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人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作 者: 何梦龙
导 师: 李孝建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烧伤整形外科学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脓毒症 Logistic回归分析 治疗
分类号: R6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炎性等产物刺激引起的过度炎症反,造成组织破坏和脏器功能受损。若继续发展,可引起脓毒症休克并序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DS)最终导致死亡。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800万患者并发脓毒症,并且以1.5%的速率增长,其医疗耗费高达167亿美元。在欧洲每年估计有15万人死于脓毒症,美国每年有75万例脓毒症患者,约21.5万人死亡。有学者推算,我国每年可能有300万例患者发生脓毒症,死亡率高达33%。目前,脓毒症已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鉴于此,2002年10月由多个医学组织共同签署了《巴塞罗那宣言》,即所谓的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旨在呼吁人们加强对脓毒症的重视,以期达到降低脓毒症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目的。目前,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及由此引发的MODS,仍是危重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学者曾对657例烧伤面积>30%的患者做了回顾性分析,并发脓毒症占36.4%,MODS的发病率为12.8%,MODS导致的死亡占60%;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也报道,烧伤面积80%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以上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为全身性感染。美国辛辛那提烧伤中心报告,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病例中约70%~80%是由于全身性感染导致。现今,对烧伤脓毒症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加之脓毒症发病迅猛,若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及MODS,则治疗非常困难、预后恶劣。因此,在治疗严重烧伤时,如何防治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影响烧伤脓毒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期进一步寻找烧伤脓毒症的综合防治方法,更有效地防治烧伤脓毒症。研究目的收集2003年~2011年期间418例成人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流行病学特点、脓毒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脓毒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脓毒症的发病率、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控制、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病率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重病区重度成人烧伤病例484例,符合纳入标准病例418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TBSA)、Ⅲ°面积、受伤原因、入院时间、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首次手术时间,及脓毒症、MODS的发生情况、患者死亡率、死亡原因、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报道,选择8个可能影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的因素:年龄(X1)、性别(X2)、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X3)、Ⅲ°面积(X4)、吸入性损伤(X5)、受伤原因(X6)、入院时间(X7)、首次手术时间(X8)、脓毒症为Y。将8个可能诱发创面脓毒症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为了消除混杂因素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各单因素对烧伤脓毒症的影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不同时期治疗措施不同,将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病例分为2003年~2006年治疗阶段(A组)和2007年~2011年治疗阶段(B组)两组。对重度烧伤病例进行筛选配对,比较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变化对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病率、脓毒症患者治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全部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变量进行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标准α=0.05,剔除方程标准α=0.1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留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因素确定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后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检验方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18例成人重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被纳入本组研究,男性353例,女性65例;年龄:平均(36.61±13.33)岁;烧伤总面积:平均(57.97±20.01)%TBSA,Ⅲ°面积:平均(27.56±26.63)%TBSA;伤后入院时间:平均(42.09±101.78)h;合并吸入性损伤95例(22.73%);并发脓毒症148例,发病率为35.41%,发病时间伤后平均(9.18±4.45)d;合并MODS31例;死亡37例,死亡原因: MODS导致死亡21例(57.76%),脓毒症导致死亡10例(27.02%);吸入性损伤导致死亡6例(16.22%)。2.经单因素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TBSA)、Ⅲ°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吸入性损伤、首次切(削)痂手术时间5种因素与成人烧伤后并发脓毒症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烧伤总面积(TBSA)和Ⅲ°烧伤面积与烧伤脓毒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r=0.508,P<0.05);与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无关(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TBSA)(OR>1,P<0.05)、Ⅲ°面积(OR>1,P<0.05)及伤后入院时间(OR>1,P<0.05)为烧伤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4.比较治疗方法对烧伤脓毒症的疗效结果显示,B治疗组患者脓毒症发病率较A组下降,脓毒症治愈率提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结论1.本组资料中,烧伤脓毒症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以18岁~50岁男性为主,致伤原因以火焰为主。2.烧伤总面积(TBSA)、三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首次切(削)痂手术时间与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病相关。其中,烧伤总面积、三度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为烧伤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于成人重度烧伤患者,采用以早期补液复苏、早期切(削)痂手术、给予必要的机械通气支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烧伤脓毒症的发病率,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缩短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11
前言  11-13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3-17
第二章 结果  17-25
  1. 总体情况  17
  2. 烧伤脓毒症一般流行病学资料  17-19
  3. 脓毒症发病率及与烧伤面积的关系  19-21
  4. 一般资料比较  21-22
  5. 烧伤创面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2-23
  6. 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比较  23-25
第三章 讨论  25-35
  1. 148 例成人烧伤脓毒症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5-26
  2. 成人烧伤脓毒症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6-29
  3. 关于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病率及提高其治疗效果的措施探讨  29-31
  4. 关于提高烧伤脓毒症治疗效果的措施探讨  31-35
第四章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1
中英文缩略词表  41-42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  42-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4.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5. 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自适应调强放射治疗,R737.33
  6.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7. 锥形束CT联合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研究,R734.2
  8.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9. 陈彤云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粉刺理法方药的研究,R249.2
  10.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11.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R654.3
  12.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照射的相关研究,R737.9
  13.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伴发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R473.73
  14. 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预后因素的研究,R739.63
  15.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R737.9
  16.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观察,R734.2
  17. 结直肠多原发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R735.3
  18. 肝血管瘤剥脱术与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术式探讨,R735.7
  19. 3-7岁弱视儿童传统治疗与新型治疗效果对比观察,R777.44
  20. TF镍钛器械在上颌磨牙近颊根管系统治疗的临床探讨,R781.05
  21.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分期及证侯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R27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烧伤及烫伤(灼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