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

作 者: 李兰
导 师: 王长才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讲稿 文学观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20世纪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曾在美国许多高校任教,留下一批珍贵的课堂讲稿。一直以来,学界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研究较少关注。论文以他的三部讲稿——《文学讲稿》、《俄国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以下合称文学讲稿)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他的作品、书信、传记、访谈录等文献,梳理其文学观。第1章:“绪论”。介绍文学讲稿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标及设想。第2章:“虚构:纳博科夫论文学本质”。纳博科夫将虚构视为文学的本质,在他看来,文学虚构具有积极意义。第一,虚构意味着个体世界的真实;第二,虚构能够摧毁虚假的常识世界,还原真实世界;第三,虚构是模仿大自然进行创造,它是接近真理的重要手段。文学虚构不但不背离真实,而且是真实的表现,虚构即真实。纳博科夫认为,文学的虚构性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文学是作家独创;第二,文学具有欺骗性;第三,文学的内核是美。第3章:“三位一体的魔法师:纳博科夫论作家”。纳博科夫认为,灵感是作家创造力的体现,作家能够有意识地控制灵感,灵感能组合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性组合物。他认为,优秀作家具有三重身份:艺术家、说教家、讲故事的人,三者合一;但艺术家是其本质。纳博科夫认为,作家风格既是作品中艺术手法的总和,又是作家人格的组成部分,作家的艺术创作与其个体生命合一。第4章:“用脊柱骨阅读:纳博科夫论文学欣赏”。纳博科夫认为,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理想形式,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与作家同等的创造力,主动趋近作家的创作意图。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反复阅读,将小说从“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艺术”,还原作家灵感中的诗性组合物;第二,体验审美狂喜。第5章:“好奇、敦厚、善良、陶醉:纳博科夫论文学与道德”。纳博科夫不是一个冷漠的形式主义者,而是一位富有道德情怀的作家。他认为,在文学活动中,道德不是抽象的说教或哲思,而是对美和善的直觉感悟,是对庸俗和残酷直接拒斥。结语:在文学批评日益远离文学的当下,作家批评为我们重新认识文学、理解文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重视并研究作家批评不仅有利于文学的良性发展,也可以完善文学批评的格局。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0
第1章 绪论  10-20
  1.1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10-12
  1.2 纳博科夫研究综述  12-18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7
    1.2.3 小结  17-18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设想  18-20
第2章 虚构:纳博科夫论文学本质  20-29
  2.1 虚构的含义  21-24
    2.1.1 虚构是个体的真实  21-22
    2.1.2 虚构是常识的对立面  22-23
    2.1.3 虚构是一种创造力  23-24
  2.2 文学虚构的表现  24-29
    2.2.1 文学是独创  24-26
    2.2.2 文学是欺骗  26-27
    2.2.3 文学的内核是美  27-29
第3章 三位一体的魔法师:纳博科夫论作家  29-38
  3.1 灵感与诗性组合物  30-32
  3.2 魔法师、说教者、说书人  32-35
  3.3 作家风格  35-38
第4章 用脊椎骨阅读:纳博科夫论文学欣赏  38-43
  4.1 优秀读者  38-40
    4.1.1 直面作品,把握细节  39-40
    4.1.2 超脱的艺术想象力  40
  4.2 "脊椎骨阅读"  40-43
第5章 好奇、敦厚、善良、陶醉:纳博科夫论文学与道德  43-48
  5.1 庸俗与残酷  43-46
  5.2 好奇、敦厚、善良、陶醉  46-48
结语  48-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8

相似论文

  1. 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I712.06
  2. 舒元舆散文研究,I207.6
  3. 中国の「行旅诗」と『古今和歌集』の「羇旅歌」の比较研究,I207.22
  4. 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的邀请》中的荒诞性,I712
  5. 春亭卞季良与诗经的关联研究,I207.22
  6. “我以我心写奇幻”:解读C.S.刘易斯的儿童文学创作观,I561
  7. 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I712
  8. 论杨义的文学观及其文学研究方法,I206.6
  9. 论残雪的文学观,I206.7
  10. 论朱光潜的自由主义文学观,I206.6
  11. 何其芳文学批评论,I206.6
  12. 纳博科夫文学思想在《斩首之邀》中的体现,I712
  13. 莎士比亚对废名的影响研究,I207.42
  14. 论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I206.6
  15. 非正统的主流文学,I206.2
  16.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074
  17. 纳博科夫文论观与批评观研究,I712
  18. 当代中国文艺学教材体系建构之研究,I0-4
  19. 论萨义德的文学观,I0
  20. 《洛丽塔》中亨伯特流亡的多元阐释,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