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语用标记价值论的角度看双关的语用研究

作 者: 袁芳
导 师: 谢先泽; 罗润田; 段成; 阎黎明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双关 语用研究 标记理论 语用标记价值论
分类号: H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英语双关和汉语双关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史。双关就是利用词的读音和多义来表达两层意思: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由于双关具有使语言简洁含蓄,生动有趣,幽默讽刺的功能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他们对双关进行了系统地定义和分类。双关的研究逐渐扩展到语言学的其它方面。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格,国内外对双关的研究在修辞层面较为成熟,虽然近年来,也有在语用方面的研究,但都还有较大的深化和细化空间。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由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音位对立问题时首先提出来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众多的语言学家对标记理论进行研究,标记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研究范围也迅速扩展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如音系、形态、语义、语用等各个语言领域,但在语用层面的研究和运用还比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标记理论才逐渐开始吸引国内学者的目光。从那以后,一大批的学者和语言学家都为标记理论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侯国金尝试性的将传统标记理论发展成为语用标记价值论。语用标记价值论只探讨与语用原则(关联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相关的标记特征。现在单独研究标记理论和双关的文献资料较多,但很少有运用标记理论对双关进行解读和研究的。大量论文资料运用一些语用原则来研究双关,但它们中很少有与标记理论联系起来的。由于标记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所以更应该被用来对存在隐含话语意义的双关进行解读。侯国金将标记理论发展成为语用标记价值论,形成了关联-不关联标记模式,直接-间接标记模式,礼貌-不礼貌标记模式和合作-不合作标记模式。语用标记价值论能从语用的角度去更好地研究语言现象,其中也包括双关。本文正是基于这四种语用标记模式对双关进行解读,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双关,使双关的语用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全文目录


Acknowledgments  4-5
Abstract  5-7
摘要  7-8
Contents  8-10
Introduction  10-12
Chapter 1 An Introduction of Puns  12-30
  1.1 Definitions of Puns  12-13
  1.2 Classifications of puns  13-24
    1.2.1 Classifications of English puns  14-19
    1.2.2 Classifications of Chinese puns  19-24
  1.3 Rhetorical Perspective  24-27
    1.3.1. Research Review  24-27
    1.3.2 Limitations of Rhetorical Research  27
  1.4 Pragmatic Perspective  27-30
Chapter 2 Pragmatic Markedness Hypothesis  30-48
  2.1 An Overview of Markedness Theory  30-32
  2.2 Pragmatic Markedness Hypothesis  32-48
    2.2.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ypothesis  32-34
    2.2.2 Different Markedness Models  34-48
      2.2.2.1 Relevant-Irrelevant Markedness Model  34-37
      2.2.2.2 Direct-Indirect Markedness Model  37-40
      2.2.2.3 Polite-Impolite Markedness Model  40-43
      2.2.2.4 Cooperative-Uncooperative Markedness Model  43-48
Chapter 3 Puns in Pragmatic Markedness Hypothesis  48-74
  3.1 Puns in Relevant-Irrelevant Markedness Model  48-56
    3.1.1 The Contents of Relevant-Irrelevant Markedness Model  49
    3.1.2 Examples and Interpretations  49-54
    3.1.3 Processing Model  54-56
  3.2 Puns in Direct-Indirect Markedness Model  56-60
    3.2.1 Contents of Direct-Indirect Markedness Model  56
    3.2.2 Examples and Interpretations  56-59
    3.2.3 Processing Model  59-60
  3.3 Puns in Polite-Impolite Markedness Model  60-66
    3.3.1 Contents of Polite-Impolite Markedness Model  61
    3.3.2 Examples and Interpretations  61-65
    3.3.3 Processing Model  65-66
  3.4 Puns in Cooperative-Uncooperative Markedness Model  66-74
    3.4.1 Contents of Cooperative-Uncooperative Markedness Model  66-67
    3.4.2 Examples and Interpretations  67-71
    3.4.3 Processing model  71-74
Conclusion  74-78
Bibliography  78-79

相似论文

  1. 电话、短信、传销等诈骗言语行为研究,H13
  2.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H15
  3. 论《红楼梦》中双关语的翻译,H2
  4. 英汉学习词典中名词数的语法信息处理方式研究,H314
  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双关语研究,H313
  6. 苏轼诗词英译风格研究,I046
  7. 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解读双关语翻译,H315.9
  8. 标记理论在主谓一致研究中的应用,H319
  9. 广告双关的概念整合研究,H052
  10. 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J522
  11. 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H315.9
  12. 从歧义角度研究英语双关语的形成及运用,H313
  13. “老”=“old”?-“老”字的标记性及其中英文社会认同研究,H0-05
  14. 标记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影响的研究,G633.41
  15. 人物报道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及共性研究,H313
  16. 汉语双关辞格的建构与应用研究,H15
  17.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双关语认知过程及语用功能分析,H030
  18. 乡镇中学教师语文课堂语码转换动机研究,G633.3
  19. 广告双关语的图形背景分析及其文体效应,H05
  20. 双关的显隐性表述推理分析,H05
  21. 英语双关语生成理解机制的认知语用研究,H3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义、词汇、词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