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

作 者: 冯明珲
导 师: 吕和祥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固体力学
关键词: 粘弹性 粘弹塑性 统一 本构模型 理论框架 混凝土
分类号: O34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498次
引 用: 2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开篇介绍了作者对统一本构模型的文献追踪:以Miller模型为统一本构模型理论发展的纵剖面,分析了统一本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以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一本构模型为横剖面,分析了目前统一本构模型的发展现状。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统一本构模型研究领域进行透彻的分析,掌握了统一本构模型研究的发展动态,为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统一本构模型产生的历史过程出发,论文首先介绍热力学理论在内变量统一本构模型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状态方程,说明内变量的概念。之后,对材料变形进行了概念分析,明确了经典强度理论中的变形概念与统一本构理论中的区别,在统一本构理论范围内已不在有屈服面、瞬态蠕变等概念。在统一本构模型中材料的各种变形都同时存在,只是不同变形阶段的分量比例不同,所有变形都将由一套统一本构模型方程同时表示。统一本构模型可以用一套方程描述材料的全部变形过程,这样就避免经典强度理论中经常需要进行的各种判断以便按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本构关系。 论文在建立了内变量的基本概念之后,介绍了唯象法原理,并应用唯象法原理建立了作者的弹性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过程,详细地说明唯象法的应用方法。对模型的数值解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后,对此前所有的统一本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中找出了弹性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的根本缺欠就在于:模型模拟材料变形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由弹性段到非弹性段的过渡段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材料的粘弹性变形。 通过对各种实验的数据分析,从中找出了弹性变形的率效应,证明了粘弹性现象的存在。将粘弹性变形引入到统一本构模型中,进而建立了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 应用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对各种材料如:304不锈钢、Hastelloy-X、岩盐和混凝土的各种变形进行了大量模拟预测验证。经过各种材料的循环硬化实验、等应变率单调拉伸蠕变实验、等应力率单调拉伸蠕变实验、跳跃实验、应力松弛实验、循环硬化蠕变实验、循环硬化应力松弛实验等等数值模拟,证明了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的广泛适应能力、率效应模拟能力、应力历史记忆能力。并通过与其他模型的比较阐明,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无论在模拟的趋势上还是在模拟的数值精度上都要好于其他模型。 本文将统一本构模型首次应用于混凝土的变形模拟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为混凝土在今后的实时应力分析、地震中的应力反应分析和振动中的应力反应分析打下了本构理论的基础。 冯明环博士论文 扫bt凶昙 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表明了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山于粘弹性性质的加入完善了材料的变形图景,进而形成了新的统一本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之内,材料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和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通过粘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变形体系,并用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方程进行统一描述。 最后,论文阐述了为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应用而建立的参数适配优化目标函数和优化方法。 总之,经过论文的通篇介绍,不难看出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是一种更加完整的理论,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了更多的变形概念,在数值模拟时精度更高,模拟的变形过程更顺畅;同时,它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外延,在论文中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不仅应用于金属材料,而且还应用于岩盐和混凝上材料。这一切都暗示着统一本构理论在未来的应用潜力。 实际上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理论的建立,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特殊变形现象(率反向、硬化过程中的软化、应力中心偏移)研究、损伤理论研究等。而且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的参数较少,又有相应的参数优化方法,所以本文的粘弹塑性模型将更易于应用于工程实际之中。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4-6
A Visco-elastic-plastic Unified Constitutive Deformation Theory Abstract  6-9
第0章 前言  9-131
  0-1 论文背景  9-11
  0-2 本构理论现状及文献综述  11-16
  0-3 论文主要内容  16-18
  0-4 论文的重要意义  18-19
  第一章 内变量本构理论基础  19-43
    1-1 统一本构理论的热力学理论基础  20-24
    1-2 现有统一本构理论综述与评价  24-28
    1-3 唯象法建模概要  28-33
    1-4 弹性粘塑性统一模型分析  33-43
  第二章 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  43-58
    2-1 弹性粘塑性统一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  43-46
    2-2 实验资料分析  46-51
    2-3 粘弹性~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  51-57
    2-4 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总结  57-58
  第三章 粘弹塑性模型的实验证明  58-115
    3-1 粘弹塑性理论的Hastelloy-X实验证明  59-83
    3-2 粘弹塑性理论的304不锈钢实验证明  83-101
    3-3 粘弹塑性理论的岩盐实验证明  101-107
    3-4 粘弹塑性理论的混凝土实验证明  107-114
    3-5 粘弹塑性统一本构模型总结  114-115
  第四章 模型参数适配及评估方法  115-129
    4-1 参数适配方法的选择  117-118
    4-2 敏感系数  118-126
    4-3 参数拟合  126-129
  第五章 论文的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129-131
    5-1 论文的创新点  129-130
    5-2 论文的问题与展望  130-131
作者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131-133
参考文献  133-139
附录一 搜集的统一本构模型公式  139-149
附录二 一致渐进展开公式  149-152
附录三 等应变率加载时的敏感系数公式  152-159
我的心里话  159

相似论文

  1.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2.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3.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4.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5. 飞行模拟中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CDU组件设计与仿真,TP391.9
  6.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7.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8.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9.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10.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骨料及配合比试验研究,TU528
  11. 再生骨料半干硬性混凝土制备与成型的试验研究,TU528
  12. 军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3. 冻融循环和氯离子侵蚀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分析,TU528
  14. 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TU528
  15. 统一方便面黑龙江市场营销,F274
  16.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论,D64
  17. 混凝土率型内时损伤本构模型,TU528
  18.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19. 单轴持续压荷载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研究,TU528
  20. 基于统一战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613
  21. “最伟大的社会乌托邦主义者”,A81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固体力学 > 粘弹塑性介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