活检组织均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和PCR-反向斑点杂交实验。3.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 80例疑似尖锐湿疣SPI皮损活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4例(5%)具有典型CA病理改变;71例(88.75%)病理表现为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其中有诊断性挖空细胞67例,可疑挖空细胞4例;5例(6.25%)病理改变为上皮细胞轻度增生,其中2例见可疑挖空细胞,3例未见挖空细胞。对确诊的71例尖锐湿疣SPI的组织病理进行分析,可见与典型CA组织病理的不同之处在于①无明显外生乳头现象,棘层肥厚、棘细胞增生不明显,分布均匀;②挖空细胞不典型,其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挖空细胞数目较少。③挖空细胞数目较典型皮损明显减少,对二者采用半定量分级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 < 0.05。2. 80例典型CA标本中HPV-DNA型别阳性者为80例,检出各种HPV-DNA型别合计110个。80例疑似尖锐湿疣SPI标本中HPV-DNA型别阳性者为75例(93.75%),检出各种HPV-DNA型别合计105个。阳性型别为HPV6、11、16、18、42、43、58、59型别,其中HPV16型阳性者12例(11.43%),HPV58型阳性者9例(8.57%)。71例确诊的典型CA合并尖锐湿疣SPI中,对上述阳性型别在典型CA和SPI皮损中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P值均> 0.05。3. 71例确诊的典型CA合并尖锐湿疣SPI中,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皮损中HPV低危型别和高危型别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二者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HPV感染类型比较,单一感染之间P<0.05;二重感染之间P>0.05;多重感染之间P<0.05。4. 71例确诊的尖锐湿疣SPI中Ⅰ、Ⅱ型挖空细胞与低危、高危HPV型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危HPV型别感染者标本中Ⅱ型挖空细胞明显。结论:1.本研究提示尖锐湿疣SPI在病理改变上与典型CA存在差异,可认为是典型CA的一个轻型表现,病理特点以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为主,有挖空细胞存在,且挖空细胞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SPI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发现桂林地区引起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的HPV型别有HPV6、11、16、18、42、43、58、59型别,其中HPV16、58型别呈现上升趋势;尖锐湿疣SPI与典型CA在HPV-DNA型别感染种类上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引起尖锐湿疣SPI和典型CA的HPV-DNA型别上不存在型别差别,仅是在临床表现上有差异。3.HPV低危或高危型别感染在引起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上无差别,而其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存在的量有差别,而二重感染之间无差别。4.HPV-DNA低危型别和高危型别感染导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不同,高危型别感染中Ⅱ型挖空细胞更为明显,应引起临床重视。5.本研究认为尖锐湿疣SPI的诊断应以醋酸白试验为基础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PV的核酸(DNA或RNA)。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10-11
前言  11-12
1 材料与方法  12-19
  1.1 实验材料  12
  1.2 主要实验试剂  12
  1.3 主要实验仪器  12-13
  1.4 试验方法  13-19
2 结果  19-34
  2.1 一般情况  19
  2.2 醋酸白试验结果  19-20
  2.3 活组织病理结果  20-21
  2.4 尖锐湿疣及疑似尖锐湿疣SPI 的HPV-DNA 型别检测结果  21-24
  2.5 尖锐湿疣SPI的确定  24-25
  2.6 典型尖锐湿疣及其SPI组织病理特点的比较  25-27
  2.7 典型尖锐湿疣及其SPI的HPV-DNA型别比较  27-31
  2.8 尖锐湿疣SPI的病理形态与HPV-DNA不同型别之间的关系  31-34
3 讨论  34-38
  3.1 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34
  3.2 尖锐湿疣SPI与典型CA组织病理的差异  34-35
  3.3 典型CA 与尖锐湿疣SPI 的HPV 型别之间的联系  35-36
  3.4 外阴尖锐湿疣 SPI 病理形态与 HPV-DNA 型别的相关性  36-37
  3.5 尖锐湿疣 SPI 的诊断方法评价  37-38
4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2
综述  42-51
  参考文献  48-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76例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研究,R752.53
  2. 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R752.53
  3.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微卫星DNA改变,R737.33
  4. HPV16型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R737.35
  5.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治疗,R711.3
  6. 肝肾阴虚型外阴硬化性苔藓与KI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R275.9
  7. 三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妊娠伴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意义,R714.2
  8. Toll样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R752.53
  9. 探讨TGFβ1、TGFβRⅡ、p27及CyclinE在C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R752.53
  10. MMP-1、TIMP-3和IGF-1在尖锐湿疣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R752.53
  11. 子宫颈腺癌hTERC基因、HPV型别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应用价值,R737.33
  12. 外阴硬化性苔藓与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的研究,R711.72
  13. 中药外用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观察,R271.9
  14. 王秀霞教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经验总结,R271.9
  15.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整合素抗体抑制尖锐湿疣复发的初步研究,R759
  16. 精子相关抗原-9在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5
  17. 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局部相关细胞因子变化,R711.3
  18. 孕足月RVVC孕妇阴道上皮和胎盘组织中TLRs的表达研究,R714.2
  19.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和IL-23的检测与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研究,R711.3
  20. 清热止带汤治疗湿热体质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71.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皮肤病学 > 病毒性皮肤病 > > 尖锐湿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