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作 者: 徐境
导 师: 程泰宁;刘临安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呼包鄂 区域一体化 城市空间 发展模式 规划策略
分类号: F299.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起点上,实际上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新阶段。进入“十一五”之后,我国各城市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追求空间结构优化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的价值取向。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本研究试图依据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变革规律,结合呼包鄂城镇群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究区域一体化趋势下的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生态空间、设施空间等要素之间的优化整合;从产业空间优化、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空间再造、城市空间复兴与结构优化、规划发展模式等热点难点问题,并紧紧围绕区域一体化空间优化的核心命题,来探寻呼包鄂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路径,为呼包鄂城镇群的新一轮协调发展、优化发展以及和谐发展提出了一些战略性的对策研究。本文的框架体系设计为: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论文框架以及论文的创新点,架构论文的框架内容体系及所遵循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为相关理论解读与比较经验借鉴。本章为基础理论梳理与解读部分,是全文内容体系的灵魂,结合文献搜集,力图客观准确把握当今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理念及发展趋势,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沿性思潮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理论梳理再到最新发展理论审视,力图客观找寻区域一体化发展诉求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及区域规划布局研究的指导性理念,从而为呼包鄂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寻求了理论依据。第三章: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呼包鄂城市群区域性差异分析和区域竞争力分析,对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评价及研判,从而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第四章: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非合意性的评估体系构建。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问题诊断作为找寻的基点,以最终目标导向作为区域发展预测的合意性/非合意性的后评价理念,从而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绩效的评估体系,该体系遵循由“现状问题诊断——预测性指标体系——预期性目标实现与非实现(合意性与非合意性)”的技术操作理念。第五章: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框架。通过横向与纵向体系的战略比较分析借鉴,找寻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适宜模式;根据第三章的现状问题解读与第四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绩效非合意性的评估,建构呼包鄂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发展定位以及针对解决现实问题的目标体系。第六章:为呼包鄂区域产业聚集优化分析。本章是在前几章研究背景下,以产业发展现状为基本切入点,对呼包鄂区域产业进行结构性分析、产业比较发展研究、产业可行性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性调整分析、产业梯度转移、产业集群培育与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呼包鄂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及规划布局建议提供指导性依据。第七章:为核心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根据绪论章节里的城市群(圈)的空间范围界定原理,界定呼包鄂城市群空间分层的结构体系,划定核心区域网络圈层与中心城市区圈层。本章重在对核心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系统构建,分析核心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现状、找寻聚集与扩散机制下的城市群成长的模型,分析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为区域一体化空间布局发展提供思路。第八章:为中心城市圈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本章主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外围的卫星城镇作为辐射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重点分析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个中心城市周边辐射影响区域内的一体化空间组织模式研究。第九章: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措施与建议。重点分析建构四大关键性的措施体系,分别为生态区划与空间管治策略、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空间融合引导策略与政策保障机制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5
1 导论  15-35
  1.1 研究背景  15-19
    1.1.1 世界城市空间发展演变规律与趋势  15-16
    1.1.2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16-17
    1.1.3 呼包鄂城镇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17-19
  1.2 研究目的  19
  1.3 概念界定  19-26
    1.3.1 城市群基本概念的界定  19-21
    1.3.2 区域一体化概念的界定  21-23
    1.3.3 呼包鄂城市群的概念界定及地域范围  23-26
  1.4 研究意义  26-28
    1.4.1 理论意义  26-27
    1.4.2 实践意义  27-28
  1.5 研究方法  28-30
    1.5.1 文献收集与实地调研  28-29
    1.5.2 系统架构和比较分析  29
    1.5.3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9
    1.5.4 理论解析和实证结合  29-30
  1.6 论文框架  30-32
    1.6.1 研究内容  30-31
    1.6.2 研究思路  31-32
  1.7 可能的创新点  32-35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借鉴  35-67
  2.1 区域城市发展态势及启示  35-40
    2.1.1 新经济全球化思潮  35-36
    2.1.2 新城市区域化思潮  36-37
    2.1.3 新区域主义理念  37-38
    2.1.4 新城市主义理念  38-39
    2.1.5 第三条道路理念  39-40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40-47
    2.2.1 国外研究现状  40-44
    2.2.2 国内研究现状  44-47
  2.3 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梳理  47-57
    2.3.1 传统经典理论  47-53
    2.3.2 现代经典理论  53-57
  2.4 国内外实践经验比较借鉴  57-66
    2.4.1 国外空间(区域一体化)规划实践  57-61
    2.4.2 中国空间(区域一体化)规划实践  61-64
    2.4.3 发展启示  64-66
  2.5 小结  66-67
3 呼包鄂区域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67-91
  3.1 发展历程回顾  67-69
    3.1.1 呼包鄂"金三角"的形成  67-68
    3.1.2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提出  68-69
  3.2 区域现状解析  69-79
    3.2.1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69-72
    3.2.2 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72-74
    3.2.3 核心区域极化,圈层结构明显  74-75
    3.2.4 城镇群尚在雏形,哑铃型结构显著  75-76
    3.2.5 中心城市辐射强度迥异,两类中心并存  76
    3.2.6 交通网络日臻完善,运量需求日益扩大  76-79
  3.3 呼包鄂与国内城市群的比较  79-80
  3.4 发展存在问题  80-89
    3.4.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80-83
    3.4.2 土地利用粗放,地均产值低下  83-85
    3.4.3 核心区域内聚强于膨胀,辐射扩散不足  85-87
    3.4.4 城镇体系不健全,缺乏中等城市  87
    3.4.5 中心城市压力较大,中心功能疏解低效  87-88
    3.4.6 交通设施滞后,限制区域连通  88-89
  3.5 小结  89-91
4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评价  91-119
  4.1 指标体系构建  91-103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91-92
    4.1.2 相关指标体系评述  92-98
    4.1.3 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  98-103
  4.2 评价方法及步骤  103-108
    4.2.1 评价方法  103-104
    4.2.2 评价步骤  104-108
  4.3 子系统合意性评价  108-115
    4.3.1 权重计算及评语集构建  108-113
