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室内空气对流的特征与模拟

作 者: 邓启红
导 师: 汤广发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关键词: 室内空气对流 对流传输 离散热源/污染源 组合温度尺度法 双扩散 自然模拟 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PIV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分类号: O35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814次
引 用: 1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建筑室内空气环境中对流问题的模拟方法与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分为七章,研究要点如下:第一章探讨如何描述对流系统中热与质的传输过程?由于传统的温度与浓度等值线分布仅展示了对流传热传质系统所达到的最终状态,而没有提供热与污染物的传输信息或结构,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对流行为的本质特征。本章提出的对流传输过程模拟与可视化方法则是直接显示对流系统内部流体、热与污染物的传输结构或过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对流行为特征。作者在对流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定义了描述流体、热、质传输统一的对流传输函数(流函数、热函数、质函数),并分析了传输函数及其传输路径(流线、热线、质线)的基本性质。应用算例充分说明了对流传输函数及其传输路径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是将对流传输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领域,为室内空气环境评价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工具与方法。室内热与污染物的传输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如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室内有害的热与污染物能否尽快排除?有害的热与污染物是否对我们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如何布置或控制热源与污染源,以避免它们对我们身体造成侵害或使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更好?作者以二维层流双扩散混合对流模型——置换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利用上述对流可视化技术来观察热源、污染源、外部机械通风三个因素对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建筑室内热源表现出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呈离散分布状态,另一方面热源的大小、类型与强度各不相同。如何描述室内大小、类型与强度不同的离散热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即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提出了组合温度尺度法,它有效地将离散热源之间抽象的相互作用转换为边界条件之间明确的物理关系。其次,通过广泛意义上的贡献因子概念来描述/鉴别不同的离散热源。最后,在热源统一的传热特性基础上定义了热源强度概念,它决定了离散热源在相互作用中的地位。本章分别讨论了壁面离散热源之间及壁面离散热源与内部体积热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舒适性需要,建筑室内离散热源与污染源的位置与强度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对室内空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第四章研究了室内双扩散自然对流系统中离散热源与与污染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强度与位置的变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双扩散自然对流系统的空气流动与传热传质特性完全是由离散热源与污染源浮升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的:当离散热源与污染源浮升力协同作用时,自然对流呈比较稳定的单一流动结构;而当热源与污染源浮升力对抗作用时,自然对流系统随它们之间强度变化呈现出多种流动状态。第五章是讨论如何模拟室内复杂的对流问题?室内空气对流行为的复杂性与状态的多样性通常是多种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离散热源的热浮升力、离散污染源的浓度浮升力及机械通风等。因此,模拟室内空气对流传热传质系统最自然的方法是分析室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相互作用中明显占优的物理过程将决定室内对流的基本特性。本章提出的处理复杂对流问题的自然模拟法即是根据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对流的行为特征。第六章是研究对流问题求解的SIMPLE算法。作者从连续性守恒的本质出发,详细分析了压力修正方程的求解特殊性及其对SIMPLE算法收敛性能的影响。尽管从方程结构上看,压力修正方程与动量方程具有相同的离散形式,可以采用相同的迭代方法求解,但在迭代求解的三个方面——迭代初值、边界条件、迭代过程——都表现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压力修正方程的迭代初值具有独立性而不象动量方程的迭代初值具有继承性;其次,压力修正方程的边界条件类型应该与动量方程的速度边界相反;最后,必须增加压力修正方程的内循环迭代求解次数,才能提高算法收敛过程的稳健性。作者通过无开口、局部开口与完全开口三种典型流场来验证SIMPLE算法中压力修正方程特殊处理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第七章是实验研究,主要利用先进的粒子图像速度场PIV设备对室内空气对流进行实验研究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作者根据无因次控制方程的解处处相等原则建立了小尺度水模型实验与大尺度空气真实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比较表明,水模型实验测试与空气模型数值模拟基本吻合。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主要符号表  7-11
前言  11-12
第1章 对流传输过程的模拟与可视化  12-30
  1.1 概述与创新  12-14
  1.2 二维对流问题的控制方程  14-15
  1.3 对流传热传质过程的描述  15-18
  1.4 复杂传热传质问题的推广与应用  18-20
  1.5 数值求解  20
  1.6 算例应用分析  20-29
  1.7 结论  29-30
第2章 室内空气环境的“数值眼”——热与污染物的传输结构  30-42
  2.1 研究意义与创新  30-31
  2.2 置换通风的物理模型——双扩散混合对流  31-32
  2.3 数值模拟  32-33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0
  2.5 小结  40-42
第3章 自然对流系统中离散热源的相互作用  42-74
  3.1 研究目的与创新  42
  3.2 壁面离散热源的相互作用  42-55
  3.3 水平腔体内离散热源的相互作用  55-74
第4章 双扩散自然对流系统中离散热源与污染源的相互作用  74-88
  4.1 研究内容与创新  74-75
  4.2 物理模型  75-76
  4.3 控制方程  76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76-87
  4.5 小结  87-88
第5章 复杂对流问题的自然模拟与基本特性  88-104
  5.1 研究要点与创新  88-90
  5.2 复杂混合对流模型与物理过程描述  90
  5.3 数值分析  90-91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91-102
  5.5 小结  102-104
第6章 对流扩散问题SIMPLE 算法求解特殊性  104-120
  6.1 概述与创新  104-105
  6.2 数值方法  105-108
  6.3 压力修正方程的特殊性  108-111
  6.4 算例应用与结果分析  111-118
  6.5 小结  118-120
第7章 PIV 实验与数值模拟  120-128
  7.1 PIV 系统结构与基本原理  120-121
  7.2 研究对象与实验模型  121-123
  7.3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123-126
  7.4 小结  126-128
致谢  128-130
参考文献  130-140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40-141

相似论文

  1.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Q945
  2. 方腔内带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双扩散对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O35
  3. 北冰洋双扩散阶梯结构与无双扩散海域的特殊物理过程,P731.2
  4. 不同温度和浓度梯度下磁流体双扩散对流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O361.3
  5. 深亚微米N型高压DDDMOSFET热载流子注入可靠性研究,TN386.1
  6. 功率集成电路中高压MOS器件及其可靠性的研究,TN386
  7. 基于CMOS工艺的高压MOSFET研究,TN386
  8. 太阳池热盐双扩散特性的数值研究,TK513
  9. 太阳池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K51
  10. 蛋白微阵列技术检测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诊断试验的初步评价,R446.6
  11. 室内空气对流的特征与模拟,TU111.191
  12. 与常规CMOS工艺相兼容的高压MOS器件工艺研究,TN405
  13. 丽蝇蛹集金小蜂卵巢发育与卵黄发生的时间动态,Q964
  14. 关于土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问题的研究,X53
  15. 求解温盐双扩散系统的高精度紧致差分算法,O241
  16. 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垂向湍扩散系数估计,P731.2
  17. 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渗透问题的研究,X53
  18. 垂直双扩散MOSFET栅电阻的测试研究,TN386
  19. 高压MOSFET Ⅰ-Ⅴ特性宏模型的建立与研究,TN386
  20. 梨火疫病菌的风险分析及检测技术研究,S432.4
  21. 温盐分层流的非结构网格数值模拟,TV13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粘性流体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