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肝俞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

作 者: 李军
导 师: 程为平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肝俞穴 MRI 针刺 深度 角度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肝俞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深度角度,为临床提供安全针刺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据,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成年志愿者,将BMI指数在18.5-24的纳入研究对象,共2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25.0±2.6岁。应用MRI三维影像技术进行观察和测量左右肝俞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在矢状位上,分别测量直刺时左右肝俞穴到背部胸膜的危险深度;在轴位上,分别测量左右肝俞穴到相应背部胸膜的向内斜刺危险角度(α角)和相应的危险深度,并测量向外斜刺的危险角度(β角)。根据“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及“安全角度≤危险角度—10°”计算出肝俞的安全深度和角度。将所有志愿者测量所得的危险深度和角度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矢状位上的结果:男性左右肝俞穴直刺平均危险深度均显著大于女性(均P<0.05),且左右两侧肝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左肝俞直刺危险深度是33.47±0.87mm、安全深度是25.1±0.65mm,女性左肝俞直刺危险深度是30.02±1.31mm、安全深度是22.52±0.98mm,男性右肝俞直刺危险深度是35.32±0.77mm、安全深度是26.49±0.58mm,女性右肝俞直刺危险深度是34.45±0.85mm、安全深度是25.84±0.63mm。(2)轴位上的结果:男女左右肝俞穴到相应背部胸膜的向内斜刺危险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左肝俞向内危险角度是61.04±1.87度、安全角度51.04±1.87度,女性左肝俞向内危险角度是59.81±2.02度、安全角度49.81±2.02度,男性右肝俞向内危险角度是62.58±1.91度、安全角度52.58±1.91度,女性右肝俞向内危险角度是61.65±2.08度、安全角度51.65±2.08度;男女左右肝俞穴向内斜刺平均危险深度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左右两侧肝俞穴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左肝俞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是48.55±1.44mm、安全深度是36.72±1.30mm,女性左肝俞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是47.83±1.29mm、安全深度是35.87±0.96mm,男性右肝俞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是50.44±1.60mm、安全深度是37.83±1.20mm,女性右肝俞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是49.30±1.30mm、安全深度是36.98.87±1.05mm。(3)相关性研究结果:①直刺左肝俞的的危险深度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是Y=0.221X+19.076(P<0.001),与BMI指数的回归方程是Y=0.671X+18.143(P<0.01),与身高的回归方程是Y=0.23X—6.895(P<0.001),与拇指寸的回归方程是Y=8.115X+19.3(P<0.001),与横指寸的回归方程是Y=2.955X+13.608(P<0.001);②直刺右肝俞的的危险深度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是Y=0.052X+31.891(P<0.05),与拇指寸的回归方程是Y=2.435X+31.150(P<0.05);③向内斜刺左肝俞的危险角度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是Y=0.157X+51.413(P<0.01),与BMI指数的回归方程是Y=0.671X+46.824(P<0.01);④向内斜刺右肝俞的危险角度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是Y=0.141X+54.034 (P<0.05),与BMI指数的回归方程是Y=0.635X+49.252(P<0.01)。结论:(1)男性左右肝俞穴直刺平均危险深度均显著大于女性,且左右两侧肝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男女左右肝俞穴到相应背部胸膜的向内斜刺危险角度无显著性差异;(3)男女左右肝俞穴向内斜刺平均危险深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右两侧肝俞穴向内斜刺危险深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直刺左肝俞危险深度与体重、BMI指数、身高、拇指寸、横指寸存在正相关,与中指寸不存在相关性;(5)直刺右肝俞危险深度与体重、拇指寸存在正相关,与BMI指数、身高、横指寸、中指寸不存在相关性;(6)向内斜刺肝俞的危险角度与体重、BMI指数存在正相关,与身高、拇指寸、横指寸、中指寸不存在相关性。

全文目录


缩略语  5-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3
综述  13-29
  一、古代针刺安全性研究  13-19
    (一) 针刺深度的一般原则  13
    (二) 《内经》中针刺深浅论述  13-15
      1. 针刺的深浅产生不同效果  13
      2. 经脉差异针刺深浅不同  13-14
      3. 四季针刺深浅不同  14
      4. 体质差别针刺深浅不同  14
      5. 证不同则针刺深浅不同  14-15
      6. 针刺深浅要适宜  15
    (三) 《内经》针刺禁忌  15-17
      1. 病证深浅的针刺禁忌  16
      2. 五脏和穴位的针刺禁忌  16
      3. 某些特殊情况针刺禁忌  16-17
      4. 对于某些疾病针刺禁忌  17
    (四)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针刺禁忌  17-18
    (五) 杨继洲《针灸大成》论述针刺深度  18
    (六) 其他  18-19
  二、肝俞穴的研究进展  19-24
    (一) 关于肝俞的主治研究  19
    (二) 关于针刺安全  19-21
      1. 腧穴定位及解剖的研究  19-20
      2. 针刺肝俞的安全性  20
      3. 关于肝俞进针安全性  20-21
      4. 解决进针深浅问题的研究  21
    (三) 针刺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  21-22
    (四) 肝俞对常见疾病的治疗  22-24
    (五) 针刺事故  24
  三、核磁共振成像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4-29
    (一)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  24-26
    (二) MRI的优点  26-27
      1. 无辐射损伤  26
      2. 软组织分辨力高  26
      3. 多参数成像提供更多信息  26
      4. 无骨伪影  26
      5. 无需对比剂可进行心脏和血管成像  26
      6. 多方位直接成像  26-27
    (三) MRI的缺点  27
    (四) 在医学中的应用  27-29
      1.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在西医的应用  27-28
      2.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在中医的应用进展  28-29
试验研究  29-34
  一、研究对象和材料  29
    (一) 研究对象  29
    (二) 试验材料  29
  二、试验方法  29-31
    (一) 取穴  29
    (二) 固定体表标记  29
    (三) 屏蔽静卧  29
    (四) 扫描  29-30
    (五) 观察并记录数据  30
      1. MRI影像形态学观察指标  30
      2. MRI影像几何学测量指标  30
    (六)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0-31
  三、试验结果  31-34
    (一) 观察结果  31
    (二) 测量结果及分析  31-34
      1. 基本资料  31
      2. 手指相关的测量指标  31
      3. 斜刺的危险角度和安全角度  31-32
      4. 直刺和向内斜刺时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32
      5. 安全深度和角度  32
      6. 相关性研究  32-34
讨论  34-40
  一、研究方法的评价  34
  二、定位取穴  34-35
  三、进针深度和角度  35-37
    (一) 针刺安全角度和危险角度  35
    (二) 针刺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  35-37
      1. 腧穴的深度不等同于针刺的安全深度  36
      2. 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36-37
  四、相关性研究  37-38
  五、研究展望  38-40
结论  40-41
致谢  41-42
参考文献  42-45
附录  45-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1-53
个人简历  53

相似论文

  1. 燃煤飞灰化学团聚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X513
  2. 数理方法对地基强夯加固深度的研究,TU472.31
  3.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4. 燃尽风对W型火焰炉炉内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9
  5.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6.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7.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8.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9.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10.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1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12.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13. 粳稻直立穗型恢复系选育和大剑叶角度等位变异的SSR标记,S511.22
  14. 梨树枝梢处理及高接换种技术研究,S661.2
  15. 麻醉深度对体外循环脑损伤的影响,R614
  16. 因果知觉对客体运动方向知觉的影响,B842
  17. 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S513
  18.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9. 老年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分析和化疗评价,R735.3
  20. 粳稻一次枝梗角度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研究,S511.22
  21.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