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

作 者: 程臻宇
导 师: 张东辉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同级地方政府竞争 政绩性 公共性 竞争导向禀赋集合 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差异化
分类号: D6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09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府竞争研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蒂布特(Tiebout)在1956年基于人口完全流动性的假设,提出了第一个政府竞争模型。之后,欧美学者以联邦制度为政治前提,围绕着公共品生产、税收政策等财政学范畴展开对政府竞争的研究,他们的观点可以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政府竞争是扑向底层的竞争,对于政府的税收收入、对于辖区环境、居民福利等等都会造成损害,另一派则认为,政府竞争是奔向顶层的竞争,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竞争中政府会变得更加富有效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大多沿袭欧美学者的研究思路,认为在中国无论是纵向层面还是横向层面,都存在着地方政府竞争。他们仍然还是从财政学的角度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也即,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税收竞争、公共品提供等方面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但是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与欧美的联邦制度存在巨大差异,上下级政府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上级政府的权威地位,因此,纵向竞争受制于集权政治体制而没有生存的空间,在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主要在横向层面存在。并且,中国地方政府并不具备欧美地方政府那样相对独立的地位,区域之间人口、资源等流动性很低,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诸多因素限制,因此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非均质性特点,即,在横向层面也并非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强弱程度是相同的,而往往表现为地域性的,局部性的,且竞争的强弱程度也不相同。在横向层面的地方政府中,那些处于政治结构中同一等级,属于同一个上级政府管辖,且所在地理位置邻近的同级地方政之间的竞争,最能体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博弈论从分析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着手,通过阐释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双重性质、分析同级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以及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构建起关于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双重性质。一方面,作为上级的政治分支机构,地方政府要首先要服从上级指令,实施并完成上级政府制定的任务,执行上级颁布的方针、政策、规划等。同级地方政府有着共同的上级政府,隶属于上级政府的其他同级地方政府所取得的成绩,会自然而然的成为上级考核某个下级地方政府时的参考指标,这种考核压力,使得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努力争取比它们的同级对手更好更快的完成上级任务,地方政府相互间的竞争行为体现了对上级政府政治权威的服从,这种性质的竞争是同级地方政府的政绩性竞争,通过政绩性竞争,上级政府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辖区内民众的多样性需求增长,参与意识增强,对辖区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他们通过呼吁、游说等方式,使政府利用其组织力量与其他同级对手争夺资源,并培育本辖区的比较优势,以增进辖区公众福利和满足辖区企业利润追求。此时,地方政府是作为地方公众代表与其他同级地方政府进行竞争,这种性质的竞争是同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性竞争,它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利益差别。中国目前的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同时具备政绩性和公共性双重性质,其强弱随时间、区域而变化,可分为三种状态:完全政绩性竞争;政绩性竞争为主,公共性竞争为辅;公共性竞争为主,政绩性竞争为辅。政绩性竞争是政治机构确保其每一层级都能执行上级任务,完成政治机构功能所必须的,而公共性竞争是体现辖区利益差异化的竞争,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利益方的力量强弱会影响地方政府在竞争中获得的辖区共同利益的分割情况。基于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双重性构造了同级地方政府政绩性竞争模型和公共性竞争模型。同级地方政府竞争模型遵循三个假定:(1)地方政府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地方政府;(2)地方政府受禀赋稀缺的约束;(3)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益,但是地方政府在经济行为中并无严格的成本最小化约束。一方面,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为完成上级目标而进行绩效竞赛。上级政府认为,地方政府的努力和其取得的成绩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地方政府的任务目标,但地方政府政府无疑比上级政府更了解本辖区的情况,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在上级不知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作弊。当一个地方政府引入投机变量之后,其同级对手会纷纷效仿,而且同级对手之间存在不会告发作弊的默契,投机行为成为同级地方政府必然采取的竞争手段,此时合理的政绩性竞争变为过度政绩性竞争。另一方面,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为满足辖区内包括居民和厂商在内的公众利益要求而彼此竞争。同级地方政府的竞争目标是实现包括自身经济利益在内的辖区共同利益函数的最大化。同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性竞争模型分析了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两种条件下同级地方政府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行为,最终,竞争获得的辖区利益在地方政府、居民、厂商之间分配,各方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分配的结果,并且也影响公共性竞争的内容。政绩性竞争行为和公共性竞争行为共存于同级地方政府行为体系之中,对辖区经济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于辖区经济体系的影响机理是通过同级地方政府禀赋集合的创新性变化体现出来的。地方政府可以控制或者影响的禀赋按内容可以分为物力禀赋、人力禀赋和制度禀赋三大类。