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初诗坛研究

作 者: 成玮
导 师: 陈晓芬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宋初 诗坛 士人心态 文学观念 地域分布 诗体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5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有五章。所谓“宋初”,指的是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在时间上属于唐、宋诗转型过程的一部分。引言部分先从评价标准、描述框架两方面,对宋初诗的研究现状作一反思。指出:(一)在评价上,学界大都以唐、宋诗转型作为唯一尺度,对宋初诗坛各种现象评价的高低,皆视其是否对这一诗史变局起到作用以及起了多大作用而定。在单一的标准下,许多对宋调的形成所起作用不大,而自身却颇有特色的现象,都被置之不论。这本身已是一种遗憾,而由此使得宋调生成的真实背景与复杂机制残缺不明,也必然限制整个研究的深度。(二)在描述上,学界大都普遍采用“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递嬗演进的框架。“三体”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就这一框架的整体来看,从其内部或者外部,都可指出若干疑点:从内部言之,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个概念,适用度并不对等,因此三者所构成的阐说链条,也是不牢固的;从外部言之,“三体”并不能涵盖宋初诗坛所有的创作倾向,用这个框架去剪裁宋初诗坛,所得到的诗史图景,不是完全可靠。经由评价标准和描述框架的双重反思,确定了本文的根本任务,即不拘于既有模式,而构造一个更切近宋初诗坛原貌的阐说体系。前四章分别描绘诗歌内、外各个领域在宋初的表现形态,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勾划其历时变迁轨迹。具体说来,第一章探究宋初士人处境与心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当时文臣地位的提升,与朝廷对其控制的趋严大致同步,这使得文士阶层一方面积极认同北宋政权,另一方面,又逐渐刻意与朝廷禄位相疏离,形成一种“且前且却”的复杂心态。这种处境与心态,在文学的观念和风格两个层面皆有反映。在前一层面,我们着重分析了两类观念:一是欲与前代作家试比高的独立意识。这种意识,宋初甚为常见,但多是指向文章内容上的新旧兼收,而未曾强调风格上的自立门户。二是讽谕精神。宋初诗文中讽谕精神的生成经过,学界论之已详,此处由一个特定视角——讽谕精神如何自古体诗赋向近体渗透——切入,以丰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后一层面,我们勾绘出太宗、真宗两代,朝廷文风导向从缛丽到雅正的演变。在此情境下,后期西昆诗人(以晏殊为例)因应时势,再度折回到白居易那里,寻求改造诗风的契机;只是他们所取接受角度比较特别,从而也改变了“白居易范式”原来的形象。后期西昆体与白体间的互动,合力造就了一种富含美学意味的新风格。第二章自一般的文学观念层面,转入更具体的诗学层面,从诗与自然、社会、诗人等因素的关系入手,寻绎宋初诗论与同时代诗歌创作之间的契合点。在当时人看来,诗歌应该内本于上合天道的相对客观化之情性,外发为对自然景象全面具体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直接及时的介入。至于诗与诗人的关系,我们则聚焦于“诗如其人”一说。宋初论者依诗作而观人,推论最初的基点,大都纯粹建立在对作品内容的解释上,由此也见出当日诗坛特重内容的倾向。这种种因素汇合起来,与一种切实、繁复而相对客观化的诗风之兴起,彼此恰相呼应。第三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宋初文人的地域分布。我们旨在研究诗坛,本章却不以此自限,而将视线延展至一切文士阶层。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宋初三朝,士人的整体文化水准直线上升,诗坛的繁荣势头却升后又降。太宗朝诗人辈出,下至真宗朝,则除江南、吴越等个别地区稍存风雅之外,余皆寂寥无闻。只有兼顾各种文士类型,才能清楚感受到这中间的反差。本章小结部分,对这一反差的成因作了初步探寻。第四章分体考量宋初诗的发展状况。就艺术进展程度言,当时古体胜于近体,七言胜于五言;以此之故,七古一体,拓展幅度最大。历时来看,太宗时期,各路诗风并存,互不相掩;真宗时期,则切实详尽一路,逐渐脱颖而出,占据诗坛主流。这个前、后两阶段的区划,同上几章的研究结果相互支持,合而观之,可以确信,将宋初一段诗史划为太宗、真宗两期,是较合理的分法。自前四章中抽绎出这一结论后,第五章和结语分别侧重于太宗朝与真宗朝,各作一些探讨。第五章专注于前一时期,借助于对王禹偁、杨亿、寇准三人不同艺术个性的展示,呈现太宗朝诗坛的多元态势。结语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对真宗朝诗坛在北宋前期诗史脉络中的位置试作重估。真宗一朝,诗风趋于详尽、切实的走向已渐渐明朗化,依我们看来,欧阳修一代的诗歌创作,对真宗朝诗风多有继承,两者之间,传递性大于断裂性。如接受这一判断,则在宋初三朝中,已包含了宋诗未来走势初步定向的一个时期。若要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宋诗,这一时段,是绝对无法绕过的。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15
第一章 宋初士人之处境及其影响  15-43
  第一节 宋初士人之处境与心态  15-25
  第二节 影响之一:独立意识与讽谕精神  25-33
  第三节 影响之二:从缛丽到雅正——兼论后期西昆体与白体之互动  33-43
第二章 宋初诗学之观念  43-57
  第一节 诗与自然  43-47
  第二节 诗与社会  47-52
  第三节 诗与诗人  52-57
第三章 宋初文人地域之分布  57-84
  第一节 中朝文人群  57-62
  第二节 江南文人群  62-67
  第三节 西蜀文人群  67-71
  第四节 吴越文人群  71-74
  第五节 闽地文人群  74-77
  第六节 荆湘文人群  77-78
  第七节 其他文人群  78-84
第四章 宋初各体诗之发展  84-120
  第一节 古体  87-96
    一、七言(含杂言)古  87-91
    二、五言古  91-96
  第二节 律诗  96-111
    一、排律  96-100
    二、七律  100-107
    三、五律  107-111
  第三节 绝句  111-120
    一、七绝  111-115
    二、五绝  115-120
第五章 太宗朝诗坛的多元态势——以王禹偁、杨亿、寇准为例  120-134
  一  120-124
  二  124-127
  三  127-134
结语  134-136
主要引用文献  136-141
后记  141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3. 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祈雨活动研究,K207
  4. 论90年代诗坛“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I207.25
  5. 王蒙与新疆,I206.7
  6. 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及集群式发展研究,F279.2
  7. 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四时节俗,K870.6
  8. 宋初奏议中的套语现象研究,I206.2
  9. 论宋诗中的“晚唐体”,I207.22
  10. 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域分布及其文学影响,I206.2
  11. 宋代士人心态研究,K244
  12. 杜甫七律的诗体学研究,I207.22
  13. 汉代诗体赋研究,I206.2
  14. 宋初儒学道统思想研究,B244.99
  15. 郭沫若“女神体”研究,I207.25
  16. 潘阆研究,I206.2
  17. 从敦煌文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物权观念,K870.6
  18. 魏野诗歌研究,I207.22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传播,B949.2
  20. 初唐四杰赋研究,I207.22
  21. 唐末五代宋初中央财权集中的历史轨迹,F812.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