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 李群
导 师: 赵嵩正
学 校: 西北工业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资源流动 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系统 持续竞争优势
分类号: F2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99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区际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资源流动的基本视角,首先对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动力机制和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解释了资源如何流动的问题;其次,本文通过对资源流动与区域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等关系的研究,解释了资源流动如何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临沂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作为对前文理论的实证和应用部分。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基于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通过对现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简要评析了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理论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即基于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对如何吸引资源流入、如何利用流入资源以及构建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等问题的研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2.关于资源流动规律的理论研究。本文深入研究了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提炼出决定资源流动的关键因素,并以此构建了资源流动的动力机制模型。模型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资本属性会促使其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流向潜在收益最大的区域:某个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环境六大因素共同决定了其所能为流入资源提供的潜在收益,从而也决定了资源流入该区域的动力大小; 3.提出了资源流动靶向性和区域经济靶心效应的论点。指出优质资源的流入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集群的培育、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以及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发展逻辑,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模型和区域持续竞争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4
第一章 绪论  14-37
  1.1 问题的提出  14-15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  15-32
    1.2.1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15-26
    1.2.2 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  26-28
    1.2.3 资源要素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8-32
  1.3 研究的意义  32-33
  1.4 研究内容框架  33-35
  1.5 研究的方法  35-36
    1.5.1 系统思想与系统方法  35
    1.5.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35-36
    1.5.3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36
    1.5.4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6
  1.6 本章小结  36-37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回顾与评析  37-54
  2.1 西方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37-48
    2.1.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37-38
    2.1.2 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  38-40
    2.1.3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40-41
    2.1.4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41-42
    2.1.5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42-44
    2.1.6 梯度推移理论  44
    2.1.7 倒“U”型理论  44-46
    2.1.8 新古典主义的趋同假说  46-48
  2.2 我国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48-51
    2.2.1 反梯度推移理论  49-50
    2.2.2 点轴开发理论  50-51
  2.3 现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评析  51-52
  2.4 本章小结  52-54
第三章 资源流动客观基础及必然性分析  54-63
  3.1 区域差异  54-57
    3.1.1 区域差异的形成  55-56
    3.1.2 区域差异的效应  56-57
  3.2 梯度推移  57-61
    3.2.1 梯度推移的理论来源: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57-59
    3.2.2 梯度推移与资源流动  59-60
    3.2.3 对梯度推移的再认识  60-61
  3.3 资源流动的必然性分析  61
  3.4 本章小结  61-63
第四章 资源流动规律与机制探析  63-71
  4.1 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  63-66
    4.1.1 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  63-64
    4.1.2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  64-65
    4.1.3 资源流动的靶向性  65-66
  4.2 资源流动的动力机制分析  66-69
    4.2.1 模型的理论来源  66-67
    4.2.2 资源流动的动力机制模型  67-69
  4.3 资源流动方向的转移  69-70
  4.4 本章小结  70-71
第五章 资源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71-88
  5.1 区域经济的靶心效应  71-74
    5.1.1 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  72-73
    5.1.2 资源流动的附加效应  73-74
  5.2 资源流动与产业发展  74-78
    5.2.1 资源流入与主导产业的培育  75-76
    5.2.2 培育围绕主导产业的集群  76-77
    5.2.3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77-78
  5.3 资源流动与区域创新体系  78-83
    5.3.1 区域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  79-81
    5.3.2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81-82
    5.3.3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  82-83
  5.4 资源流动与区域持续竞争优势  83-86
    5.4.1 资源流动的动态过程  84-85
    5.4.2 区域持续竞争优势模型  85-86
  5.5 本章小结  86-88
第六章 临沂及周边区域的差异分析  88-105
  6.1 区域差异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88-90
    6.1.1 经济区域划分的原则  88-89
    6.1.2 指标体系与数据选取  89-90
  6.2 临沂市各区县差异的实证分析及梯度划分  90-97
    6.2.1 用灰色系统理论确定关联度  90-92
    6.2.2 用模糊数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  92-93
    6.2.3 由判断矩阵计算指标之权重  93
    6.2.4 进行一致性检验  93-95
    6.2.5 临沂市各区县梯度划分  95-97
  6.3 山东省各地市差异的实证分析及梯度划分  97-103
  6.4 本章小结  103-105
第七章 临沂市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05-123
  7.1 临沂市资源流入动力分析  105-117
    7.1.1 区位条件  105-106
    7.1.2 资源票赋  106-107
    7.1.3 基础设施  107-110
    7.1.4 产业结构  110-113
    7.1.5 政府政策  113-114
    7.1.6 社会环境  114-116
    7.1.7 小结  116-117
  7.2 临沂市资源流入现状分析  117-121
    7.2.1 临沂市流通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式分析  117-119
    7.2.2 临沂市招商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式分析  119-121
  7.3 本章小结  121-123
第八章 临沂市产业发展与创新系统分析  123-139
  8.1 临沂市各产业发展分析  123-130
    8.1.1 临沂市GDP总量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123-125
    8.1.2 临沂市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25-128
    8.1.3 临沂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128-129
    8.1.4 临沂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29-130
  8.2 临沂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130-133
    8.2.1 物流及现代物流业  131
    8.2.2 现代物流业作为临沂市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131-133
  8.3 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培育  133-134
  8.4 临沂市创新系统的构建  134-138
    8.4.1 临沂市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35-137
    8.4.2 临沂市创新系统的构建要点  137-138
  8.5 本章小结  138-139
第九章 临沂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139-145
  9.1 总体战略思路  139-140
  9.2 区域经济发展系统规划  140-143
    9.2.1 积极吸引资源流入  140-142
    9.2.2 构建区域产业发展体系  142-143
    9.2.3 打造区域持续竞争力  143
  9.3 有关政策建议  143-144
  9.4 本章小结  144-145
结论与展望  145-147
致谢  147-148
参考文献  148-15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157-158

相似论文

  1.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2.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3.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4. 莆田市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研究,F426.88
  5. 吉林省服装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6. “地铁房地产”投资的动力机制研究,F572
  7. 集群式发展武汉市低碳产业研究,F205
  8.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F205
  9. 北流市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F426.71
  10. 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F273.1
  11. 上海市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与特征识别研究,F224
  12. 面向产业集群区域资源计划系统设计与研究,F279.2
  13. 纺织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F224
  14. 辽宁省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F259.27
  15. 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F426.471
  16. 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F224
  17. 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迁移的方式与路径研究,F224
  18. 宿迁市实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F427
  19. 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选择分析,F279.27
  20.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对策研究,F279.2
  21. 河北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研究,F83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