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冷战后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战略思想研究

作 者: 贾国华
导 师: 刘建飞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亨廷顿 “文明冲突”理论 美国文化 民主 政治现代化
分类号: D0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0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者,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树一帜的理论风格斐名国际学术界。对冷战后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研究,剖析其理论渊源、特质、内涵、表现、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亨廷顿本人经常是论断鲜明,并采用大量历史史料和现实资料加以解析佐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亨廷顿注重实证研究和策略研究,其理论研究涉及政治、历史、文化、国际政治等多方面,故本论文力求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采用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社会学、文献研究等方法来研究、解析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论文对冷战后亨廷顿撰写的一系列著作与论文以及冷战期间撰写的但对冷战后仍有巨大影响的论著和论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拨开云雾,看清亨廷顿关于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世界“文明冲突”理论、美国国内文化和政治体制的研究、世界“第三波”民主化进程、政治现代化思想、对冷战后中国的战略思考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独树一帜的国际战略思想,剖析了亨廷顿理论本身的哲学基础,并对亨廷顿理论和战略思想的社会思潮进行溯源,基本把握了冷战后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全貌。论文第一章研究了亨廷顿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思考,缕析出亨廷顿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带有保守特质的解析。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判断和运行出了偏差,提出了避免使美国成为冷战后“孤独的超级大国”的对策,提出在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运行中霸权的收敛等主张,为研究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走向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第二章重点研究了冷战后亨廷顿抛出的轰动全球的“文明冲突”理论,力求正确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范式,认为国内许多学者(也包括国外一些学者)对于亨廷顿“文明冲突”范式的理解存有误区,主要包括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是用“文明”冲突代替了“利益”冲突,“文明”代替了“国家”,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亨廷顿对“文明”概念的界定是只有冲突而不包括文明的融合等内容。厘清亨廷顿的“文明”概念和以上误区,通过研究,认为亨廷顿并没有悖离和抛弃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提出亨廷顿是用“权力-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冷战后的世界,这一视角也是解读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关键。研究中对亨廷顿的“文明”概念做了全面的界定和分析,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范式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提出用三条标准来衡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范式,并指出“历史合力说”更能科学地判断世界文明史的进程。在力求全面深入剖析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内核中,分析了亨廷顿理论中关于主导文明走向的是文明的冲突而不是文明的融合的论断并对之进行了历史的批判,详细分析了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中对“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儒-伊联盟”联手抗衡西方、伊斯兰世界是否严重挑战西方等论断并加以解析,最后对亨廷顿提出的应对“文明冲突”的方案以及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进行了批判思考,并加以自己的解析和评价。对于亨廷顿独树一帜的“文明冲突”理论的全面、完整、正确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冷战后世界的走势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推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是大有裨益的。论文第三章将亨廷顿的世界“文明冲突”视角转向了亨廷顿对美国国内“文明冲突”的研究,解读了冷战后亨廷顿对美国国内文化危机的忧思,对当今美国出现的文化危机进行了评析,并将同样经典但并不广为人知的亨廷顿的一部旧作《失衡的承诺》一书进行解读,在此书中,亨廷顿是用美国政治体制与政治理想的关系这一新视角来解读美国政治的,这对于理解冷战后美国的政治、文化是有裨益的。这一部分的解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美国当前的文化、政治现状及前景。应该说,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得益彰,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第四章对冷战结束后不久亨廷顿的又一力作《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中提及的“第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进程、运行、走势,并加以自己的评析,这对于民主问题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是有意义的。论文第五章研究了亨廷顿的成名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及相关著作,对亨廷顿关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现代化思想进行缕析,解读了亨廷顿著名的“强大政府论”、“政治制度化理论”、“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理论”、“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理论”等思想,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对于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仍有重要的警醒作用,值得借鉴。论文第六章专门研究了亨廷顿对冷战后中国的战略解读、对冷战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走向的分析,并解析了中国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应对。论文第七章对亨廷顿的理论进行了再思考,解读了亨廷顿理论的哲学基础,并对亨廷顿理论进行社会思潮溯源,剖析清楚亨廷顿理论融保守主义理念与自由主义理念于一体,又始终带有其保守特质,冷战后亨廷顿的思想并不属于新保守主义范畴,这对于从哲学和理论高度解读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作了奠基。这一研究也将推进对亨廷顿本人的定位以及对美国国内各种思想流派的研究。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值得借鉴和引起思考的。对于中国的国际战略学界,亨廷顿的国际战略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导言  11-18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2
  二、研究现状  12-15
  三、论文创新之处、研究方法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5-16
  四、论文结构  16-18
第一章 亨廷顿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研究  18-29
  第一节 冷战后变化中的美国安全环境  18-21
    一、变化中的美国国际安全环境  18-20
    二、变化中的美国国内安全环境  20-21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寻求国家利益  21-23
    一、美国寻找敌人  21-22
    二、冷战后美国寻求国家利益  22
    三、美国确定国家利益  22-23
