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涡街特性的流动分析与参数检测

作 者: 孙志强
导 师: 张宏建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涡街 柱体绕流 流动分析 流量测量 流型识别 管壁差压法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分类号: TP27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7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几乎存在于所有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之中。作为热量、质量、动量传递和参与化学反应的主要介质,流体的流动状态及其参数的变化对生产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掌握管内流体流动状态并准确测量其参数,是有效控制生产操作、优化生产过程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工业生产中流体种类繁多、工作条件复杂,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流体参数测量方法和仪表,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急待解决。一直以来,流体状态的获取及其参数的测量都是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的一大公认难题。涡街是粘性流体在一定条件下绕过非流线型柱体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涡街与其所在的流场状态密切耦合,涡街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流体流动状况。因此,涡街特性作为一个包含大量流动信息的“富流场信息源”,通过对其采用合适的信号检测和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管内流体的流动分析和参数检测。尽管这一课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均十分重大,但是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相当有限。因此,在这一前沿交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不但能够有力推动过程参数检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将为尚在迅速发展中的流体力学旋涡理论注入新的活力。本论文紧紧围绕基于涡街特性的管道内流体流动分析与参数检测这一核心目标开展研究,独创性地利用涡街尾流中特定位置处的管壁差压对单相流和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刻画了涡街特性与其所处流场状态的耦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流量和流型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检测。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根据涡街流动的基本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管壁处静压波动信号的非侵入式涡街流动特性检测新方法——“管壁差压法”。通过采用RNG k-ε模型对管内涡街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论证了管壁差压法的可行性,着重描绘了管内卡门涡街的产生和脱落过程,重点分析了静压和速度等流动参数随涡街脱落的演变情况,针对不同的检测目的设计了周向式和轴向式两种管壁差压法,研制了配套的信号处理系统。(2)基于管壁差压法提取的涡街特性,成功地实现了管道内单相流体流量的准确测量。通过从管壁差压信号中提取涡街频率,根据涡街频率与流速的关系获得了管内流体的体积流量,形成了一种检测更稳定、抗干扰性更强、测量下限更低的“管壁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分析了干扰噪声、取压位置、引压管等因素对管壁差压式涡街流量计测量性能的影响,评定了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提出了相应的克服措施,优化了管壁差压式涡街流量计的测量性能;基于渐缩渐扩管原理,有效地拓展了管壁差压式涡街流量计的测量下限。(3)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涡街信号统计特征的流动分析的思想及方法,并实现对部分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的诊断。通过对涡街信号的功率谱和高阶谱分析,提出了“功率谱式涡街能量比”,为涡街流量计检测元件位置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并以双谱幅度最大值为特征参数,揭示了涡街信号的非高斯性随流量的变化情况,深化了人们对涡街流动现象的认识;利用固有模态分解技术提取了非平稳状态下涡街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提出了“EMD式涡街能量比”,实现了定量判断管内涡街流动是否处于正常单相流动状态。(4)首次研究了气液两相流涡街和气液两相流绕流的管壁差压特性,定量判别了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揭示了流型对气液两相流绕流压降的影响。以气液两相流涡街周向管壁差压信号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基于管内平均流速和涡街频率的量纲为1的涡街稳定性指数,利用该指数可实现对管内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的定量判断,发现体积含气率对气液两相流涡街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通过轴向管壁差压法测量了气液两相流绕流近尾流区的动态压降,讨论了气液两相流绕流动态压降与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液两相流绕流的动态压降特性对于流型具有很大的依赖性。(5)提出了基于气液两相流绕流频域特征的流型识别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的识别。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绕流周向管壁差压信号频域特征的量化处理,分析了频域特征参量与流型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三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以气液两相流绕流周向管壁差压信号的量化频域特征作为输入,以数值化的流型作为输出,采用BP算法进行训练。该方法对于垂直上升管内的单相水、泡状流、弹状流和混状流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准确率接近90%。(6)基于气液两相流涡街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涡街—文丘里联合法和单涡街流量计法,实现了气液泡状流流量和含气率等关键参数的测量。通过分析管壁差压式涡街流量计在气液泡状流中的性能和不确定度,提出了以涡街流量计和文丘里管作为测量元件的“涡街—文丘里联合法”,建立了以涡街频率和文丘里差压为被测量的测量模型,该方法对气液泡状流质量流量的测量相对误差可达±5%;通过建立涡街周向管壁差压信号频率和幅度与被测流体的关系,使用单个涡街流量计实现了对气液泡状流流量和体积含气率的双参数测量,该方法对气液泡状流流量和体积含气率的测量相对误差分别为±5%和±10%,可以满足大量工业实际应用的要求。本论文以涡街特性这一学术思想为主线,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集中解决了单相流流量测量与状态诊断、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与参数测量等过程检测基本问题。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正面评价,目前已经和即将在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Measurement、Flow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等本领域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7项,并且部分研究成果还受到了国内一些著名仪表厂家的关注,正在商议相关合作和技术转让等事宜。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过程参数检测理论和技术,对涡街特性向实际工程的应用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流体力学旋涡理论等相关交叉领域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目录


