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岘山社研究

作 者: 黄晓娜
导 师: 郑礼炬
学 校: 漳州师范学院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明代 岘山社 湖州府 文学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人结社历来就被古代士大夫所推崇,在明代,结社活动可谓达到了空前兴盛的阶段,尤以江浙一带最为繁荣,岘山社便是在这一潮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强大的阵容、前后绵延时间之长令人兴叹。明代浙江的进士数量为全国之冠,岘山社群体正是集中在明代浙江湖州府地域内,社内成员多数是进士出身,都有在朝为官的经历。他们修官林下,聚集在一起饮酒赋诗,徜徉于湖州一地的山水名胜,流连往返与友人间的诗酒酬唱,他们大多有一脉相承的师承渊源,兄弟、父子、姻亲、挚友等紧密关系的连结,在交流中身受其影响。岘山派的崛起对当时江南一地的士大夫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影响。本文的研究视角就是以浙江湖州流域内的岘山社作家群体为中心,在充分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岘山社文人结社活动做一番梳理,进一步描述出社团内的组织活动特点,由于前后跨度时间较长,遂将他们的结社分期划分为正德、嘉靖、万历三个不同的时期,力求对每一个入社会员都作出全面展示,汇辑和描述出作家的生平背景和文集著作,对他们的文集著作进行整理、汇总。并把他们的文学创作与结社活动联系起来考察,力求展现出岘山社结社群体的整体风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8
前言  8-12
第一章 明代岘山结社的分期与发展演变历程  12-31
  第一节 “岘山”考释及简述岘山社发展渊源  12-13
  第二节 正德嘉靖年间的岘山社活动与成员考证  13-26
  第三节 万历后期的逸老续社活动与成员考证  26-31
第二章 明代岘山社结社的基本特点  31-36
  第一节 地域分布特点  31
  第二节 岘山社的组织活动特点  31-36
第三章 岘山社成员及社内关系  36-76
  第一节 岘山社成员的构成及生平背景  36-59
  第二节 岘山社成员间的往来交游关系  59-64
  第三节 岘山社成员与前后七子的倡和情况  64-69
  第四节 与明代其它文人的交游倡和情况  69-71
  第五节 岘山社成员理学与心学渊源关系  71-76
第四章 岘山社群体的文学创作及影响  76-85
  第一节 隐逸情怀的抒发  76-77
  第二节 悠游林下的闲适  77-78
  第三节 怡老之乐的表达  78-80
  第四节 雅集社图的题咏  80-85
明代岘山社作家著述一览表  85-88
参考文献  88-90
后记  90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3.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4.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5.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6.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7. 《拯救溺水鱼》:突破族裔界限的尝试,I712.074
  8. 明清时期史学与文学文献中的秦良玉形象,I206.2
  9. 哈萨克英雄叙事长诗《阿布赉》的文化解读,I207.9
  1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G122
  11. 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I01
  12. 初唐文人乐府诗研究,I207.22
  13. 从Red Star over China四个中译本看意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I046
  14. 白居易忠州诗研究,I207.22
  15. 论完颜亮的创作与金初文学关系,I206.2
  16.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17. 明代西宁卫研究,K248
  18. 萨特想象理论的美学意蕴,B83-0
  19.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20.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21.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