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以南江县为例

作 者: 赖星竹
导 师: 彭培好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结构 综合分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分类号: X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是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一直是地理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而土地利用又受多方面因素的支配。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显得更加尖锐而突出,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率降低等,严重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审查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己成为目前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对区域环境变化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是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形下,加大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南江县为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深入调查、广泛收集南江县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资料的基础上,对土地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南江县土地利用研究放在系统的环境中加以考虑,综合分析土地生态建设的特点,纵横对比,找出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利用的方略和政策建议。文章以南江县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了有利于南江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在调查南江县土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结构和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桂阳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建设的原则、目标与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3
  1.1 选题依据  9-10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3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0-11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1-13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13-17
  2.1 自然地理概况  13-16
    2.1.1 地理区位  13-14
    2.1.2 地质构造  14
    2.1.3 地形地貌  14
    2.1.4 土壤类型与分布  14
    2.1.5 气候特征  14-15
    2.1.6 生态资源  15-16
  2.2 社会经济概况  16-17
    2.2.1 社会经济  16
    2.2.2 基础设施  16-17
第3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7-31
  3.1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7-20
    3.1.1 土地利用现状  17-19
    3.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19-20
  3.2 南江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0-24
    3.2.1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20-22
    3.2.2 生态环境建设评价  22-24
  3.3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24-25
  3.4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5-31
    3.4.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27
    3.4.2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7-28
    3.4.3 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8-29
    3.4.4 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9-31
第4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评价  31-41
  4.1 南江县土地利用分区  31-34
    4.1.1 土壤分布格局  31
    4.1.2 土地利用分区  31-33
    4.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3-34
  4.2 南江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评价  34-41
    4.2.1 评价原则  34-35
    4.2.2 指标体系建立  35-36
    4.2.3 评价模型构建  36-37
    4.2.4 协调度及其评价分析  37-41
第5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调控对策  41-53
  5.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预测  41-43
    5.1.1 城镇化发展及其土地需求量潜力评估  41-43
    5.1.2 生态环境建设预水平预测  43
  5.2 土地利用调控对策  43-47
    5.2.1 土地利用统筹调控  43-45
    5.2.2 土地利用统筹调控指标体系  45-47
    5.2.3 土地利用统筹调控建议  47
  5.3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立  47-49
    5.3.1 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47-49
    5.3.2 建设用地利用模式  49
  5.4 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49-53
    5.4.1 工程技术措施  50
    5.4.2 生态措施  50
    5.4.3 法律措施  50-51
    5.4.4 经济措施  51
    5.4.5 行政措施  51
    5.4.6 政策措施  51-53
结论  53-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8-59
附件  59-60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3.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4.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5.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X321
  6.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7. 生态政治研究,X321
  8.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F301
  9. 基于FCM的利益相关者认知下煤矿区生态风险管理,X322
  10. 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可持续开发与应用,TU564
  11. 论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缺失与完善,D922.6
  12.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F205;F224
  13. 丘陵山地生态桔园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S666
  14.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15. 我国环境刑法功能研究,D924
  16. 资兴瑶族民歌初探,J607
  17.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X324
  18.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X826
  19. 旱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X820.3
  20. 甘泉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F301
  21.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