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

作 者: 张立程
导 师: 杨东梁
学 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晚清新式学堂 教师群体
分类号: K2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1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学东渐是近世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总体趋势。晚清新式学堂的兴起与西学东渐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西学的冲击下,传统学术开始了近代的嬗变,与学术有着密切关系的教育体系也随之发生变革。书院、官学逐渐衰落,采用西方分科教育的学堂开始逐步建立。教师是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清末,教师作为一个群体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产生,在近代社会的变革和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总态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对这一群体形成的背景、过程、标志、群体结构、意识、行为、特点以及群体地位进行系统研究,重点探讨其在中外文化交流、近代化进程以及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文章分为如下七个部分:一、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西学东渐,是自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发展过程。西学东渐在明清之际便已形成,西学在宫廷中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晚清西学东渐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到1860年,西学进入中国,并有一定发展;1860年到1890年,西学大量输入中国;1890年到20世纪初年,西学东渐开始与本土文化融合。西学东渐的过程体现出文化交流的普遍趋势:由量变到质变的传播过程。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兴办,起源于1863年的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的兴办是传统科举制度没落,书院私塾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传统教育制度日渐腐朽,陷入危机,表现在教学内容空虚、无聊,脱离实际;书院教学、管理从属于科举考试;科场舞弊时有发生,且贿赂公行等方面。晚清新式学堂的兴起,还与清政府统治陷入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有关。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被迫步入了近代社会。但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真正富强,甲午战败,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迫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思潮应运而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志士企图通过变法来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势,为此在教育领域里进行了废八股、改策论、兴学校等诸多改革。虽然“百日维新”被保守派镇压,但教育改革的浪潮一经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被迫改弦易辙,于1901年颁布上谕,宣布实行

全文目录


绪论  15-35
  1、问题的提出  15-18
  2、研究问题的界定  18-20
  3、学术史回顾  20-32
  4、框架和思路  32-35
第1 章 西学东渐晚清新式学堂之关系  35-59
  1.1 西学东渐在晚清  35-46
  1.2 晚清新式学堂的兴办  46-55
    1.2.1 科举制度的没落  47-51
      1.2.1.1 教学内容的空疏、无聊  48-49
      1.2.1.2 书院教学、管理从属于科举  49-50
      1.2.1.3 科场舞弊时有发生,贿赂公行  50-51
    1.2.2 教育改革的萌发与新式学堂的兴办  51-55
  1.3 西学东渐与新式学堂的内在联系  55-59
第2 章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形成  59-80
  2.1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形成的背景  59-65
    2.1.1 文化背景——中西学交汇  59-61
    2.1.2 政治背景——王朝自救  61-63
    2.1.3 社会背景——开启民智  63-65
  2.2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形成的过程  65-75
    2.2.1 教会学校与新式教师的出现  65-68
    2.2.2 洋务教育与教师队伍的发展  68-70
    2.2.3 教育改革与教师群体的扩大  70-75
  2.3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形成的标志  75-80
第3 章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之分析  80-131
  3.1 群体构成  80-103
    3.1.1 群体来源  80-95
      3.1.1.1 归国留学生  81-86
      3.1.1.2 旧式文人  86-91
      3.1.1.3 半新半旧之士  91-95
    3.1.2 学术背景  95-103
      3.1.2.1 传统儒学  96-98
      3.1.2.2 经世实学  98-100
      3.1.2.3 西学  100-103
  3.2 群体意识  103-114
    3.2.1 国民意识  103-106
    3.2.2 参政意识  106-109
    3.2.3 变革意识  109-114
  3.3 群体活动  114-131
    3.3.1 教学活动  115-123
      3.3.1.1 翻译、编辑教科书  115-123
    3.3.2 社会活动  123-131
      3.3.2.1 发动宣传革命  123-127
      3.3.2.2 参政议政  127-131
第4 章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个案研究  131-141
  4.1 中体西用派——陈衍  131-133
  4.2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133-138
  4.3 中外古今派——钱玄同  138-141
第5 章 镜中之我:学生眼中的新式学堂教师群体  141-148
第6 章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特点  148-163
  6.1 新旧并存  148-152
  6.2 观念矛盾  152-154
  6.3 总体趋新  154-163
第7 章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地位及影响  163-170
  7.1 在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163-165
  7.2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165-166
  7.3 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影响  166-170
结语  170-172
主要参考文献  172-185
附表  185-197
后记  197-198

相似论文

  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群体专业知识扩散路径研究,G451.1
  2. “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K252
  3. 林风眠“中西调和”理论及其艺术实践,J205
  4. 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K252
  5. 论纪昀的西学观,I206.2
  6. 晚清新式学堂教育经费筹集问题研究,G529
  7. 中国舞蹈教育思想史述评,J709.2
  8.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生成的本土因素,G649.2
  9. 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B25
  10.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G635.1
  11. 试论近代中国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F592.9
  12. 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G529
  13.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K252
  14. 从新知到常识,K252
  15. 中国高校教师群体性别分层问题研究,C913.68
  16. 西学东渐与近代诗歌的嬗变,I207.25
  17. 基于组织记忆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研究,G451.1
  18. 初中教师群体人际交往研究,G635.1
  19. 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G529
  20.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I206.0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