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桑天牛成虫的生物生态学与植物源引诱剂研究

作 者: 张琳
导 师: 许志春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桑天牛 桑科植物挥发物 生物生态学 触角电位 植物源引诱剂
分类号: S88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在中国分布广泛,是桑树、杨树、苹果等20多种林木和果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林、果、蚕业。本研究应用昆虫行为学、化学生态学、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桑天牛成虫生物生态学及桑天牛植物源引诱剂,从而更好地对桑天牛进行监测,预报和防治。结果如下:总结出一套室内饲养桑天牛幼虫至成功羽化的饲养方法,对桑天牛成虫的日活动规律、寄主选择机制、飞行能力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采用动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桑树、构树、柘树、无花果4种桑科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以归一化法确定各个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4种植物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酯类、醛类、醇类等。其中共有化合物为11种(叶醇、正辛醇、苯甲醛、壬醛、癸醛、1-辛烯、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正十六烷、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2,4-二叔丁基苯酚),分别占各树种化合物总量的79.98%、60.43%、34.62%、45.97%。从GC-MS分析所得的所有物质中选择12种化合物单体和复配后得到的4种混合溶液对桑天牛成虫进行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雄虫对正辛醇、癸醛、乙酸叶醇酯和自制构树混合物的相对反应值较高;而雌虫对α-法呢烯、壬醛、叶醇和自制桑树混合物的相对反应值较高。桑天牛成虫对4种混合物的相对反应值要高于各种化合物单体,各种刺激物对成虫的刺激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触角电位试验的基础上选取8种单体对桑天牛成虫进行嗅觉行为测定,结果显示,各挥发物对桑天牛成虫都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以癸醛和壬醛最为突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引言  7-21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现状  7-19
    1.2.1 桑天牛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7-9
    1.2.2 桑天牛的防治  9-11
    1.2.3 天牛引诱剂研究现状  11-14
    1.2.4 植物源引诱剂的研究方法  14-19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9-20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总体思路  20-21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0
    1.4.2 研究的思路  20-21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27
  2.1 生物学特性观察  21-22
    2.1.1 幼虫的饲养  21
    2.1.2 成虫日活动规律观察  21-22
    2.1.3 颜色对成虫寄主选择的影响  22
    2.1.4 桑天牛成虫的飞行能力测定  22
  2.2 桑科植物挥发物的提取  22-23
    2.2.1 试验材料  22-23
    2.2.2 试验方法  23
  2.3 植物挥发物的采集  23
    2.3.1 试验材料  23
    2.3.2 试验方法  23
  2.4 植物挥发物的分析与鉴定  23-24
    2.4.1 试验材料  23
    2.4.2 试验方法  23-24
  2.5 标准化合物对桑天牛的触角电位试验  24-25
    2.5.1 试验材料  24
    2.5.2 试验方法  24-25
  2.6 几种化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  25-26
    2.6.1 几种化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测定(四臂嗅觉仪)  25
    2.6.2 几种化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测定(风洞测定仪)  25-26
  2.7 野外生物学测定  26-27
    2.7.1 桑科植物粗提物对桑天牛成虫的野外引诱  26
    2.7.2 标准化合物单体和4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野外引诱  26-27
3. 结果与分析  27-39
  3.1 桑天牛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27-29
    3.1.1 幼虫的饲养  27
    3.1.2 桑天牛的日活动规律  27-28
    3.1.3 颜色对桑天牛取食选择的影响  28-29
    3.1.4 桑天牛的飞行能力测定  29
  3.2 四种桑科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比较  29-33
    3.2.1 四种桑科植物的挥发性物质成份  29-33
    3.2.2 四种桑科植物的挥发物对比  33
  3.3 桑科植物部分挥发性化合物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触角电位测定  33-37
  3.4 桑科植物部分挥发性化合物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嗅觉测定  37-38
    3.4.1 桑科植物部分挥发性化合物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嗅觉测定(四臂嗅觉仪)  37
    3.4.2 桑科植物部分挥发性化合物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嗅觉测定(风洞测定仪)  37-38
  3.5 野外引诱活性测定  38-39
    3.5.1 桑科植物粗提物对桑天牛成虫的野外引诱  38
    3.5.2 标准化合物单体和4种混合物对桑天牛成虫的野外引诱  38-39
4. 结论与讨论  39-43
  4.1 结论  39-40
  4.2 讨论  40-43
参考文献  43-50
个人简介  50-51
导师简介  51-52
获得成果目录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樟巢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相关研究,S763.3
  2. 新疆罗布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S563.7
  3. 两种农田蜘蛛优势种的生物生态学研究,S476.2
  4.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S435.622.3
  5. 蚕豆—南美斑潜蝇—甘蓝潜蝇茧蜂之间化学信息的研究,S433
  6. 植物源杀虫剂等防治杨树害虫试验研究,S763.7
  7. 黑刺粉虱细蜂对黑刺粉虱虫体及其与茶树挥发物的行为和触角电生理反应,S435.711
  8.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交配节律及其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研究,S433.4
  9. 不同地理种群桑天牛遗传多样性研究,S763.3
  10. 寄主植物信息化学物质鉴定及其对绿盲蝽的引诱作用,S433
  11. 桑天牛卵啮小蜂识别已寄生刻槽的化学机制,S476.3
  12. 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开发,S763.7
  13. 多毛小蠹和皱小蠹生物学特性及诱捕技术研究,S436.629
  14. 华北大黑鳃金龟气味结合蛋白功能分析,S433
  15.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云杉八齿小蠹危害行为的干扰,S763
  16. 盐地碱蓬挥发性物质的鉴定及其对甜菜夜蛾成虫的生物活性测定,S482.3
  17.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的RNA干扰及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谱,S433.4
  18. 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抗虫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响应,S433.1
  19. 松梢象嗅觉定位及其防治,S763.7
  20. 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及其触角感器研究,S763.3
  21. 沙蒿钻蛀性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开发,S76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蚕桑 > > 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