    4.3.2 支持系统评价  113-114
    4.3.3 动力系统评价  114
    4.3.4 实力水平评价  114
    4.3.5 发展绩效评价  114-115
    4.3.6 生态安全评价  115
  4.4 综合性评价  115-116
  4.5 不合意的根源  116-118
    4.5.1 生态本底——水资源短缺制约  116-117
    4.5.2 能源格局——资源型发展模式  117
    4.5.3 空间失衡——城镇均衡点缺失  117
    4.5.4 通道瓶颈——区域联通滞后  117-118
    4.5.5 文化基因——传统游牧文化影响  118
  4.6 小结  118-119
5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及目标  119-141
  5.1 区域SWOT组合分析  119-123
    5.1.1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119-120
    5.1.2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劣势  120-122
    5.1.3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122
    5.1.4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挑战  122-123
  5.2 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  123-126
    5.2.1 京包兰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  123-124
    5.2.2 国家能源战略重要保障基地  124-125
    5.2.3 国家原材料及重化工产业基地  125
    5.2.4 节约利用能源和生态示范基地  125-126
  5.3 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26-128
    5.3.1 城镇化(郊区化)——社会因素推动  126
    5.3.2 交通条件进步一一技术因素影响  126-127
    5.3.3 工业化的加速——能源需求拉动  127
    5.3.4 空间规划引导——国家政策推动  127-128
  5.4 发展的适宜模式构建  128-131
    5.4.1 模式选择  128-130
    5.4.2 模式设计  130-131
  5.5 发展思路及战略重点  131-133
    5.5.1 发展构思  131-133
    5.5.2 战略重点  133
  5.6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133-140
    5.6.1 总体定位  133-135
    5.6.2 发展目标  135-140
  5.7 小结  140-141
6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策略  141-179
  6.1 发展阶段认知  141-144
    6.1.1 发展历程简述  141-142
    6.1.2 发展阶段判读  142-144
  6.2 发展前期分析  144-153
    6.2.1 发展模式分析  144-147
    6.2.2 发展动力分析  147-148
    6.2.3 发展路径分析  148-153
  6.3 产业现实基础  153-160
    6.3.1 现状分析  153-158
    6.3.2 发展优势  158-159
    6.3.3 存在问题  159
    6.3.4 面临机遇  159-160
  6.4 产业战略导向  160-162
    6.4.1 战略思路  160-161
    6.4.2 定位目标  161-162
  6.5 产业发展策略  162-178
    6.5.1 产业组织框架  162-167
    6.5.2 产业布局指引  167-170
    6.5.3 产业发展重点  170-177
    6.5.4 产业推进时序  177-178
  6.6 小结  178-179
7 呼包鄂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策略  179-198
  7.1 核心区域的空间构成  179-180
    7.1.1 核心区域的空间范围  179
    7.1.2 核心区域的发展现状  179-180
  7.2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分析  180-187
    7.2.1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180-182
    7.2.2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机制分析  182-183
    7.2.3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  183-186
    7.2.4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障碍分析  186-187
  7.3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战略导向  187-190
    7.3.1 发展思路  187-189
    7.3.2 战略目标  189
    7.3.3 发展导向  189-190
  7.4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组织  190-197
    7.4.1 城镇职能分工  190-193
    7.4.2 城镇空间结构  193-194
    7.4.3 产业空间结构  194-196
    7.4.4 城市发展引导  196-197
  7.5 小结  197-198
8 呼包鄂区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198-224
  8.1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98-209
    8.1.1 空间一体化的演变机制  198-201
    8.1.2 中心城市空间现状特征  201-203
    8.1.3 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评价  203-207
    8.1.4 城市空间结构问题诊断  207-209
  8.2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209-216
    8.2.1 城市品牌产品思路  209-211
    8.2.2 空间动力组织模式  211-214
    8.2.3 城市功能发展定位  214-215
    8.2.4 空间发展目标导向  215-216
  8.3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的优化方案与对策  216-223
    8.3.1 城市功能结构优化  216-220
    8.3.2 产业聚集效益优化  220-221
    8.3.3 区域协调发展优化  221-223
  8.4 小结  223-224
9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及政策建议  224-248
  9.1 生态区划及空间管制  224-234
    9.1.1 生态功能区划  224-227
    9.1.2 区域空间管制  227-234
  9.2 产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234-238
    9.2.1 产业政策指引  234-235
    9.2.2 产业推进措施  235-238
  9.3 空间融合及引导策略  238-242
    9.3.1 发展政策引导  238-240
    9.3.2 空间融合措施  240-242
  9.4 交通一体化策略  242-246
    9.4.1 完善公路运输网络  242-244
    9.4.2 提升铁路枢纽地位  244-245
    9.4.3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  245-246
    9.4.4 有序推进城际交通  246
    9.4.5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  246
  9.5 小结  246-248
10 结论与展望  248-250
  10.1 研究展望  248-249
  10.2 研究结论  249-250
致谢  250-251
图表目录  251-256
参考文献  256-267
附录: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汇总  267

相似论文

  1.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2.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3.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4.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5.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6.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7.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8. 基于石油开采的大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脆弱性研究,TU984.113
  9.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10.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11.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12.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13.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14.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15.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16. 基于南昌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道路交通优化研究,U491.12
  17.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8.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TU986.5
  19.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20. 新疆屯垦戍边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TU984
  21. 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TU984.19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城镇规划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