前言  4-5
摘要  5-8
Abstract  8-12
主要符号表  12-18
第1章 绪论  18-30
  1.1 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其参数检测  18-23
    1.1.1 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  18-20
    1.1.2 流体流动参数的测量  20-23
  1.2 卡门涡街及其特性  23-27
    1.2.1 卡门涡街流动  23-25
    1.2.2 涡街特性—富流场信息源  25-27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7-30
第2章 文献综述  30-58
  2.1 引言  30
  2.2 涡街特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30-37
    2.2.1 单相流涡街  30-34
    2.2.2 气液两相流涡街/绕流  34-35
    2.2.3 涡街信号的检测  35-37
  2.3 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37-57
    2.3.1 气液两相流概述  37-41
    2.3.2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识别  41-53
    2.3.3 气液两相流的流量测量  53-57
  2.4 小结  57-58
第3章 涡街特性的管壁差压式检测法  58-72
  3.1 研究意义与创新  58-59
  3.2 管壁差压式检测法的提出  59-68
    3.2.1 管壁差压法的测量原理  59
    3.2.2 涡街流场的数值模拟  59-67
    3.2.3 管壁差压法的测量特点  67-68
  3.3 管壁差压法的信号处理系统  68-71
    3.3.1 硬件部分设计  68-70
    3.3.2 软件部分设计  70-71
  3.4 小结  71-72
第4章 单相流涡街频率与流量测量  72-105
  4.1 研究意义与创新  72-73
  4.2 基于管壁差压法的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73-78
    4.2.1 概述  73
    4.2.2 实验及结果  73-75
    4.2.3 测量性能讨论  75-78
  4.3 管壁差压法测量影晌因素分析及对策  78-100
    4.3.1 干扰噪声的消除  78-85
    4.3.2 取压位置的选择  85-87
    4.3.3 引压管的优化  87-94
    4.3.4 不确定度的评定  94-100
  4.4 管壁差压法测量下限的拓展  100-104
    4.4.1 概述  100
    4.4.2 渐缩渐扩管测量原理  100-102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02-104
  4.5 小结  104-105
第5章 单相流涡街特征与流动状态的耦合  105-122
  5.1 研究意义与创新  105-106
  5.2 涡街信号的统计特征研究  106-116
    5.2.1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106
    5.2.2 功率谱分析  106-111
    5.2.3 高阶谱分析  111-116
  5.3 基于涡街特性的流动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116-121
    5.3.1 涡街信号能量特征的 EMD 提取法  116-118
    5.3.2 实验及结果讨论  118-121
  5.4 小结  121-122
第6章 气液两相流绕流与气液两相流涡街流动分析  122-135
  6.1 研究意义与创新  122-123
  6.2 气液两相流涡街稳定性分析  123-128
    6.2.1 涡街稳定性与稳定性指数  123-124
    6.2.2 实验系统与条件  124-125
    6.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5-128
  6.3 气液两相流绕流动态压降特性分析  128-134
    6.3.1 流体绕流柱体的压降  128-129
    6.3.2 实验装置与过程  129-130
    6.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30-134
  6.4 小结  134-135
第7章 气液两相流绕流与流型识别  135-144
  7.1 研究意义与创新  135-136
  7.2 基于气液两相流绕流频域特性的流型识别方法研究  136-143
    7.2.1 测量原理与实验  136-137
    7.2.2 频域特征的量化  137-139
    7.2.3 神经网络的设计  139-143
    7.2.4 结果讨论与分析  143
  7.3 小结  143-144
第8章 气液两相流涡街与两相流流量测量  144-168
  8.1 研究意义与创新  144-145
  8.2 涡街流量计在泡状流中的测量性能  145-152
    8.2.1 泡状流涡街频率与流量的关系  145-148
    8.2.2 不确定度估计  148-152
  8.3 基于涡街—文丘里联合法的泡状流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152-159
    8.3.1 测量原理  152-153
    8.3.2 实验测试  153-155
    8.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155-159
  8.4 基于单个涡街流量计的泡状流流量和含气率测量方法研究  159-167
    8.4.1 泡状流涡街特性实验  159-162
    8.4.2 两相流量的测量  162-164
    8.4.3 体积含气率的估算  164-167
  8.5 小结  167-168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168-171
参考文献  171-18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85-190
致谢  19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5.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6.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7.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8.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9.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0.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1.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2.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3.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4.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5.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7.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18.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9.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20.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S491
  21. 微型联合收割机气流式清选装置的仿真研究,S22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系统 >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