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权力配置与公司治理

作 者: 张伟
导 师: 于良春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 信息 控制权 不完全契约 银行公司治理
分类号: F27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银行往往是通过其对企业的融资便利在不同的方向上影响着企业的公司治理。学术研究很少触及到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问题,仿佛银行本身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无懈可击的,又或许人们认为银行的公司治理同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一样,没有必要单独地来进行研究。但20世纪90年代的巴林银行倒闭案件、日本大和银行的亏损事件以及东亚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银行业。特别是爆发于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菲律宾这些国家银行业中所固有的公司治理问题,这些事件使银行本身也成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应用对象之一。在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之后,本文基于权力、权威的角度将公司治理的研究归纳为过程导向的公司治理,以区别于资本结构下结果导向的公司治理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围绕着对信息分布的讨论来研究银行公司内权力配置的调整。本文首先描述了一个银行与贷款厂商之间的信贷合约,将银行公司内治理契约的参与人设定为银行董事会及银行经理人员。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将银行公司内的控制权设定为对信贷合约执行过程中无法预见的或然事件的相机处置权,也即对信贷合约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是剩余风险。本文进一步将剩余风险抽象为贷款厂商的信用风险,在内部银行及外部银行的框架下,银行公司对贷款厂商信用风险的信息分布也将出现明显的差异。在内部银行中,银行董事会与银行经理人员享有同样水平的信息结构,而信息则主要是由银行与贷款厂商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而形成的,信息的同构使得内部银行中的公司治理退化为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问题,银行中的实际权威以及正式权威都属于银行董事会。而在外部银行的框架下,技术的进步、复杂金融工具的出现、风险管理功能的凸现以及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变使银行对贷款厂商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经理人员获得了相对于银行董事会占优的信息结构,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出现以及银行经理人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使得对银行公司治理契约的再谈判变的不可避免。银行董事会及银行经理人员在公司治理契约设计的初始阶段内均预期到这将是一份不完全契约,它将是一种保持着一定灵活性的相机性治理安排。因此,在外部银行下,银行公司的正式权威与实际权威发生了分离,它们将分别属于银行的董事会以及银行经理人员。本文的分析同时也表明,银行经理人员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寻租应在使银行董事会获得可保证收入的范围来进行,在这一范围内,银行董事会将与银行经理人员就可占用性准租进行讨价还价,只要双方的再谈判过程不发生破裂的风险,讨价还价所造成的对准租的分割都会使双方的效用得以帕累托改进。但当银行董事会的可保证收入无法得以保证时,银行公司的控制权将再次回到银行董事会手中,在外部银行框架下,这一过程将使银行董事会以及银行经理人员的效用水平都下降。其次,本文对银行公司内权力配置的具体形式进行了讨论。内部银行下的权力配置要求以分权型的公司治理安排来满足银行经理人员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需要。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了多个参与人之后,分权型的公司治理安排必然带来组织内的协调问题。在这种情形下,银行需要在组织内的协调成本以及信息精度之间进行权衡,这一过程使得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最终能够达到的均衡成为一种次优的结果。本文分别分析了含多个经理人员的银行公司治理契约以及存在委托人竞争时的银行公司治理安排,分析的结果认为当银行公司中存在着多个银行经理人员的情形下,如果银行经理人员所观察到的贷款厂商的信用风险信息不相容时,银行经理人员之间会发生取得银行董事会授权的竞争,这种竞争对银行董事会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可以使银行经理人员真实地显示自己的类型参数,但另一方面,董事会也要承担竞争带来的成本。因此,在内部银行的框架下,虽然分权的公司治理安排会使银行得到关于贷款厂商更为真实的风险信息结构,但组织内的协调却使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与名义控制权重合在一起。另外,当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补时,根据本文的分析,在这种情形下容易发生银行经理人员的搭便车行为,银行经理人员将成为银行公司内的实际控制者,一种分权式的公司治理安排将异化为另一种集权式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当银行公司中存在着委托人之间的竞争时,本文的分析则说明较大程度的分权是必要的。特别是应当保持银行经理人员与银行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独立性。在所分析的董事会成员有可能从事关联交易的情形下,如果银行公司的控制权由董事会掌握时,银行经理人员所采用的保守策略将使他故意地隐藏自己真实的类型参数,本文认为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公司经理人员是不作为的,他将同时讨好银行董事会成员,并将自己的努力水平进行平均的配置。第三步,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可能会出现的串谋现象进行了研究,放松了银行公司治理契约的参与方之间不存在私下契约,也即不存在勾结以及串谋的假设。串谋的存在破坏了机制设计中的显示原理,使得机制设计的信息空间的维数增加而使得机制设计变的更为复杂。串谋的存在使得委托人得到的信息发生扭曲,从而使机制设计成本增大。本文对银行公司内可能存在的两种串谋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由银行董事会,银行经理人员以及贷款厂商组成的三层等级的组织结构中,考察了银行经理人员与贷款厂商之间的串谋问题,本文的分析认为在银行公司治理的安排中,允许或默许银行经理人员与生产厂商在一定范围内攫取一定数量的租金成为银行董事会在权衡后的一种选择。而串谋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解释银行为防范串谋的发生在银行组织机构内设立的众多独立机构的原因,例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等等。本文认为银行内的这些机构在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防范银行公司内串谋现象的发生。特别是虽然这些机构不一定参与对贷款厂商的信息收集,但审计及惩罚机制的外生存在也会抑制串谋现象的膨胀。基于银行的特殊性,本文认为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串谋是一种信息共享联盟机制,由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银行董事会可以通过提高串谋联盟的组织成本以及为脱离串谋联盟并能够为银行董事会提供更好的信息结构的银行经理人员设计更高奖励的方法来瓦解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平行串谋。最后,本文研究了对公司治理正式契约的一种补充,公司文化成为能够平滑银行公司治理契约设计中的权力与专用性人力资本之间的错配问题。