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李瑞霞
导 师: 宋德勇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县域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分类号: F2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43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县域经济”指的是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本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家政策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循环经济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是对物质闭环流动经济的简称,县域循环经济指的就是在县域层面对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拌放甚至零污染择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县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循环经济,其发展不能背离县域发展的规律。我国县情是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全国分配不均、人均环境容量小,资源环境现已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县域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重大挑战,这就要求县域必须率先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及传统模式的分析,结合循环经济理论,从产业的视角,构建了县域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对县域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研究,分别从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基础来进行分析;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不平衡发展理论,评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上述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后就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从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系统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本文对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构成要素及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框架进行阐述,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从县域经济的内涵、发展途径及评价指标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据此提出了当前发展县域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和循环型服务业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展开详尽分析,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框架。最后本文针对河南省县级市卫辉市做了相应的案例研究。本部分首先介绍河南省卫辉市的概况及其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现其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尝试构建了卫辉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接着对其循环经济技术保障机制和政策体系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8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5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8
2 县域经济及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  18-44
  2.1 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8-22
  2.2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22-34
  2.3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34-44
3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一般模式  44-66
  3.1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现有模式  44-51
  3.2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51-54
  3.3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54-55
  3.4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总体框架  55-62
  3.5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及对策  62-66
4 循环型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66-79
  4.1 循环型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66-69
  4.2 县域农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69-73
  4.3 发展县域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及模式构建  73-77
  4.4 县域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77-79
5 循环型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79-93
  5.1 循环型工业的概念与特征  79-81
  5.2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81-85
  5.3 发展县域循环型工业的必要性及模式构建  85-90
  5.4 县域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90-93
6 循环型服务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93-111
  6.1 循环型服务业的概念与特点  93-94
  6.2 循环型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94-100
  6.3 循环型物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100-111
7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案例研究—以河南卫辉市为例  111-132
  7.1 河南省卫辉市概况  111-112
  7.2 河南省卫辉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2-117
  7.3 河南省卫辉市县域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117-126
  7.4 河南省卫辉市县域循环经济技术保障机制  126-129
  7.5 河南省卫辉市县域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129-132
致谢  132-133
参考文献  133-142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42

相似论文

  1. 旧工业建筑场所重塑研究,TU984.114
  2.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3.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4.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5.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6.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7.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8.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9.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0. 石化工业排水的毒性鉴别与减排技术研究,X742
  11.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油气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F416.22
  12.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3.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4.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15.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6.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17.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8.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9.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20.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21.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