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韩国语语尾“(?)”的认知分析及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

作 者: 孟劲飞
导 师: 南日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亚非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语尾“(?)” 认知分析 原型理论 隐喻理论 对应研究
分类号: H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韩国语语尾“(?)”通常被定义命名为“过去时制语尾”,同时又可以表示多种“体”的意义。这与汉语时体表达范畴迥然不同,因此给母语为汉语的韩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困难,同时也成为了中韩互译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为了便于韩语学习者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使用“(?)”,减少中韩互译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撇开以往直接将“(?)”定义为“过去时制语尾”而展开对比研究的传统思路,而是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层面对“(?)”使用过程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的产生理据以及相互问的关联性进行认知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在汉语中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并通过所阐明的几种对应关系对前文所论述的关于“(?)”的认知分析结论和韩汉关于时间认知方式的差异等问题进行反面论证。本文共分为以下几章: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以及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对韩国语语尾“(?)”进行了认知分析。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韩国语语尾“(?)”的本体论研究和对比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的范畴划分及其意义表述上却至今未有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论述。因此,本章通过搜集分析各类语法著作,对韩国语语尾“(?)”的意义进行梳理,然后利用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阐述了“(?)”的原型意义和其他意义。在通常情况下“(?)”被看作具有表达“未来完了”的特殊意义,然而本章利用时间-空间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做出简要分析,最终对“(?)”的意义及其关联性进行分类总结。第三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韩国文学作品《(?)》中的例句进行统计,论证了韩国语语尾“”(?)与汉语“了、着、过”等助词的对应关系的不典型性,同时也阐明了韩国语语尾“(?)”在汉语中的其他主要对应关系,最后从认知语言学以及传统语法形态论角度对韩中各种对应关系进行了阐释。最后一章为结论,综合全文,提炼观点,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阐析,并指出文中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目录  10-11
正文  11-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  45

相似论文

  1. 新闻标题中隐喻的认知研究,H15
  2. 俄语学习中时间词汇的认知研究,H35
  3. 日语委婉语的认知理论研究,H36
  4. 原型理论下汉语通用称谓语的语义裂变现象分析,H136
  5. 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H15
  6. 汉语多义词教学方法研究,H195
  7.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研究,H315
  8. 语篇衔接与连贯机制的认知解读,H052
  9. 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G633.41
  10. A Cognitive Study of the Polysemic Simple Present Tense,H314
  11.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研究,H030
  12. 对曹禺话剧文集对话中照应修正的认知分析,H13
  13. 英文药品说明书中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H314
  1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与对策,G633.41
  15. 从原型理论审视双解词典的词目排列和释义,H06
  16. 中国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隐喻研究,H15
  17. 文学作品中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分析,H146
  18. 基于原型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H319
  19.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绰号翻译方法的研究,H315.9
  20. 奥运背后的不同声音,G229.712
  21. 方位隐喻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H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 朝鲜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