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与社会变迁研究(1644-1911)

作 者: 沈文嘉
导 师: 董源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清代 清水江流域  苗族 林业经济 社会变迁
分类号: F3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5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择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致性、关联性的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为研究范围,以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人工杉木林经营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自然、人文资源,人工杉木造林、伐运技术及以清水江水系为网络的杉木产、运、销等制度的梳理,阐述其林业经济社会变迁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其中的锦屏县为中心,选择内外相向切入的视角,透视区域经济与社会变迁,以典型研究为基本方法,剖析一个典型地理区域在典型历史时段上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影响。并阐明该区域林业经济模式在当代中国可持续林业经营中的启示。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简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正文包括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三章主要论述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史。第一章以锦屏县为例,主要论述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首先概述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所依托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其中包括气候、土壤、地形、交通以及文化等方面。接着分析区域内人工杉木林兴起的背景,阐明清水江流域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的稻作农业向稻作与人工林业并存的二元经济转型。第二章从技术层面,通过对区域内杉木造林技术及伐运技术的考察,阐明技术创新的意义。第三章则从制度层面考察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中杉木产、运、销系统中一系列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本文认为清水江流域人工杉木林数百年长盛不衰得益于一系列适应市场的良好制度安排的保障。 下篇三章主要阐述由区域内林业经济的繁荣所带来地相应的乡村社会变迁,包括区域社会原有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瓦解,族群生存状态以及文化发展的提升等。第四章首先概述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论述区域社会变迁的动因。第五章分别从生产方式、土客关系、社会生活以及区域文化等若干侧面考察了清水江流域在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社会变迁。第六章分别考察了区域经济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育林村寨——文斗(锦屏县)和贸易口岸——三门塘(天柱县),对于典型村寨内涵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客观展望山区民族地区村寨的发展前景。 结语部分则对全文作出概括性的总结,通过考察林业经济兴起之后所带动的一系列产业链及其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阐明在清代,这一地区已逐渐形成为经济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完整、地域分布合理、相互联系有序的一个经济系统,并论述清水江流域区域林业经济对当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点明清水江流域苗族民众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引言  12-28
  1.1 选题背景  12-15
    1.1.1 林业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12-13
    1.1.2 林业与山区开发  13
    1.1.3 杉木人工林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13-14
    1.1.4 可贵的林业遗产  14-15
  1.2 选题意义  15-19
    1.2.1 林业史研究概况  15-16
    1.2.2 研究范围  16-18
    1.2.3 研究目的  18
    1.2.4 研究意义  18-19
  1.3 国内外清水江流域林业史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19-24
    1.3.1 国外(日本)清水江流域林业史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20-21
    1.3.2 国内清水江流域林业史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21-24
  1.4 概念界定·研究框架·技术路径  24-28
    1.4.1 概念界定  24-25
    1.4.2 研究框架  25-27
    1.4.3 技术路径  27-28
上篇 清代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发展史  28-97
  第一章 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以锦屏县为例  28-37
    1.1 区域林业经济所依托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28-32
      1.1.1 自然地理  28-31
      1.1.2 人文地理  31-32
    1.2 从稻作农业到农林并重  32-36
      1.2.1 稻作农业  32-33
      1.2.2 人工林业  33-36
    本章小结  36-37
  第二章 区域营林技术  37-48
    2.1 杉木造林技术  37-41
      2.1.1 汉族杉木造林技术  37-38
      2.1.2 苗族杉木造林技术  38-41
    2.2 杉木伐运技术  41-47
      2.2.1 采伐技术  42
      2.2.2 运输技术  42-47
    本章小结  47-48
  第三章 区域营林制度  48-97
    3.1 有关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  48-51
      3.1.1 与制度相关的基本概念  48-51
      3.1.2 制度变迁方式与动因  51
    3.2 人工育林制度(产)  51-65
      3.2.1 区域林业分类经营概况  52-53
      3.2.2 中国契约发展概述  53-55
      3.2.3 锦屏林业契约产生背景  55-56
      3.2.4 锦屏林业契约主要类型  56-62
      3.2.5 锦屏林业契约格式与套语  62-65
    3.3 木材放运制度(运)  65-73
      3.3.1 木材放运制度  66-71
      3.3.2 木材清赎制度  71-73
    3.4 木材交易制度(销)  73-85
      3.4.1 贸易口岸  73-74
      3.4.2 木行  74-76
      3.4.3 木商  76-77
      3.4.4 争江  77-82
      3.4.5 货币与期票  82-83
      3.4.6 木材检量  83-85
    3.5 纠纷解决制度  85-92
      3.5.1 清水江流域的法制  85-86
      3.5.2 纠纷解决机制  86-92
    3.6 森林保护制度  92-96
      3.6.1 以祭神树形式保护森林  92
      3.6.2 以乡规民约碑保护森林  92-96
    本章小结  96-97
下篇 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变迁  97-121
  第四章 清代清水江流域社会变迁动因概述  97-102
    4.1 社会变迁理论概述  97-100
      4.1.1 社会变迁涵义与特征  97-98
      4.1.2 社会变迁理论模式  98
      4.1.3 社会变迁基本类型  98-99
      4.1.4 社会变迁一般原因  99-100
    4.2 清水江流域社会变迁动因  100
      4.2.1 物质环境  100
      4.2.2 文化进程  100
      4.2.3 林业经济  100
    本章小结  100-102
  第五章 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变迁  102-110
    5.1 区域生产方式变迁  102-104
      5.1.1 生产关系的变革  102
      5.1.2 生产方式的变化  102-103
      5.1.3 专业集镇的诞生  103-104
    5.2 区域开发中的土客关系  104-106
      5.2.1 民族人口构成的变化  104-105
      5.2.2 客民定居化趋向与村寨形成  105-106
    5.3 区域社会生活变迁  106-107
      5.3.1 生活方式的变化  106-107
      5.3.2 富裕阶层的诞生  107
    5.4 社会文化变迁  107-109
      5.4.1 文化教育变迁  107-108
      5.4.2 婚姻文化变迁  108-109
    本章小结  109-110
  第六章 区域林业经济与乡村社会变迁—以文斗、三门塘为例  110-121
    6.1 育林山寨:苗寨文斗  110-115
      6.1.1 文斗概况  110-111
      6.1.2 村落历程与文化变迁  111-115
    6.2 贸易口岸:侗寨三门塘  115-120
      6.2.1 三门塘概况  115-116
      6.2.2 村落历程与文化变迁  116-120
    本章小结  120-121
结语:几点启示  121-129
  1. 锦屏模式的借鉴  121-122
  2. 交流的必要性  122-124
  3. 生态和谐的意义  124
  4. 区域林业经济的缺陷  124-125
  5. 发展私有林的思考  125-126
  6.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126-129
参考文献  129-135
个人简介  135-136
导师简介  136-137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137-138
致谢  138-139

相似论文

  1.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2.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3.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4.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5.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6.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7. 手机短信对苗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的影响研究,C912.1
  8. 侗锦纹样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2
  9. 威宁县苗族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F127.8
  10.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研究,I207.22
  11.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12.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13. 清代江南寺田初探,K249
  14.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5. 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K249
  16. 苗族服饰的生态审美解读,J523.5
  17. 威县乱弹研究,J825
  18. 中越农业词汇比较研究,H136
  19. 德保壮语与清迈泰语稻作词汇比较研究,H218
  20. 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H272
  21. 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