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性及FⅧ结合表位研究

作 者: 左文丽
导 师: 张广森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临床特点 FⅧ抑制物 IgG亚型 FⅧ结合表位
分类号: R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获得性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因循环中产生抗FⅧ:C抗体所致。人群发病率约0.2~1/100万/年。该病发病年龄较大,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肌肉出血、血尿、胃肠道出血、产后或术后出血不止等常见,关节出血少见。患者出血症状重,对常规的FⅧ替代治疗反应差,常危及生命,大约16%~22%的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死于严重出血。获得性FN抑制物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发生,但约50%患者无任何原发疾病。继发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获得性FⅧ抑制物较罕见,迄今国际上仅报道8例,且仅限于临床分析,国内尚未见类似研究的文献报道。国外研究表明:欧美人种获得性FⅧ抑制物大多数为IgG型抗体,IgA或IgM型罕见。IgG型抗体为多克隆或双克隆起源,以工gG4的优势表达为主,伴IgG1或其它至少一种亚型表达。国际上对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研究集中在抑制物的免疫特性分析及抑制物作用FⅧ的结合表位研究。文献报道获得性FⅧ抑制物与FN的结合部位以A2、A3、C2区域多见,其中FN羧基端44KD和氨基端72KD片段为FⅧ抑制物的具体结合位点。本课题以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确定了该患者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对该例患者我们应用了血浆置换治疗,从临床症状、FⅧ:C活性及FⅧ抑制物滴度改变等方面动态观察了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通过对FⅧ:C体外中和实验及“短暂性”获得性FⅧ抑制物动物模型的建立,证实患者体内的FⅧ抑制物对FⅧ:C具有明显的中和拮抗作用,从而强化了该病的临床诊断;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及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测定了患者体内IgG亚型浓度,获得了该患者FⅧ抑制物的IgG亚型分布谱;通过FⅧ/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及免疫印迹技术分析,鉴定了FⅧ抑制物IgG亚型及与FⅧ分子的结合表位,从而部分阐明了中国人种FⅧ抑制物的免疫学特性,也揭示了FⅧ抑制物发病的部分机制;为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实验室监测及临床处理积累了新的经验。第一部分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确定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诊断,以加深对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及治疗缓解率。方法:①对患者的临床出血表现、出血病史、家族史及原发病病史进行详细采集与分析;②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用Ⅰ期法测定患者血浆FⅧ:C活性;以Bethesda单位(BU)确定FⅧ:C抑制物滴度;③用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否,并监测FⅧ:C活性与FⅧ抑制物滴度变化,以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FⅧ缺乏的临床特点,此次起病前曾患大疱性类天疱疮,此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多部位出血。患者既往无出血史及出血家族史,故出血性疾病显然为获得性因素所致。②凝血机制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APTT∶80.5″,(正常对照:25″~35″),正常血浆不能纠正,PT∶12″,(正常对照:11″~14″),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示FⅧ:C缺乏;Ⅰ期法测定患者FⅧ:C活性<1.5%,FⅧ抑制物滴度为147.8 BU;③强的松结合环磷酰胺及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臀部血肿逐渐吸收,四肢皮下瘀斑消退,出血症状明显缓解,FⅧ:C活性上升至13.2%;FⅧ抑制物效价下降至28 BU。结论:①确定了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APTT及PT测定可作为出血性疾病的初筛试验,进一步的APTT纠正试验、凝血活酶生存及纠正试验、FⅧ:C活性定量及FⅧ抑制物滴度测定可明确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诊断;②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是治疗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有效方法。二部分: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FⅧ的抑制作用及对兔体内FⅧ活性的影响目的:纯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IgG;通过体外中和试验及动物体内FⅧ:C抑制实验证明患者体内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及兔FⅧ:C活性的影响。方法:①用蛋白A—琼脂糖柱分离纯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IgG;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纯化的血浆IgG纯度及分子量大小;②将纯化的患者IgG以不同浓度(0μg,6.25μg,12.5μg,25μg,50μg,75μg)加入正常人混合血浆中,APTT法分析其对正常人血浆FⅧ:C活性的抑制作用,以等量纯化的正常人IgG加入正常人混合血浆作APTT以资对照;③输注患者血浆入健康新西兰兔体内,测定注射血浆前30′及注射血浆后30′、60′、90′、120′时间点兔血浆APTT,观察FⅧ抑制物对兔血浆APTT值的影响,以等量正常人血浆注入新西兰兔作为对照。结果:①获得了纯化的患者及正常人血浆IgG,其分子量大小为55KD(重链)和28KD(轻链);②加入患者纯化的IgG后,可使正常混合血浆的APTT值明显延长,并呈IgG剂量依赖性,纯化的正常人IgG不延长正常人混合血浆APTT值;③输注患者血浆入新西兰兔体内,兔血浆APTT明显延长,且以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兔血浆FⅧ:C活性,输注正常人血浆对兔APTT值无明显影响。