  第三节 美国国家利益的运行  23-27
    一、美国国家利益的外推内引  23-24
    二、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运行  24-25
    三、美国国家利益运行中的国际关系  25-26
    四、美国国家利益运行的对策  26-27
  第四节 亨廷顿美国国家利益观评析  27-29
    一、必须寻找敌人吗?  27
    二、美国的霸权心态及均势战略  27-28
    三、美国国家认同的重塑  28
    四、亨廷顿具有保守倾向的政治理念  28-29
第二章 冷战后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研究  29-67
  第一节 亨廷顿“文明冲突”范式  29-34
    一、亨廷顿谈文化认同  29-30
    二、亨廷顿的“权力-文化”观  30-31
    三、亨廷顿“文明冲突”范式  31-34
    四、亨廷顿视眼中“文明冲突”的现实展现  34
  第二节 亨廷顿“文明观”探究  34-44
    一、亨廷顿的“文明”概念  34-35
    二、亨廷顿谈文明与文化  35-36
    三、亨廷顿的“文明-宗教”观  36-37
    四、亨廷顿谈“文明”和“利益”  37-38
    五、亨廷顿谈“文明”的均势  38
    六、亨廷顿谈“普世文明”  38
    七、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解读  38-44
  第三节 亨廷顿论“儒-伊联盟”  44-48
    一、亨廷顿假想的“儒-伊联盟”  44-46
    二、亨廷顿对中国文化和走向的误判  46-47
    三、复兴中的伊斯兰  47
    四、“儒-伊联盟”为那般?  47-48
  第四节 亨廷顿解读伊斯兰世界  48-58
    一、伊斯兰世界解读  48-53
    二、亨廷顿解读伊斯兰世界  53-56
    三、当代伊斯兰世界是否构成对西方的严重挑战?  56-58
  第五节 亨廷顿论冷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58-62
    一、亨廷顿文明视野下的国际关系  58-59
    二、亨廷顿设想的世界文明战争  59-60
    三、亨廷顿的文明秩序观的重建  60-61
    四、亨廷顿谈文明冲突背景下的核战略  61
    五、亨廷顿谈文明冲突背景下联合国的作用和改革  61-62
  第六节 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评析  62-67
    一、人文主义视野下的“文明”观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异同  62-63
    二、亨廷顿理论为美国国家利益(含霸权利益)服务的霸权性  63-64
    三、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理论价值  64
    四、亨廷顿非理性思维对文明的误读  64-65
    五、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影响  65-67
第三章 亨廷顿对美国文化和美国政治体制的研究  67-92
  第一节 冷战后亨廷顿对美国文化的忧思  67-80
    一、美国文化的特性  67-68
    二、美国民族认同面临的挑战  68-71
    三、美国文化出路何在  71-74
    四、亨廷顿对美国文化忧思评析  74-80
  第二节 亨廷顿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研究  80-92
    一、美国国内政治的特征  80-83
    二、美国对政治裂痕的回应  83-85
    三、信念激情期的美国政治  85-88
    四、美国政治裂痕的未来走向  88-90
    五、亨廷顿《失衡的承诺》评析  90-92
第四章 亨廷顿“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研究  92-102
  第一节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进程、根源、内涵、特点  92-93
    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进程  92
    二、“第三波”民主化产生的根源  92-93
    三、民主、民主化的内涵、特点  93
  第二节 “第三波”民主化探因及民主化变迁方式  93-96
    一、“第三波”民主化探因  93-95
    二、“第三波”民主化的变迁方式  95-96
  第三节 “第三波”民主化的巩固、运作及未来走向  96-98
    一、民主化巩固的条件  96
    二、“第三波”民主化的运作  96-97
    三、“第三波”民主化回潮的潜在原因  97
    四、“第三波”民主化的未来走向  97-98
  第四节 亨廷顿“第三波”民主观评析  98-102
    一、亨廷顿带有保守倾向的自由主义民主理念  98-99
    二、亨廷顿“民主和平论”思想批判  99-100
    三、亨廷顿论民主与文化  100
    四、亨廷顿谈民主与中美关系  100-102
第五章 亨廷顿政治现代化思想研究  102-116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内涵  102-104
  第二节 政治现代化思想  104-110
    一、强大政府论(也即政治秩序论)  104-106
    二、政治制度化理论  106-107
    三、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理论  107-109
    四、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理论  109-110
  第三节 政治现代化实现的途径  110-112
    一、革命途径  110-111
    二、改革途径  111-112
    三、政党的作用  112
  第四节 亨廷顿政治现代化思想评析  112-116
    一、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的意义  112-113
    二、殖民地的历史不容忽视  113
    三、现代化进程中国际因素的考虑  113-114
    四、“政治参与”概念的含混性  114
    五、关于政治制度化的思考  114-116
第六章 亨廷顿对冷战后中国的战略研究  116-125
  第一节 亨廷顿对冷战后中国的解读  116-119
    一、亨廷顿视野中的中国崛起  116-117
    二、21 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构想与实践  117-119
  第二节 亨廷顿论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119-123
    一、亨廷顿论中国崛起后的中美关系  119-121
    二、从战略高度认识中美关系  121-123
  第三节 亨廷顿论冷战后的台湾问题  123-125
第七章 冷战后亨廷顿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再思考  125-147
  第一节 亨廷顿理论的哲学基础  125-126
    一、性恶论  125
    二、寻找敌人观  125-126
    三、非理性主义  126
  第二节 亨廷顿理论的社会思潮溯源  126-143
    一、亨廷顿保守主义基本理念  126-131
    二、亨廷顿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131-135
    三、冷战后亨廷顿不属于新保守主义者  135-143
    四、冷战后亨廷顿国际战略思想评析  143
  第三节 亨廷顿理论的其他特质  143-145
    一、亨廷顿理论的对策性与解释性  143-144
    二、亨廷顿理论的霸权性  144
    三、亨廷顿理论的局限性和矛盾性  144
    四、亨廷顿是现实主义者  144-145
    五、亨廷顿对文化因素的关注  145
  第四节 亨廷顿理论的影响  145-147
结束语  147-149
参考文献  149-156
后记  156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6.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8.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9.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10.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2.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3.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4.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G625.1
  15.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16.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1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18.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9.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20.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发展研究,D621.5
  21.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D621.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世界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