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

作 者: 段伟文
导 师: 刘大椿
学 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网络空间 信息权利 权力结构 网络信息发布 伦理建构 大学出版社 鲍德里亚 海德格尔 真实生活 虚拟身份
分类号: B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139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空间是人类所面对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实践使人的本质获得了新的展现。在这个展现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伦理实践领域拓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遇,各种新的伦理冲突需要我们对网络空间中的伦理基础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认为,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作为新的生活场域的网络空间和虚拟实在、虚拟生活与网络交往、作为虚实两界的伦理纽带的信息权利以及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与虚拟实在 网络空间与虚拟实在是网际生活和交往的环境,是讨论网络空间的伦理问题的背景。本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空间简释,网络空间的本质、虚拟实在简释和虚拟实在的文化哲学意义等四个方面。其重点是探讨网络空间的本质和虚拟实在的文化哲学意义,揭示其价值负载和伦理意涵。 我们从两个角度探讨了网络空间的本质。其一为客观化视角,即网络空间被视为所谓世界的信息化展现,这也是资本一市场机制的立场。世界的信息化展现的即事物的状态与过程被抽取为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的信息和信息流。由此,网络空间如同海德格尔所称的座架,成为跨国资本主义的新边疆。这一视角揭示了由资本—市场机制决定的宏观权力结构对网络空间的宰制。其二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视角。在主体性看来,人在网络空间中是人在世界中存在(在世,being-in-the-world)的一种方式,网络空间是与主体不可分的意向空间。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网络空间又是不同的主体“与他人共在”(Being-with-others)的场域,主体之间在网络空间的双向交互性促成了网络共同体的形成。主体和主体间性视角则反映了宏观权力结构、网络社群对草根性权力结构的想象以及主体的自主性之间的纠葛,揭示了网络空间的价值负载,充分表明网络空间是一个新的伦理实践空间。

全文目录


引言  15-28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与虚拟实在  28-69
  一、网络空间简释  28-37
    1.网络空间的缘起  28-30
    2.网络空间诸定义  30-32
    3.网络的技术背景  32-34
    4.网络文化概述  34-37
  二.网络空间的本质  37-55
    1.世界的信息化展现  38-45
    2.主体和主体际层面的网络空间  45-55
  三、虚拟实在简释  55-61
    1.虚拟实在的基本概念  55-57
    2.作为人工实在的虚拟实在  57-59
    3.虚拟的语义分析  59-61
  四、虚拟实在的文化哲学意涵  61-69
    1.仿真、拟象和超真实  61-63
    2.表征危机和对虚拟的文化批判  63-65
    3.对虚拟实在的技术哲学反思  65-69
第二章 虚拟生活与网络交往  69-102
  一、“电子新边疆”的虚拟生活  69-76
    1.游牧部落式的虚拟生活  69-71
    2.“身体—主体”与“知觉—幻觉”  71-74
    3.“我向幻觉行为”与沉溺  74-76
  二、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76-87
    1.网络社群中的身份虚拟  77-82
    2.多重自我及其认同  82-87
  三、网络空间中的交往  87-102
    1.网际交往的内在动力机制  88-92
    2.网际交往中的悖逆性特征  92-94
    3.网络空间中的情感和爱欲  94-98
    4.以网络为中介的群体行动  98-102
第三章 虚实两界的伦理纽带:信息权利  102-128
  一、网络的知识权力结构分析  102-108
    1.现代知识权力结构的形成  102-104
    2.网络权力结构的技术螺旋  104-106
    3.网络权力结构的市场螺旋  106-107
    4.网络内外的相关利益群体  107-108
  二、网络信息权利及其诸向度  108-117
    1.权利和信息权利  108-110
    2.网络信息访问权  110-111
    3.网络信息发布权  111-113
    4.知识产权  113-115
    5.隐私权  115-116
    6.信息安全权  116-117
    7.保持文化多样性的权利  117
  三、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考量  117-128
    1.信息权利的现实价值取向  117-120
    2.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  120-125
    3.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协调  125-128
第四章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  128-156
  一、网络社群的自治伦理  128-138
    1.网络社群中的失序与伦理  129-132
    2.由社群商谈建构自治伦理  132-135
    3.网络社群和谐的实现机制  135-138
  二、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138-149
    1.网络依赖与网际自我异化  138-143
    2.自我生活时代的自我伦理  143-146
    3.由自我调适达到自我幸福  146-149
  三、基于伦理的文化战略  149-156
    1.从乌托邦原则到责任原则  150-152
    2.走出公共电子牧场的悲哀  152-153
    3.适度保持虚实之间的张力  153-155
    4.建构批判和反思性的文化  155-156
主要参考文献  156-161
  英文:  156-158
  中文:  158-161
后记  161

相似论文

  1. 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上看其对科技的批判,B516.54
  2.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B83
  3. 论叶维廉的道家美学思想与其诗学理论建构的关系,I207.25
  4. 禅与海德格尔哲学比较,B516.54
  5. 光明之洞:海德格尔现代技术之本质的解蔽与遮蔽双重性解读,B516.54
  6.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B83
  7. 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B516.54
  8. 论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B516.54
  9. 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B516.54
  10. 庄子和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的同一性研究,B516.54
  11. 黑格尔的当代意义,B516.35
  12. 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生态之维,B516.54
  13. 论韩东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意识,I207.42
  14. 从漂泊到返乡,B516.54
  15. 海德格尔的建筑思想及其意义,B516.54
  16. 真理与艺术之思,B516.54
  17. 存在的澄明与佛性之悟,B948
  18. 海德格尔的诗性救赎,B516.54
  19. 消费社会的白色噪音,I712
  20. 存在论的新视阈,B516.5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