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

作 者: 林如
导 师: 陈振濂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民国以来 中国书画鉴定 方法和观念 现代转型
分类号: K87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8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魏晋南北朝有关于书画鉴定行为的文献记载算起,中国书画鉴定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站在中国书画鉴定方法、书画鉴定理论形态和书画鉴定观念发展的角度说,从魏晋南北朝到清末,古代的书画鉴定总体上一直处于继承传统多于方法和观念创新的恒常状态,这在历朝历代的书画鉴定理论中有充分的表现。直到民国时期,中国书画鉴定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激,在理论研究方式和思想观念上都开始有了转型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在民国时期仅局限于少数书画鉴定家的小范围之内,书画鉴定方法和理论研究尚难作为专门的目标被提出,从而未能形成一种普遍的时代现象。书画鉴定作为独立的学术门类真正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张珩、谢稚柳、徐邦达等人的书画鉴定理论研究,将古代直到民国时期散见于传统书论、画论,以札记、随感形式出现的、偏重于直观把握的书画鉴定技能简述内容,发展成为运用现代科学的叙述体例、讲求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系统、专门的书画鉴定之学。书画鉴定家们在不断的研究和学术争论中,凸现了各自特征鲜明的鉴定方法,进而形成各种极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鉴定学派。在经过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艺术品市场的开放和由此带来的市场经济左右下的书画鉴定纷争以后,人们开始对原有的书画鉴定方法进行反思和深入探讨,并试图构建起一种新的书画鉴定方法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学科概念上的“书画鉴定学”构建的探索性研究,是逐步实现书画鉴定实践和理论发展以及整个观念转型的方向。本文提出民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书画鉴定发展的主要分期与各自的主要特征,即:①民国时期——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转型的萌芽时期;②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书画鉴定理论从散论时期走向概论研究时期——鉴定方法与观念的现代转型;③以权威鉴定家为主导的书画鉴定流派时期;④顺应文物拍卖市场的书画鉴定纷争时期;⑤深入研讨书画鉴定方法论时期;⑥形成未来独立的学科时期。围绕六个时期书画鉴定在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态上的发展变化,从史学的角度对它们的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它们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与推断,进而证明中国书画鉴定方法和观念的确存在“现代转型”这一基本事实,并据此对中国书画鉴定的未来转型方向作出相应的初步展望。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6
  一、概念界说:从"鉴赏"、"鉴识"、"鉴藏"到"鉴定"——书画鉴定概念(观念)的独立  8-13
  二、本文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及意义  13-16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转型的萌芽  16-31
  一、与民国时期绘画理论研究相比,古书画鉴定观念与研究方法的滞后及其原因  16-20
  二、吴湖帆、黄宾虹、赵汝珍鉴定方法及理论研究成果之特征  20-31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书画鉴定理论从散论时期走向概论研究时期——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的现代转型  31-45
  一、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转型的原因分析  31-37
  二、当代书画鉴定之学的奠基人——张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鉴定理论研究成果  37-45
第三章 以权威鉴定家为主导的书画鉴定流派时期  45-69
  一、书画鉴定流派的形成原因  45-47
  二、谢稚柳:风格分析鉴定学派  47-52
  三、启功:文史文献考证鉴定学派  52-57
  四、傅熹年:器物图象考证鉴定学派  57-60
  五、徐邦达:技术经验加著录鉴定学派  60-65
  六、结论:流派特征之比较及与书画鉴定观念转型之关系  65-69
第四章 顺应文物拍卖市场的书画鉴定纷争时期  69-82
  一、书画文物鉴定纷争的背景  69-70
  二、相对以纯学术的立场而进行的书画鉴定争论  70-73
  三、市场经济利益左右下的书画鉴定纷争  73-80
  四、结论  80-82
第五章 深入研讨书画鉴定方法论时期  82-91
  一、对现当代书画鉴定方法论的反思及构建研究  82-86
  二、对古代书画鉴定家的鉴定理论及鉴定方法论的研究  86-88
  三、对当代书画鉴定家的鉴定理论和鉴定方法的深入研究  88-89
  四、其它技术或学术门类与书画鉴定方法的关系研究  89-91
第六章 形成未来独立的书画鉴定学科时期  91-99
  一、书画"鉴定学"概念的界定  91-93
  二、书画鉴定学学科构建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93-96
  三、书画鉴定学研究应包含的理论框架  96-99
第七章 结论  99-114
  一、上述五个时期发展的逻辑关系叙述  99
  二、书画鉴定理论研究转型的特征总结  99-103
  三、书画鉴定实践方法转型的特征总结  103-109
  四、未来书画鉴定观念转型的方向  109-114
【主要参考文献】  114-121
【附录】  121-133
【后记】  133

相似论文

  1. 益阳传统竹编工艺流程及其现代化转型,J528.5
  2. 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传统畜牧经济的现代转型研究,F326.3
  3. 藏族民事习惯法调查与研究,D923
  4. 高中选修课教材《论语选读》研究,G633.3
  5. 传统孝道伦理探究,B823
  6. 天津救济院研究(1929-1937),K292
  7. 苏曼殊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I206.6
  8. 梁漱溟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B26
  9. 传统的再造,B823
  10. 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研究,F299.2
  11. 传承与拓展,J209.2
  12. 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J825
  13. 中华老字号包装形象设计的现代转型,J524.2
  14. “工艺作家”与日本传统工艺文化的现代转型,J509.1
  15. “林译小说”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I046;H059
  16. 都市佛教的现代转型,B948
  17. 瓦乡族民族伦理观研究,C95
  18. 法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及启示,B82-0956.6
  19. 德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启示,B82-0951.6
  20. 人民调解的重构,D915.14
  21. 国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I206.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美术考古 > 古绘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