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吴语塞音声母的声学和感知研究-以上海话为例

作 者: 王轶之
导 师: 陈忠敏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上海话 塞音声母 浊塞音 声学 感知
分类号: H1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北部吴语上海话音系中的三套塞音声母——全清、次清、全浊声母为研究对象,详细深入地测量分析与声母相关的声学参量,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这些声学参量之间的异同,并在声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感知实验以考察它们在感知上的作用,最后总结出吴语塞音声母在声学和感知上的区别性特征。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回顾吴语塞音声母的研究历史;提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研究背景和现状。本章从声学、感知和分类标准三方面介绍塞音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三章.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声学研究。本章详细测量和分析上海话音系中三套塞音声母在两字组前字和后字位置上的声学参数,并使用统计学中的基本方法比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字组的前后字位置上,全清、全浊跟次清声母的VOT有显著差异;全清、次清跟全浊声母的后接元音的起始基频有显著差异。2.在两字组前字位置上,全清、次清跟全浊声母的基频有显著差异。3.在两字组的后字位置上,全清、次清跟全浊声母的相对持阻时长有显著差异。第四章.上海话清浊塞音声母的感知研究。在第三章声学研究的基础上,本章设计了三大块实验以考察几个重要声学参量在感知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两字组的前字位置,后接元音的声调是人们区分全清、全浊声母的主要线索。2.在后字位置,持阻时长和声调都是区分两者的线索,但持阻时长更加重要。第五章.结论。总结声学和感知实验的结果。1.全浊声母在词首、词中位置上没有声学上的一致性,但在感知上却认为它们是一类。也即人们都将它们感知为浊音。2.三套声母的区别性声学特征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前字位置,VOT和后接元音的基频能将三套塞音有效分开;后字位置,VOT和持阻时长也能有效区分它们。这种区分不但有声学上的支持,而且也有感知上的支持。本研究的创新在于:1.提出了测量相关声学参数,这些参数包括VOT、持阻时长、元音共振峰等。也提出了关键参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和标准。修正了王士元和沈钟伟实验中关于清浊塞音持阻时长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提出相对持阻时长,即塞音的持阻时长与整个音节之比,更能准确地表现声母的声学特性。数据的准确保证了最后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其他方言的声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准则;2.使用统计学中散点图、平均值和标准方差、方差分析的方法全面地分析比较三套声母相关声学特征的异同,首次发现两字组前后字位置上,全浊塞音声母后接元音的起始基频都显著低于全清和次清的。3.感知实验包括了塞音声母在两字组前字和后字的感知实验,如此深入细致对吴语声母的感知实验尚属首次;实验发现声调不仅对前字位置的清浊感知,也对后字位置的声母清浊感知起作用;第一次提出持阻时长在后字位置声母清浊感知的重要作用。4.提出语音的分类要兼顾声学和感知。本研究为吴语塞音声母的研究填补了声学尤其是感知上的空白,为方言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

全文目录


致谢  6-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目次  11-13
第一章 引言  13-17
  1.1 绪论  13-14
  1.2 问题  14-16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6-17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现状  17-27
  2.1 引言  17
  2.2 塞音的发音特征和声学特点  17-20
  2.3 塞音的声学参数和感知研究  20-25
    2.3.1 声学参数  20-23
    2.3.2 塞音感知线索的相关研究  23-25
  2.4 塞音的分类标准  25-26
  2.5 总结  26-27
第三章 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声学研究  27-65
  3.1 引言  27
  3.2 上海话音系  27-28
  3.3 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  28-35
  3.4 实验  35-61
    3.4.1 话语  35-36
    3.4.2. 发音人  36
    3.4.3 方法和过程  36-37
    3.4.4 结果和分析  37-61
  3.5 讨论  61-65
第四章 上海话塞音清浊声母的感知研究  65-113
  4.1 引言  65-67
  4.2 感知实验一  67-98
    4.2.1 实验设计  67-68
    4.2.2 刺激声  68
    4.2.3 研究对象  68-70
    4.2.4 实验  70-97
    4.2.5 进一步的讨论  97-98
  4.3 感知实验二  98-111
    4.3.1 引言  98
    4.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98-111
  4.4 结论  111-113
第五章 上海话塞音声母的区别特征和分类标准  113-118
  5.1 引言  113
  5.2 相关问题的讨论  113-116
    5.2.1 问题一  113-116
    5.2.2 问题二  116
  5.3 总结  116-118
第六章 结论  118-119
参考文献  119-121
附录一  121-124
附录二  124-127
作者简历  127

相似论文

  1.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2.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3. 声学计算机键盘原理研究与实现,TP334.23
  4. 员工组织仪式文化感知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B849
  5. 企业形象、服务质量、购后行为的关系研究,F274;F224
  6. 基于两层模型研究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F274
  7.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8. 服务接触中刻板印象对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F719;F224
  9.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协同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TN925
  10. 快递企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对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F259.23;F224
  11. 绩效薪酬模式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F272.92
  12. 《管子》阴阳五行思想对组织认同感知途径构建的启示,F272.92
  13. 认知无线电中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TN925
  14.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径信道估计及其研究,TN925
  15. 基于混沌和分形的两类图像处理算法,TP391.41
  16. 非营利组织感知绩效对个人捐赠行为影响研究,F224
  17. 涉入水平与品牌转换: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F224
  18. 服装价格折扣形式对促销效果影响研究,F274;F224
  19. 品牌形象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F224
  20. 杭州女大学生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F426.86;F224
  21. 网络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与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研究,F724.6;F22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吴语(江浙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