结论:该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体内FⅧ抑制物抗体类型为IgG;该抗体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抑制FⅧ:C活性的作用,从而强化了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诊断。第三部分: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IgG亚型分析及FⅧ结合表位鉴定目的:分析患者血浆及纯化的IgG各亚型(IgG1、IgG2、IgG3、IgG4)浓度;鉴定FⅧ抑制物的IgG亚型;确定患者FN抑制物“中和”FⅧ:C活性的结构性表位,揭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①用人免疫球蛋白IgG亚型测定试剂盒,以散射速率比浊法分别测定患者及正常人血浆各IgG亚型浓度;②Western印迹技术结合灰度扫描确定患者血浆IgG亚型相对表达量;③用凝血酶消化的FⅧ蛋白,跑SDS-PAGE,然后转移胶到PVDF膜,以患者血浆孵育PVDF膜过夜(FⅧ/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试验),结合Western印迹技术,鉴定FⅧ抑制物的免疫亚型及与FⅧ结合的具体表位,同时以正常人血浆孵育的PVDF膜作对照。结果:①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浆及纯化的IgG中IgG4浓度较正常人血浆及纯化的IgG中IgG4浓度明显增高;而IgG2及IgG3浓度,患者与正常人基本相似(血浆及纯化的IgG);患者IgG1浓度较正常人IgG1浓度轻度增高(血浆及纯化的IgG);②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患者血浆的IgG4蛋白条带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浆IgG4蛋白印迹条带灰度值;次为IgG1;③FN/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试验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鼠抗人IgG4、IgG1抗体在FⅧ的44KD片段处存在阳性信号,提示IgG4、IgG1型抗FⅧ抗体与凝血酶消化的FⅧ裂解片段的44KD位点结合;用鼠抗人IgG2、IgG3抗体进行上述分析,无论以患者还是正常人血浆孵育,均不显示抗体与FⅧ结合的信号。结论:①本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免疫学特性以IgG4优势表达为主,次为IgG1表达;②FⅧ羧基端44KD(A2区域)为该例FⅧ抑制物的结合位点,从而部分揭示了该获得性FⅧ抑制物发病的分子机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9
英文摘要  9-17
前言  17-20
第一部分 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FⅧ抑制物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8
  1.1 病例和方法  20-23
  1.2 结果  23-24
  1.3 讨论  24-28
第二部分 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FⅧ的抑制作用及对兔体内FⅧ活性的影响  28-38
  2.1 材料和方法  28-33
  2.2 结果  33
  2.3 讨论  33-38
第三部分 获得性FⅧ抑制物ⅠGG亚型分析及FⅧ结合表位鉴定  38-50
  3.1 材料和方法  38-42
  3.2 结果  42-43
  3.3 讨论  43-50
小结  50-51
参考文献  51-59
综述  59-80
致谢  80-81
研究成果  81

相似论文

  1.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2.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临床分析,R743.3
  3. 青年与老年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研究,R542.22
  4. 甲状腺少见恶性肿瘤42例回顾性分析,R736.1
  5. 肝脏少见类型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R735.7
  6. 吸入性肺炎110例临床分析,R563.1
  7. 4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分析,R735
  8.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R651.1
  9. 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的筛选及分析探讨,R554.1
  10. 小儿与成人视通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R739.4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60例临床分析,R758.66
  12. 1,2一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点研究,R747.9
  13.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745.43
  14. “假性末梢神经炎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687.3
  15. 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特点及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关系,R740
  16. 帕金森病的情感淡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R742.5
  17. 1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分析,R543.1
  18. 血友病A患者血浆因子Ⅷ抑制物检测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R554.1
  19. IgG亚型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研究以及病毒与人类基因组的比对,R593.2
  20. 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R758.6
  21. 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R72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