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耦合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的研究

作 者: 全玉云
导 师: 詹斐生
学 校: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专 业: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关键词: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 有限元法 参数二次规划法 精细时程积分法
分类号: U21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203次
引 用: 2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有限元法的发展堪称是突飞猛进的。它以方便、快捷、高精度、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法更是倍受青睐。然而,有限元法在机车车辆_—轨道耦合动力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巨大的优越性虽己为人们所关注,但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机车车辆/轨道系统会向耦合振动问题,试图将其先进技术广泛、深入地引入到机车车辆—轨道大系统的耦合动力学中,从而克服传统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在建模及计算方面的局限性,探讨一些传统研究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轮/轨关系是联系机车车辆系统与轨道系统的关键环节,属于空间接触问题。大量实际工程应用已充分证实参数二次规划法是解决空间接触问题的一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轮对/轨道系统建立了详细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对/轨道系统的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同时归纳出轮/轨法向等效接触刚度与接触力、接触位置的关系。 本文对机车车辆/轨道大系统建立了由空间梁、杆等单元组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轮对/轨道系统弹性/弹塑性计算结果,对在几种轨面不平顺(单一谐波型、连续谐波型、钢轨接头等)及激振力作用下机车车辆/轨道大系统的垂向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其中振动方程的求解采用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开发的精细时程积分法。该算法的时间步长选取与结构自振频率无关,且具有无条件稳定性及可比拟于计算机精度的高精度解等优点。 轨下结构在机车车辆/轨道大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轨下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对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线路的使用寿命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各组成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对轮对/轨道系统按五体接触问题建立了详细的三维接触有限元实体模型,并对受载时轨道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分布做了详细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表明,将有限元法及其先进技术应用到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中是可行的,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其它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文目录


  2
  2-3
  3-4
  4-9
一.引言  9-25
第一章 绪论  25-39
  §1.1 引言  25-27
  §1.2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概述  27-33
  §l.3 轮/轨弹塑性接触研究概述  33-37
  §l.4 本文的主要工作  37-39
第二章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  39-72
  §2.1概述  39
  §2.2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计算模型的发展  39-51
  §2.3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的激励类型  51-56
  §2.4 本文模型  56-70
  §2.5 本章小结  70-72
第三章 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法  72-92
  §3.1 概述  72-75
  §3.2关于参变量变分原理  75-76
  §3.3 空间弹性接触问题参数二次规划法  76-85
  §3.4 弹塑性接触间题参数二次规划法  85-91
  §3.5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有限元求解过程  91
  §3.6本章小结  91-92
第四章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的弹性与弹塑性接触计算  92-114
  §4.1 滚动接触问题基本理论  92-98
  §4.2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弹性接触计算  98-104
  §4.3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弹塑性接触计算  104-105
  §4.4 计算结果分析  105-113
  §4.5 本章小结  113-114
第五章 求解动力响应问题的精细时程积分法  114-128
  §5.1 综述  114-117
  §5.2 精细积分法  117-123
  §5.3 各种算法比较  123-126
  §5.4 本章小结  126-128
第六章 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振动  128-166
  §6.1振动分析模型  128-134
  §6.3 单一谐波不平顺激扰下,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振动  134-149
  §6.4 连续谐波不平顺激扰下,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振动  149-152
  §6.5钢轨低接头不平顺激扰下,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振动  152-163
  §6.6 本章小结  163-166
第七章 轨道系统有限元分析  166-179
  §7.1 概述  166
  §7.2 计算模型  166
  §7.3 载荷及边界条件  166-168
  §7.4 计算结果分析  168-178
  §7.5 本章小结  178-17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79-181
致谢  181-182
  182-188

相似论文

  1.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2.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3. 智能森林灭火航弹研究,S762
  4. 某多跨转子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TH113
  5.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应用于传感的研究,TP212
  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多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U416.217
  7. 整舱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及声辐射特性研究,U661.44
  8. 多种缺陷对红外光子晶体光纤性能影响的研究,TN253
  9. 均匀变形层合板层间应力的数值模拟及40Cr钢的高温蠕变行为,TB33
  10. 废杂铜冶炼炉高温测量方法研究,TF811
  11. 空间超光谱成像仪前置光学系统补偿调焦研究,TH743
  12. 车用复合材料传动轴研究,U465.6
  13. 车载式不压井修井机井架设计及特性分析,TE935
  14.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TB331
  15. 机床齿轮传动系统有限元分析及动力学研究,TH132.41
  16. 大开孔结构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及强度设计,TH49
  17. 复合笼型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及起动性能的研究,TM343
  18. 多极少槽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抗参数计算与研究,TM341
  19. 磁感应断层成像的正问题及重建算法研究,TP391.41
  20. 船体极限强度及其可靠性研究,U661.43
  21. 安装中央制动器的变速器后壳体改进、仿真与试验研究,U463.212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铁路线路工程 > 线路理论 > 轮轨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