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

作 者: 王萌
导 师: 刘思谦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女性创作 主体意识 晚明至民初
分类号: I20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59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晚明至民初的女性创作一直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少有研究者涉及,即使有,也只是作家的个案研究,或者是对某一群体或某一体裁的一般性考察,缺乏总体性的观照和研究,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其有一个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从晚明开始,女性创作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女性的主体意识出现了朦胧的觉醒,只是它并不像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鲜明而已,而且此时的女性创作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一直是在困扰着女性,即使到今天也还未能很好解决。本文试图综合考察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作,探寻其主体意识萌发的历史背景和表现方式,以及对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影响。这一课题在目前基本上还是空白。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女性创作者以群体形象出现于历史舞台,大概开始于晚明时期。其后又经过二百余年的漫长岁月,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女性创作群体才终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在文坛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一支创作力量。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和生长的土壤。从明中期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催生了晚明的个性解放启蒙思潮。个性解放启蒙思潮或显或隐,曲折起伏,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时期,其后为救亡思潮所遮蔽,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才重新凸现出来。而发轫于晚明的个性解放启蒙思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倡导女性解放,其内容几乎涉及到女性解放的方方面面,在文学领域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女性创作的扶持和褒扬。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创作者第一次以群体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朦胧的觉醒。明清两朝出现的女性创作群体形成了与男性不同的创作重心,开辟了与男性不同的创作题材。她们和她们的作品显示了女性觉醒的矛盾性和艰难性。她们不自觉地在创作中流露出女性独有的思维特征和情感方式,虽然大体上她们未能超越男性启蒙者所规定的范围和思路,但是她们的创作实际却开始显示女性独有的东西。男性启蒙者的批判矛头主要还是局限在形式方面,而对于其中的情感<WP=4>因素没有过多涉及,对于女性的真实感受他们也无从体察。如果想了解女性的感受和体验,必须源自女性自身。所以,当女性作为主体开始言说的时候,她们所表达的就不仅仅是男性想让她们表达和诉说的,而是或多或少地表露了某些女性的真实——某些男性不可能体验到也不可能去关注的真实。三、清末民初的救亡思潮与女性创作。十九世纪末,救亡与革命成了主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发现了女性,他们以救亡和革命为出发点,倡导了第二次女性解放启蒙思潮。这次启蒙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民族的重新服从,使国家民族的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它的思路和做法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对于女性解放的进程来说是有利有弊。不受男性知识分子精英的影响,有些先觉的女性认同男性所提出的女性解放与国家民族解放的同一性,把女性解放的进程归于民族解放之中,遮蔽了女性解放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她们还认同男性提出的贤妻良母主义等救国观念,并以此规约和塑造女性自身。但仍有少数女性,如陈撷芬、康同薇、秋瑾、吕碧城等,发表了倡导女性独立的一些作品,超越了同时代的不少男性。晚明至民初的女性创作标志着中国女性群体觉醒的序幕已经拉开,为其后的女性解放和女性创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导言  8-16
第一章 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  16-59
  第一节 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萌生  16-27
  第二节 女性解放启蒙思潮  27-40
  第三节 女性创作群体的地理分布  40-59
第二章 朦胧的觉醒  59-84
  第一节 渐趋自觉的创作心态  59-66
  第二节 女性体验的深化:旧题出新意  66-76
  第三节 独特的女性视角:逃避婚姻与怀恋女友  76-84
第三章 清末民初的救亡思潮与女性创作  84-106
  第一节 男性知识分子精英对女性解放的再思考  84-89
  第二节 以贤母良妻主义为主旨的女性教育  89-95
  第三节 女性在政治话语中的两难处境  95-106
结语  106-109
参考文献  109-114

相似论文

  1.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2. 无意识瞬间空白涂抹下相遇的两个半球,I207.42
  3. 转型期的郭沫若自传研究,I207.5
  4. 在传统与现代间,I207.42
  5. “女子无才便是德”?,K249
  6. 接受和变异下诞生的“时代女性”,I207.42
  7. 柔石小说创作新论,I207.42
  8. 三四十年代女性视角下的家、国、战争想象,I207.42
  9. 文化阐释:茅盾“时代女性”创造新论,I207.42
  10. 午梦堂及其女性创作,I206.2
  11. 茅盾早期小说创作,I207.42
  12. 女性群体的写作狂欢,I206
  13. 关于《宠儿》中黑人女性创作特点的个案研究,I712.074
  14. 飞蛾扑火,I206.6
  15. 当代中国女性的文化困惑与解析,C913.68
  16. 女性命运的悲情书写,I207.42
  17. “躯体的审视”——台湾当代女性诗歌主体意识研究,I207.25
  18. 生活方式与主体意识的关系研究,A811
  19. 90年代以来的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J205
  20.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问题研究,D420
  21. 沉沦与反叛——张爱玲对中国女性文学的贡献,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近代文学(1840~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