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柳永秦观言情词比较

作 者: 杨栎模
导 师: 尹占华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柳永 秦观 言情词 题材内容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柳永秦观是北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词人,他们作为正宗的婉约派词人,终未摆脱“言情”的束缚。文章通过比较两位词人言情词的内容、艺术风格方面的异同,来突出各自的特色。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引言部分:简要概括柳永、秦观词的研究现状,引出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对言情词进行界定,交待在柳永和秦观的词作中言情词的标准。第一章分别概述两位词人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的异同点,以及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作品内容与艺术风貌。第二章分析两位词人言情词的题材内容和歌妓形象的异同之处。两人言情词题材内容主要分为闺怨词、吟咏对女性思恋的词、离别词、咏妓词(包括赠妓词)、合欢词及其他类。其他类作品:柳永有7首,秦观其他类的作品有9首。第三章从外貌形象、个性特征和情感取向三个方面探讨柳秦言情词中的女性形象。两人笔下女性形象的共同点有:痴情专注、重情重义,饱受离别之苦。不同之处在:柳永笔下的女性性格鲜明突出,形象多娇艳妩媚。秦观笔下的女性温婉多情却优不失分寸,形象多淡雅安静。第四章分别从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特征三方面分析比较柳永秦观言情词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柳永以赋为词,秦观采小令手法入词;章法结构上,柳永以线性结构为主,秦观以环形结构为主;语言特征方面,柳永言情词语言既有通俗浅白的风格,又有绮丽软媚的风格。秦观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于言外。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7
ABSTRACT  7-9
引言  9-12
  一  9-10
  二  10-12
第一章 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之比较  12-26
  第一节 两人的生平经历  12-18
    一、柳永:流离辗转的一生  12-15
    二、秦观:宦海中的浮与沉  15-18
  第二节 两人的思想性格  18-26
    一、积极进取  19
    二、天性浪漫、雅好音乐  19-21
    三、两人对待科举的态度  21-23
    四、柳永的“痴狂”与秦观的多愁善感  23-26
第二章 言情词题材之比较  26-46
  一、闺怨词  26-31
  二、吟咏对女性思恋的词  31-34
  三、离别词  34-36
  四、咏妓词(包括赠妓词)  36-40
  五、合欢词  40-43
  六、其他类  43-46
第三章 女性形象之比较  46-56
  第一节 柳永言情词女性形象的特征  47-51
    一、外貌形象  47-48
    二、个性特征  48-51
    三、情感取向  51
  第二节 秦观言情词女性形象的特征  51-56
    一、形象描写  51-52
    二、性情抒发  52-54
    三、情感取向  54-56
第四章 艺术风格之比较  56-75
  第一节 表现手法  56-61
  第二节 章法结构  61-66
    一、时空结构  61-65
    二、词的发端与结拍  65-66
  第三节 语言特征  66-75
    一、柳永言情词的语言特征  66-70
    二、秦观言情词的语言特征  70-75
结语  75-76
参考文献  76-78
后记  78

相似论文

  1.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2. 柳永词的“世俗化”表现及其成因,I207.23
  3. 大卫·芬奇电影艺术研究,J905
  4. 现当代花鸟画地域性风格研究,J205
  5.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研究,J209.2
  6. 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当代书籍插图的流变,J218.5
  7. 方干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8. 论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及其影响,TU-86
  9. 黄慎人物画初探,J205
  10. 虞集《姚天福神道碑》及其书法研究,J292.1
  11. 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K879.4
  12. 蒂姆·伯顿电影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研究,J905
  13. 陈巨来篆刻艺术研究,J292.4
  14. 浅析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J205
  15. 明清与近现代山水画艺术风格之传承与发展研究,J205
  16. 建国后秦观研究之再研究,I206.2
  17. 温庭筠与柳永词比较研究,I207.23
  18. 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研究,J205
  19. 论徐悲鸿的绘画艺术,J205
  20. 阳台上的风景,J9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