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鲁迅与孙昌涉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对比研究

作 者: 纪登平
导 师: 丁凤熙
学 校: 烟台大学
专 业: 亚非语言文学
关键词: 存在主义 人际关系 孤独 绝望 反抗 比较研究
分类号: I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近在咫尺,两国人民都在创造各自国家辉煌文明的同时,不断给对方许多有益的影响。随着1992年中韩建交,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这就为我们研究两国的文学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将从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及作品的分析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鲁迅和孙昌涉小说的比较研究来,进而阐明两位作家小说作品中蕴含的浓厚的存在主义倾向,同时,以此为中心试图找出具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中国和韩国都是通过日本或西方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社会,同时,列强的侵略也加速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大量传入,不断冲击着中韩两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体系。同时,在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两国人民都肩负着抵御侵略,恢复国家独立自主的历史使命。从个人经历来看,鲁迅和孙昌涉都幼时丧父,成长过程遭遇种种挫折。在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的小说中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存在主义的倾向。另外,上述的共同点也为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提供了依据。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共分为三小节进行论述。第一节是对存在主义及存在主义文学概念的简单介绍。第二节是本文用到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存在体验-孤独,自由选择-变形反抗.。第三节结合第二章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以及第二节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具体的作品比较得出鲁迅和孙昌涉的存在主义共同点及相同点并阐明了原因。具体表现在:两位作家都把人类作为孤独的个体来刻画,以及他们在绝望中都采取了变形的反抗方式,但不同的是对于孤独体验,鲁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来体现孤独的,而孙昌涉则通过人与人之间感情缺失来体现;在反抗方面,鲁迅采用了自我欺瞒和屈服的方式来表现人类的存在意志,而孙昌涉则是选择了憎恶他人,疏远他人来实现自我选择的自由。希望本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两位作家的文学实践及创作方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两位作家作品,从而进一步确认他们在各自国家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全文目录


外文摘要  4-6
内容提要  6-7
目录  7-8
正文  8-46
参考文献  46-48
附录  48-50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3.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4.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5.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6. 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I712.074
  7.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8.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9. 萨特伦理两难问题研究,B82
  10.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11. 人教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比较研究,G633.3
  12. 河南省新乡市中学学校美术教学和校外美术教学的比较研究,G633.955
  13. 绝望中的希望,I712.074
  14. 日常交际中话语的空间性研究,H0-05
  15. 从为承认而斗争到多元正义构想,B089.1
  16. 唐宋山水诗境界与山水画意境比较研究,I207.22
  17.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8. 灵魂的失明与再生,I552.074
  19. 提升职业高中生幸福感的策略及研究,B844.2
  20.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G521
  21. 《绝望主妇》中副语言与会话隐含研究,H31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