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治语篇人际意义的批评话语分析-以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作 者: 郜媛
导 师: 刘泽权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人际意义 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美国国情咨文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分类号: C9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及其相关理论为依托,以美国国情咨文(以下简称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英文版本为范本并建立语料库,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从语气、情态、语法隐喻、人称代词、转述引语、词汇特征等方面分析报告性政治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及其异同,以期探讨语体性质相似的语篇背后政治体制、潜藏的权力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国情咨文的人际功能更加显化,具体表现在:1.语气:咨文使用多种语气来实现话语功能,如陈述句、祈使句及少数疑问句,报告除结尾部分使用号召性祈使句以外,均使用陈述句;2.情态:两种语篇中中值情态动词均占据绝对优势,但咨文中高、低值情态动词使用比例高于报告;咨文中存在大量语法隐喻,表明咨文的情态表述更具主观性,较多的体现了演讲者本人的态度,而报告则极少出现表达演讲者个人态度的情态,更加具有客观性;3.人称代词:两种语篇中,第一人称复数WE出现的频率均最高,但咨文除WE以外还有大量I,YOU等其他人称,报告中却少有出现;4.转述引语:咨文存在大量转述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而报告中极少存在引语;5.词汇特征:咨文词汇强调国家的概念、人的因素以及演讲者地位;报告则更强调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特点。本文得出的结论为,美国政治制度中权力的制衡是影响其国情报告即咨文中人际意义显化的主要原因,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差异的背后隐藏的是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本文将对提高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语言批判意识、促进批判性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Contents  8-10
Abbreviations  10-11
List of Tables  11-12
List of Figures  12-13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3-17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3-14
  1.2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ower and Ideology  14-15
  1.3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15
  1.4 Research Questions  15-16
  1.5 The Layout of this Paper  16-17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7-23
  2.1 Studies on CDA  17-19
    2.1.1 Overseas Studies on CDA  17-18
    2.1.2 Domestic Studies on CDA  18-19
  2.2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Interpersonal Meaning  19-20
  2.3 Methodology adopted by CDA  20-23
Chapter 3 Research Design  23-29
  3.1 Data Collection and its Criteria  23
  3.2 Data Analysis and its Tool  23-24
  3.3 Dimension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24-29
    3.3.1 Mood  24-25
    3.3.2 Modality and Modal Verb  25
    3.3.3 Grammatical Metaphor  25-26
    3.3.4 Personal Pronoun  26-27
    3.3.5 Reported Speech  27
    3.3.6 Lexical Classification  27-29
Chapter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29-69
  4.1 Mood  29-35
    4.1.1 Interrogative Mood  30-31
    4.1.2 Imperative Mood  31-35
  4.2 Modal Verbs in SUA and GWR  35-39
  4.3 Grammatical Metaphor  39-49
    4.3.1 Metaphor of Mood  39-41
    4.3.2 Metaphor of Modality  41-49
  4.4 Personal Pronouns  49-60
    4.4.1 First Person Plural We  50-53
    4.4.2 Second Person Singular /Plural YOU  53-56
    4.4.3 First Person Singular I  56-60
  4.5 Reported Speech  60-62
  4.6 Lexical Classification  62-66
  4.7 Analysis of Social Context  66-69
Chapter 5 Conclusion  69-73
  5.1 Main finding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69-70
  5.2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practice  70-71
  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71
  5.4 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s  71-73
References  73-80
Acknowledgements  80-81
作者简介  81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3.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4.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5. 改写理论视角下对林纾译本《迦茵小传》的研究,I046
  6. 论沃勒斯坦自由主义批判理论,B089.1
  7. 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看《圣经》不同汉译本的翻译,I046
  8. 从Red Star over China四个中译本看意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I046
  9. 关于奥巴马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H315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11. 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61
  12. 亚文化视阈下“养娃族”现象分析,G206
  13. 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H059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语篇人际意义的构建,H052
  15. 英文旅游广告人际意义研究,H315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提升研究,D61
  17. 对《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涉华社会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H052
  18. 牛仔裤广告符号研究,H052
  19.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20. 新闻语篇信息突显及意识形态动因的认知语言学研究,H052
  21. 互联网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B03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个人(社会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