而这三大类禀赋按照其来源,即是否产生自地方政府的辖区之内,又可以分为内生性禀赋和外生性禀赋,即内生性物力禀赋、外生性物力禀赋,内生性人力禀赋、外生性人力禀赋,内生性制度禀赋、外生性制度禀赋。为了在与同级政府的竞争中取得优胜或者赢得更多的利益,地方政府会选择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内生性禀赋进行培养,或者争夺那些可以增强本辖区竞争优势的外生性禀赋。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结果是使这些禀赋获得优先于其他禀赋的发展,这样的一些内生性或者外生性禀赋的集合即为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导向的禀赋集合,该集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将该集合的变化分为数量创新和质量创新两种。当某一个地方政府率先做出创新后,其他地方政府是选择模仿原来的创新还是进行新的创新活动,取决于其对手们在创新成本与模仿成本之间的比较。政绩性竞争令地方政府质量创新的动力不足,而公共性竞争令地方政府具有内生的质量创新动力。地方政府选择竞争导向禀赋集合时存在路径依赖,这将使得某些禀赋获得优先于其他禀赋的发展机会。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计划体制,地方政府竞争的政绩性浓厚,同级地方政府的竞争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对禀赋进行质量创新的动力不足,另外,中央统一控制全国资源调配,导致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的初始禀赋雷同,往往在邻近区域内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地方政府选择的路径依赖又将强化禀赋雷同现象。但是公共性竞争产生的内生创新动力将使得邻近区域内禀赋雷同的局面得到改善,区域经济最终呈现差异化发展。本文选择区域产业结构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程度的关键变量,认为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双重性使得区域产业结构既存在趋同,在产业内部细分产业内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化趋势。本文对全国省级辖区工业相似系数进行了比较,发现各省辖区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域性趋同现象。同时各省辖区中还有一个共同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就是:三次产业中农业边缘化的倾向一直很突出,但是通过长三角、山东省等案例也可以发现,在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的大趋势中,在相邻的同级地方政府辖区内,产业内部细分产业结构的差异化也是一个日渐明显的趋势。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解释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从同级地方政府竞争角度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变化的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8-12
ABSTRACT  12-15
前言  15-23
  1、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5-17
  2、研究思路和方法  17-19
  3、篇章结构  19-22
  4、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22-23
一、文献综述  23-36
  1.1 联邦制下的政府竞争  23-28
  1.2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现状  28-35
  1.3 小结  35-36
二、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  36-45
  2.1 中国同级地方政府  37-38
  2.2 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起源  38-39
  2.3 上下级委托代理关系  39-40
  2.4 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  40-45
三、同级地方政府竞争模型  45-68
  3.1 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假定  45-47
  3.2 同级地方政府间政绩性竞争模型  47-54
  3.3 同级地方政府间公共性竞争模型  54-63
  3.4 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状态划分  63-68
四、竞争导向型的同级地方政府禀赋集合与集合创新  68-98
  4.1 同级地方政府禀赋集合分类  69-77
  4.2 竞争导向的禀赋集合创新  77-87
  4.3 竞争导向禀赋集合中的代表性禀赋  87-89
  4.4 地方政府的竞争选择  89-98
五、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辖区经济的影响  98-123
  5.1 政绩性竞争对辖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98-117
  5.2 同级地方政府公共性竞争:案例分析  117-123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123-127
  6.1 结论  123-125
  6.2 政策建议  125-127
参考文献  127-142
致谢  142-14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43-144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44

相似论文

  1. 商标行政执法研究,D922.1
  2. 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C913.5
  3. 大众媒介公共性研究,G206
  4. 论公共关系视角下城市雕塑艺术的研究,J313.2
  5. 服务型政府公共性的实现途径探究,D630
  6. 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研究,G258.2
  7. 我国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G206
  8. 我国公共政策公共性缺失问题探析,F123
  9. 营建“竖起来的胡同”新文化,TU-0
  10. “公共性”·“艺术性”,J0-4
  11. 公共性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035
  12. 同级地方政府间政绩竞争失范与治理对策,D630
  13. 罗尔斯公共理性观研究,D097.12
  14.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视媒介公共性研究,G229.2-F
  15. 论公共艺术品设计的系统环境意识,J505
  16. 无墙的美术馆,J124
  17. 基于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政务信息公开研究,D630
  18. 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中的民生问题,A811
  19. 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G410
  20. 海西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F127
  21. 行政交往的公共性理念,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