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骨骼肌运动和冰敷后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的功能MRI研究

作 者: 李锋
导 师: 王仁法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骨骼肌 运动 双指数扩散 扩散加权 自旋质子标记 灌注 冰敷 弥散扩散成像
分类号: R44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利用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观察肌肉运动后水分子的扩散及其恢复过程。方法:15名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本研究,所有志愿者利用自制支架做定向足背屈运动直至肌肉疲劳。首先扫描胫骨前肌运动前后的T2WI和T2-mapping。志愿者休息48小时后同一时间段利用EPI-DWI序列进行胫骨前肌运动前和运动后3、6、9、12、15、18、21分钟multi-b DWI成像。b值采用0、20、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共15个b值,按照双指数模型计算出fast ADC值和slow ADC值,按照单指数模型计算出standardADC值。根据fast ADC值、slow ADC值、standard ADC值和T2值绘制成相应的伪彩图及fast ADC值,slow ADC值和standard ADC值的恢复曲线。结果: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的T2值为46.04msec,肌肉运动后肌肉T2值.上升为59.93msec,上升幅度为30.2%(P<0.001)。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的standard ADC值为1.63×10-3mm2/S,fast ADC值为12.02×10-3mm2/S,slow ADC值为1.34×10-3mm2/S,静息时fast ADC值较slow ADC大。肌肉运动后,standard ADC值和slow ADC值均明显上升,分别达到2.04×10-3mm2/S,19.922×0-3mm2/S和1.65×10-3mm2/S,上升幅度为25%,65.8%和23.1%。经历21分钟恢复后,standardADC值仍然比静息状态高4.9%(P>0.05),fast ADC值,slow ADC值比静息状态高18.4%和9.0%(P<0.05,P<0.05)。其中fast ADC较standard ADC和slowADC恢复快。结论:肌肉运动后fast ADC和slow ADC变化的规律是由差别的,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能够较好的观察运动后肌肉内的水分子扩散变化,反映出不同间隔水分子的扩散特征。目的利用MRI评价肌肉运动和冰敷后肌肉内的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的变化。方法15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参加本研究,左右腿随机分配。所有志愿者利用自制支架做定向足背屈运动直至肌肉疲劳,首先进行肌肉运动前后T2WI、T2-mapping、DWI扫描以及30分钟自然恢复的T2W、T2-mapping、DWI扫描,接着进行肌肉运动前以及运动后3、6、9、12、15、18、21、24、27、30分钟FAIR扫描,最后肌肉疲劳收缩后30秒内开始冰敷小腿上段75%处,冰敷后FAIR时问点同运动后自然恢复FAIR扫描,FAIR扫描完成后,接着DWI序列扫描。结果静息时,胫骨前肌T2值为46.04±9.89mesc,肌肉运动后,T2值明显上升,达到59.93+8.97mese,较静息状态升幅为3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冰敷30分钟后与运动后30分钟恢复和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的T2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t=0.81,P>0.05和t=0.77,P>0.05)。胫骨前肌运动后,ADC1和ADC2分别由2.29±0.32×10-3mm2/S,1.66±0.11X10-3mm2/S上升为3.72±0.41×10-3mm2/S,2.03±0.12×10-3mm2/S,上升幅度分别为62.4%和22.2%(P<0.001),30分钟恢复后,ADC1和ADC2均较静息状态高(P<0.05,P>0.05)。ADC1和ADC2和静息状态比分别下降了34.9%和27.7%(P<0.001)。胫骨前肌运动前灌注量104.68±6.47ml/min/100g,运动后灌注量明显上升,达到203.55±15.59ml/min/100g,上升幅度94.4%(P<0.001)。在自然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流灌注缓慢下降,至27分钟恢复至静息状态。冰敷对运动引起的肌肉灌注增加抑制明显,在6分钟内即下降68.4%,至18分钟时下降至静息状态。24分钟时又重新出现血流灌注增加,随后血流灌注继续下降。结论局部冰敷能够抑制运动引起的肌肉血流灌注增加,能明显降低肌肉内水分子的扩散。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小腿肌肉扩散张量参数的影响。方法:15名健康成年男性参与本研究,年龄范围25-36岁,平均29.88岁±4.12,BMI范围21.63-25.30平均23.03+1.47。利用SE-EPI序列进行小腿肌肉DTI成像,分别测量胫骨前肌,内侧腓肠肌于足中立位、背屈位、跖屈位以及主动收缩状态下的ADC、FA、λ1、λ2和λ3。结果:于足中立位时,两组肌肉3个本征值呈递减关系λ1>λ2>λ3,两组肌肉λ1没有统计学差异(P=0.38),GM的λ2、λ3、ADC要高于TA的λ2、λ3(分别P<0.05,P<0.01,P<0.01),GM的FA要低于TA的FA(P<0.05)。踝关节由跖屈转为背屈,TA被动收缩,FA值减少13.5%(P<0.005),ADC、λ2、λ3分别增加8.6%,12.4%,17.9%(分别P<0.001;P<0.001;P<0.001),λ1在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0.96,P>0.05),踝关节由背屈转为跖屈时,GM被动收缩,FA值减少21.6%(P<0.005),ADC、λ2、λ3分别增加6.3%;10.5%和14.2%(分别P<0.001;P<0.05;P<0.001),λ1在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0.94,P>0.05)。TA由中立位转为主动背屈时,ADCλ1、λ2、λ3分别增加11.4%、7.3%、11.0%、16.0%(P<0.001;P<0.001:P<0.005;P<0.001),FA下降17.1%(P<0.005)。GM由中立位转为主动跖屈时,ADC、λ1、λ2、λ3分别增加12.2%、6.3%、13.1%、16.8%(P<0.001;P<0.001;P<0.05;P<0.001)FA下降18.2%(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肌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能够改变肌肉的弥散张量参数,这些参数的改变与肌肉的内部结构改变有关。

全文目录


缩略词  6-7
前言  7-9
第一部分:双指数表观扩散成像观察肌肉运动后水分子的交换  9-27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材料与方法  12-15
  结果  15-16
  讨论  16-21
  参考文献  21-24
  附图  24-27
第二部分:冰敷骨骼肌运动后水分子扩散和血流灌注的影响  27-45
  摘要  27-29
  Abstract  29-31
  材料与方法  31-34
  结果  34-36
  讨论  36-40
  参考文献  40-42
  附图  42-45
第三部分:不同运动方式对小腿肌肉扩散张量参数的影响  45-66
  摘要  45-46
  Abstract  46-49
  材料与方法  49-51
  结果  51-54
  讨论  54-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图  61-66
综述:骨骼肌运动的MRI功能成像  66-96
  参考文献  89-96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96-97
致谢  97

相似论文

  1.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2. 磁场位形对霍尔推力器内电子运动的影响研究,V439.2
  3.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4. 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5. 电视制导系统中视频图像压缩优化设计及实现研究,TN919.81
  6. 电子稳像系统中旋转稳像算法研究,TP391.41
  7. 有标记点的人体三维运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TP391.41
  8. 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9. 末制导段导引控制方法研究,TJ765.3
  10.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11. VXI总线运动单元测控模块研制,TP274
  12.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13.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14. 基于全局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TP242.6
  15. 一种新型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研究,TP242.2
  16.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17.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18.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9.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实现,TP273.4
  20.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21. 浙江大明山景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建设研究,G8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影像诊断学 > 核磁共振成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