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枣果微生物生态与枣缩果病研究

作 者: 薛晓妮
导 师: 宋晓斌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
关键词: 枣品种 病原菌 微生物区系 生理活性
分类号: S436.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对枣树的危害日益严重,其中枣缩果病发生与防治日益成为红枣生产环节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病常在枣果成熟期爆发,严重影响了枣果品质,降低商品价值,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灾害。因此,对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品种抗性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以七月鲜、骏枣、梨枣和木枣为主要材料,对缩果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枣果微生物生态的角度探究影响缩果病的微观因素;并对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果肉组织的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如下结果:1.枣树不同品种缩果病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结果表明:同一枣园缩果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以木枣发病最轻,七月鲜发病最重,其余品种轻重依次排序为晋枣、蜂蜜罐、赞皇大枣、狗头枣、梨枣、骏枣。2.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纯化并回接进行致病性鉴定,得到三种真菌和一种细菌,即菌株F1、F3、F4和B2,经单菌或混合接种,可引起与田间相同的典型缩果病症状,且符合柯赫氏法则。表明F1、F3、F4和B2为枣缩果病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F1鉴定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C.G. Nees), F3鉴定为茎点霉属(Phoma glomerata),F4鉴定为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olivacean Bon),B2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3.从病果中分离到969株内生菌,其中真菌492株,细菌418株,放线菌28株。采用形态学与16S-ITS-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20个真菌属,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fPhoma)和镰刀菌属(Fusarium);采用16SrDNA对细菌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通过对比结果可确定10个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为优势菌。即病原菌大多为枣果优势内生菌,初步确定枣缩果病病原可能具有长期潜伏性,为研究枣缩果病的侵染规律提供了依据。4.对枣果不同部位(内、中、外)的微生物区系研究表明,在枣果靠近皮层组织分离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枣核与果皮之间的果肉部位真菌数量最少,靠近枣核部位分离的数量居中。细菌、放线菌数在枣果内的分布情况相同。5.对不同抗性品种的病、健枣果不同部位均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OD活性和MDA含量与枣品种的抗病性呈负相关,POD活性与枣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PAL、CAT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PAL的升高幅度与枣果抗病性呈正相关;同一品种病、健果不同部位的四种生理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七月鲜中,健果外部酶活及MDA含量最高,中部与内部接近或稍高于内部,而在病果中,酶活性及MDA含量在外部最高,其次为内部,中部最低。

全文目录


论文资助  3-6
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1
  1.1 枣缩果病的研究进展  12-15
    1.1.1 枣缩果病的分布与危害  12-13
    1.1.2 枣缩果病的症状及病原  13-14
    1.1.3 枣缩果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14-15
  1.2 微生态学与病害微生态调控  15-17
    1.2.1 植物微生态学研究  15-16
    1.2.2 植物病害的微生态调控  16-17
  1.3 植物生理生化抗病性  17-19
    1.3.1 抗氧化酶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17-19
    1.3.2 丙二醛(MDA)与植物抗病性  19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第二章 枣缩果病田间抗病性调查及病原菌分离  21-32
  2.1 试验地概况  21
  2.2 材料与方法  21-26
    2.2.1 田间品种病情指数调查  21
    2.2.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1-22
    2.2.3 病原真菌的形态鉴定  22
    2.2.4 病原细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  22-26
    2.2.5 数据处理  26
  2.3 结果与分析  26-30
    2.3.1 不同品种枣缩果病抗病性差异  26-27
    2.3.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27
    2.3.3 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及回接再分离结果  27-28
    2.3.4 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  28-29
    2.3.5 病原细菌形态特征及生理测定  29-30
  2.4 结论与讨论  30-32
第三章 枣果微生物区系研究  32-44
  3.1 材料与方法  32-36
    3.1.1 供试材料  32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2-33
    3.1.3 试验方法  33-36
  3.2 结果与分析  36-42
    3.2.1 枣果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  36-37
    3.2.2 枣果中微生物组成  37-42
  3.3 结论与讨论  42-44
第四章 枣果相关酶活性与枣缩果病关系研究  44-52
  4.1 材料与方法  44-45
    4.1.1 供试材料  44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4
    4.1.3 试验方法  44-45
  4.2 结果与分析  45-51
    4.2.1 SOD活性在不同品种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比较  45-47
    4.2.2 POD活性在不同品种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比较  47-48
    4.2.3 PAL活性在不同品种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比较  48-49
    4.2.4 CAT活性在不同品种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比较  49-50
    4.2.5 MDA含量在不同品种病、健枣果不同部位比较  50-51
  4.3 结论与讨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57
作者简介  57

相似论文

  1.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2.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3.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4.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5.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6. 黄瓜土传枯萎病致病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S436.421
  7. 6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的初步分析,R563.1
  8. 2010年某医院ICU病房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R181.3
  9.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R446.5
  10. 上海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S858.23
  11. 新型DPP-Ⅳ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R914
  12. 我国梨树轮纹病和干腐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特点研究,S436.612
  13. 福州市皱纹盘鲍养殖病害调查研究,S944
  14. 2007-2009年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R181.3
  15.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大枣自动定向、输送及切片机的研究设计,TS255.35
  17. 米曲霉固态发酵生产优质蛋白质饲料的工艺优化及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18.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区系调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S858.23
  19.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和治疗措施,S858.23
  20. PMA-qPCR选择性检测水中活性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R123.1
  21. 日粮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瘤胃细菌种群及有机酸流通的影响,S827.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杂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