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飞蛾扑火

作 者: 刘湘香
导 师: 周仁政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丁玲 女性主体意识 宿命悲剧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四”启蒙运动中,“女性解放”作为“人的觉醒”的启蒙命题的子命题被提上议程。然而,从“五四”启蒙的理论前沿《新青年》杂志有关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由于社会性别身份的历史传承带来的男权意识,男性启蒙者在性别压迫问题上无法避免地存在着态度上的游离和规避,女性既不是启蒙的起点也非启蒙的终点。但在客观上,女性却从中收益,开始踏上主体觉醒之途。冰心、冯沅君、庐隐、凌叔华是“五四”启蒙运动催生的第一代女性书写群体,但她们的文本局限于对男性历史宏大叙事话语的回应和附和。 丁玲早期的创作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萌发,其文本表现出的对男权秩序的瓦解、对女性独立命运的关注及女性情感内核的苏醒均指向女性主体性的确立。但丁玲不是一个自觉的女权主义者,其表现出的女性主体意识无法得到社会意识的认同与接纳,在绝对的孤独中只有向“五四”女性解放设定的集体主义轨道回归——以丁玲30年代创作上的“转向”为标志。丁玲的“转向”并非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叛离,而是意图对女性主体与集体主义进行一次强力整合。丁玲30-40年代的小说文本中的分裂现象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在集体主义中的畸形发展。随着政治团体的正规化和秩序化,女性主体意识越来越受到挤兑,最终,丁玲作为女性个体虽然达到了对女性传统命运的超越,但她不得不放弃对女性整体命运的思考。“飞蛾扑火”即是对女性主体意识在男权秩序中的宿命悲剧的象征性寓言。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分析“五四”女性解放理论逻辑和第一代女性书写文本;第二章分析丁玲女性主体意识在其早期文本中的体现;第三章分析丁玲女性主体意识在政治革命话语下的畸形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8
第一章 五四——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现代性想象  8-19
  一、《新青年》有关女性问题的讨论  8-11
  二、启蒙话语下的女性言说——他者的叙事  11-19
第二章 早期丁玲——女性主体意识的“孤独”突围  19-34
  一、“在黑暗中”  19-30
  二、“母亲的后花园”  30-34
第三章 “飞蛾扑火”——女性主体意识宿命悲剧的象征性寓言  34-50
  一、左翼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畸形发展  37-40
  二、延安时期——无法整合的分裂  40-50
结语  50-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2.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3. 丁玲与鲁迅:女性命运的共同关爱与书写者,I207.42
  4. 无意识瞬间空白涂抹下相遇的两个半球,I207.42
  5. 被压抑的浪漫主义者,I207.42
  6. 认同与皈依,I207.42
  7. 从缺失到觉醒:《圣经·旧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拉康式解读,I106.99
  8. 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状况研究,G645
  9.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文学案件研究,I206.7
  10. 流散背景下的华人女性书写,I207.42
  11. 建构与撕裂,I207.425
  12. 论丁玲小说中的心理世界,I207.42
  13.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研究,G222
  14. 相似的经历,不同的命运,I561
  15. 在个人空间内寻求女性主体意识,I712
  16. 丁玲女性意识的演变,I206.6
  17. 试论中国三十年代左翼小说创作,I207.42
  18. 生命的困顿与跃动,I206.6
  19. 话语转变中的执守与宿命—论丁玲小说创作,I207.42
  20. 丁玲现代创作的女性视角组合,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