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作 者: 王超
导 师: 周春奎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白质损伤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 Ephrin-B3
分类号: R743.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当今社会的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y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 MAIFs)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中的神经纤维生长抑制剂,包括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 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 OMgp),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out-growthinhabitor-A, Nogo-A)及近年发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B3(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 cellular receptor interactingproteins-B3, Ephrin-B3)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髓鞘的形成、维持髓鞘的完整性、抑制轴突的再生。Ephrin-B3表达于少突胶质细胞,而少突胶质细胞是组成白质的主要细胞,参与白质轴突髓鞘的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Ephrin-B3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治。实验方法: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的3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头颅CT图像和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依据出血量分为少、中、大量出血三组(少量出血组<20ml、中量出血组20ml~40ml、大量出血组>40ml),并于入院第3d复查头颅CT;分别于发病第1d、第3d、第7d和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采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中不同时间点Ephrin-B3的浓度。应用统计学分析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血清中Ephrin-B3浓度有无差异以及神经缺损程度情况。实验结果:1.脑出血组患者发病第1d血清Ephrin-B3的含量即开始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3d时升至最高,与发病第1d、第7d、第14d相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7d与第14d时含量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脑出血组患者发病第1d,大量出血组血清Ephrin-B3含量(5.507±1.543) ng/mL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1.488±0.857) ng/mL,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患者发病第3d,大量出血组血清Ephrin-B3含量(7.968±0.560) ng/mL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2.870±1.121)ng/mL,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出血量患者第1d血清Ephrin-B3含量与出血量分别呈正相关(r=0.911,P<0.01, r=0.979,P<0.01, r=0.941,P<0.01)3.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点血清Ephrin-B3含量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35, P<0.01;r=0.7436, P<0.01;r=0.4572, P<0.05;r=0.4145, P<0.05)。NIHSS评分越高,血清Ephrin-B3含量越高。脑出血患者第3d NIHSS评分与血清Ephrin-B3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r=0.7436, P<0.01)。实验结论:1.脑出血患者血清Ephrin-B3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发病第3d时到达高峰,以后下降。其含量与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呈正相关。2.脑出血患者血清Ephrin-B3含量与NIHS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其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紧密的关系。3. Ephrin-B3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白质损伤的发生,有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后白质损伤程度的血清指标之一。

全文目录


前言  4-6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英文缩略词  13-14
第1章 绪论  14-16
第2章 综述  16-21
  2.1 Ephrin-B3 的生物学特性  17-18
    2.1.1 Eph 及 Ephrin-B3 的概念  17
    2.1.2 Ephrin-B3 的受体及其作用  17-18
    2.1.3 Ephrin-B3 的表达特点  18
  2.2 Ephrin-B3 与脑出血后白质损伤可能的关系  18-20
    2.2.1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白质的病理改变及损伤机制  18-19
    2.2.2 Ephrin-B3 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19-20
  2.3 问题与展望  20-21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21-24
  3.1 研究对象  21-22
    3.1.1 脑出血组的选择、资料收集及分组  21
    3.1.2 对照组的选择  21-22
  3.2 仪器与试剂  22
    3.2.1 实验用主要仪器  22
    3.2.2 实验用试剂  22
  3.3 血清中 Ephrin-B3 含量的测定  22-23
    3.3.1 血清的备置  22
    3.3.2 实验方法  22-23
    3.3.3 结果  23
  3.4 神经功能与早期预后评定  23
  3.5 统计学处理  23-24
第4章 结果  24-28
  4.1 各组间性别、年龄的比较  24
  4.2 血清 Ephrin-B3 水平动态变化  24-25
  4.3 血清 Ephrin-b3 水平与脑出血量的关系  25-27
  4.4 血清 Ephrin-B3 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27-28
第5章 讨论  28-34
  5.1 脑出血后的白质损伤  28-29
  5.2 脑出血白质损伤后 Ephrin-B3 的表达  29-31
  5.3 脑出血后血清中 Ephrin-B3 水平的动态变化  31-34
第6章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9
附表  39-45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5-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对照研究,R651.11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影响,R743.34
  3.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肿周边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究,R743.34
  5. 高血压脑出血后外周血CD34+、CD166+与白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R743.34
  6.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7. 尿激酶作用时间对兔脑出血后定向血肿清除及其周围HO-1表达的影响,R743.3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743.3
  9. NF-κB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后自噬及细胞死亡的影响,R743.3
  10. RhEPO对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及神经再生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R722.19
  11. 尿激酶浓度改变对兔脑出血血肿及血肿周围HO-1表达的影响,R743.34
  12. 不同浓度尿激酶溶解兔脑血肿对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R743.3
  13. 脂肪干细胞侧脑室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R743.3
  14. 幕上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R651.1
  15. 新型Nogo受体拮抗剂A3NEP1-40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R651.2
  16.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的分析,R743.34
  17.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MMP-9、TIMP-1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R965
  18.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减轻作用及机制研究,R743.34
  19. Gas 6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743
  20. 脑出血与血脂关系的探讨,R743.34
  21. 脑出血后心肌酶谱变化研究,R743.3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脑出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