本文最后讨论了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平行嵌入以及银行董事会与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垂直嵌入模型作为银行公司治理契约的惩罚机制上的作用。分析认为银行公司治理契约存续期的加长以及在更大的范围内对银行经理人员信用记录进行交流可以有效地约束银行经理人员的行为。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及组织设计理论的框架下系统地研究了以银行为代表的新型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与古典资本主义企业不同,在银行公司中,信息以及知识的分布成为公司的核心资源,这使得完全契约下的机制设计难以解释银行公司中的许多公司治理现象。本文应用不完全契约理论,以有限理性作为不完全契约的基础,研究了专用性人力资本、意会知识以及权力配置的调整对银行公司治理契约再谈判过程的影响。在将权力、权威角度下的公司治理研究定义为过程导向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本文明确地认为银行公司的信息结构是比资本结构更为重要的因素。同时,基于信息结构下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导出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不同的结论。因为在银行公司中,只有银行经理人员掌握着银行的核心信息,而利益相关者对银行公司治理过程的参与只能看作为一种外生的约束机制来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本文的分析中,给出的社会性嵌入模型也许可以解释利益相关者对银行公司治理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首次在对内部银行以及外部银行做出区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银行业务模式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并按照“银行公司内一个委托人与一个代理人之间的权力配置的调整→多个委托人及多个代理人之间的协调→组织中多人情形下的串谋”这一逻辑路线系统地分析了由信息分布的改变带来的银行公司内剩余控制权的调整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4
ABSTRACT  14-19
第一章 导论  19-29
  1.1 问题的提出  19-21
  1.2 银行的职能及其发展  21-23
  1.3 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约束  23-25
  1.4 论文结构及创新  25-29
    1.4.1 论文结构  25-27
    1.4.2 论文创新  27-29
第二章 不完全契约与公司治理  29-47
  2.1 公司治理概念的发展  29-31
  2.2 公司治理机制  31-40
    2.2.1 企业理论的简单回顾  31-34
    2.2.2 不完全契约与公司治理  34-38
    2.2.3 结果导向的公司治理与过程导向的公司治理  38-40
  2.3 银行公司治理  40-44
    2.3.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41-42
    2.3.2 监督监督人问题  42-43
    2.3.3 银行公司治理相关文献回顾  43-44
  2.4 小结  44-47
第三章 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权力配置  47-83
  3.1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  48-53
    3.1.1 公司中的权力  48-51
    3.1.2 公司中的实际权力  51-53
  3.2 银行公司中的资本结构与信息结构  53-60
  3.3 基本模型  60-64
  3.4 内部银行中的公司治理  64-69
  3.5 外部银行中的公司治理  69-80
    3.5.1 银行公司治理契约的再谈判  71-76
    3.5.2 银行公司控制权的相机转移  76-79
    3.5.3 银行公司中的信息交流  79-80
  3.6 小结  80-83
第四章 集权与分权机制  83-101
  4.1 公司内的协调  84-87
  4.2 含多个经理人员的银行公司治理契约  87-95
    4.2.1 完全信息下的基准情形  88-90
    4.2.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  90-93
    4.2.3 协调成本与信息精度  93-95
  4.3 存在委托人竞争时的银行公司治理  95-99
  4.4 小结  99-101
第五章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串谋  101-125
  5.1 经济学文献中的串谋现象研究  102-110
    5.1.1 串谋及其分类  103-105
    5.1.2 三层等级组织结构内的串谋研究  105-108
    5.1.3 代理人之间的串谋  108-110
  5.2 银行经理人员与贷款厂商之间的串谋分析  110-121
    5.2.1 串谋模型  111-115
    5.2.2 串谋契约的维持  115-117
    5.2.3 防范串谋的银行治理结构  117-121
  5.3 银行经理人员之间的串谋  121-123
  5.4 小结  123-125
第六章 公司治理中的隐性契约  125-134
  6.1 公司文化及组织内的协调  126-129
  6.2 社会性嵌入模型与公司治理  129-133
    6.2.1 组织内的平行嵌入  129-131
    6.2.2 职业生涯考虑  131-133
  6.3 小结  133-134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134-139
  7.1 结论  134-137
  7.2 研究展望  137-139
参考文献  139-149
致谢  149-1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50-15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51

相似论文

  1.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2. 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定位技术研究,U416.2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6.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Mediator和Wrapper机制的设计与实现,TP311.13
  7. BioLab面向生物计算服务的网格系统,TP399-C8
  8.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9.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10. 领域实体属性及事件抽取技术研究,TP391.1
  1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12. 隐式用户兴趣挖掘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13. 时间表达式识别与归一化研究,TP391.1
  14. 生物医学领域检索系统查询扩展技术研究,TP391.3
  15.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17.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18.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9. 武器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HL7消息解析和存储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1.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DICOM中间件及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TP311.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公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